子女不用再争家产了父母房产这样继承
- 1、子女争也没用!明年起,继承父母房产,全部按4大“新规”办
- 2、独生子女能不能百分百继承父母房产?有什么依据呢?
本文提供多篇内容参考,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
子女争也没用!明年起,继承父母房产,全部按4大“新规”办 (一)
答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大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城市家庭户均总资产规模为161.7万元。其中家庭总资产中住房资产占比高达77.7%,远高于美国的34.6%;而金融资产仅占11.8%,在美国这一比例为42.6%。换言之,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的财富基本被房地产“掏空”了,而且我国的绝大多数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处于“亚健康”状态,即一旦房地产市场发生动荡,中国家庭财富就将急剧缩水。
国人从“爱存钱”到“爱投资买房”,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分析认为,这其中有三大主要因素推动:其一、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剧,房子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国人突然变得爱买房,解决居住倒是次要,主要原因是房子和户籍、学区、医疗等资源深度捆绑。而且这些都是刚需,更是租房所无法替代的;
其二、伴随着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房子的投资价值逐渐凌驾于居住价值之上。简言之就是数以亿计的人把房子当作攫取财富的“造富”工具。尤其是过去10年被称为是房地产投资的“黄金10年”,买房可以躺着赚钱,房地产在数以亿计的国人心中占据非同一般的地位。无数人用亲身经历告诉所有人:有钱就赶快买房不会错;
其三、就是传统思想在作祟。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有浓厚的土地情结。房子更是一个人在城市立足的基础。“有钱先买房、置办田产”,这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亘古不变的投资逻辑。叠加绝大多数国人都有一劳永逸的消费习惯,对房屋产权的占有欲望颇高。所以,有钱都会想方设法“买断”房子产权,而不是租房的“订阅式”消费。
很多专家都说过,房子是家庭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更是家庭财富的直接体现。房子不仅仅是安身立命的居住场所,更是一个个家庭的“稳定器”。换言之就是,房子作为一个家庭总资产的核心,它的拥有与继承问题,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家庭的稳定。尤其是父母子女多的家庭,房产的继承与分配问题,从来都是最容易引起利益冲突的点。特别是那些老人在世时未妥善安排好房产继承,子女为争夺房产而对簿公堂的不在少数。此前有新闻报道,为争夺房产继承权,上海的5个子女,竟打官司近10年。就因为2套房子,5个兄弟姐妹从此亲人变仇人;更有新闻报道,3个子女为争夺父母名下房产,竟然大打出手,老人无奈只能将3个儿女告上法庭。
为争夺房产子女间、子女与父母间“反目成仇”的案例不胜枚举。这类事件层出不穷,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这其中有道德缺失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严谨,尤其是父母立遗嘱分配名下资产这方面,过去的规定都有明显不足,所以才让子女继承父母房产时,有了很多难点。
不过,从202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国家《民法典》新规,对房产的各类继承问题都做了明确规定从明年起,继承父母的房产,全部按4大“新规”办。子女们请一定格外留意,因为按照“新规”依法继承父母房产,即使有人不服气,可能再争也没用了:
首先、立遗嘱新增“录像遗嘱”和“打印遗嘱”两种新方式,弥补了不足
生前提前立好遗嘱是最好地处理名下资产的方式。但碍于过去的公证立遗嘱方式有很明显缺陷,叠加老年人行动不便,所以鲜有人会这么做。一方面,它的适用范围很窄,另一方面补偿更改起来特别麻烦,毕竟立遗嘱的对象都是老年人,他们或行动不便,或久病卧床,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多半都是顺其自然。
自明年起实行的《民法典》新增了“录像遗嘱”和“打印遗嘱”两种形式。较之前的公证立遗嘱方式,新规确实大大提高了立遗嘱的可能性,因为手机现在很普遍,立遗嘱已经少了很多障碍,也弥补了现有规定的不足。不过,为了防止老人“被胁迫”,新方式也有2个条件限制:1、要求在立遗嘱时需要两个或者两个的见证人在场;2、要清晰手写签名和标注立遗嘱日期。
其次、取消了公证遗嘱的优先权
上面我们提到了,公证遗嘱有明显的缺陷,但这不妨碍它成为最有优先权的遗嘱方式,目前的规定下,公证遗嘱的效力依然最高,无论老人生前立下了多少份遗嘱,最后也是公证遗嘱优先,即公证遗嘱才算数。比如老人一开始做了公证遗嘱,把房产留给大儿子,但是因为后期久病卧床,孝顺伺候的是小儿子,老人就想把房产留给小儿子,于是又立了文字遗嘱。但最后还是公证遗嘱优先。所以我们说,现有的规定是有一定缺陷的。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从明年起实行的《民法典》新规,对这一项进行了全盘修改。新规明确:取消公证遗嘱优先权,即多份遗嘱并存的情况下,以最后符合条件的遗嘱为准。
打个比方,某老人先做了公证了遗嘱和文字遗嘱,但后来又录制了合法的录像遗嘱。按照新规,录像遗嘱才是最有法律效力的,老人名下的财产分配,最后也要以录像遗嘱为准。
再者、增设了“宽恕”制度,凸显人性化
“宽恕”制度说白了就是“反悔权”,修正的机会。比如,老张有2个儿子,小儿子一直和父母生活,但能力和孝心不行,不得父母喜爱。大儿子虽然能力较强,但曾经犯过错,失去了继承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老人生病后大儿子的陪伴照顾行为,以及大儿子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决心悔过自新。所以父母决定原谅大儿子。这种情况下,大儿子可以再次成为合法继承人。名下的房产继承,大儿子也完全符合条件。
不得不说,新规确实人性化了很多,对继承人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将其列入继承人,重新获得继承权。
第四、合法继承人平摊财产,男女平等,且扩大代位继承人范围至侄、甥
中国人有很强的封建思想,尤其是广大农村老人,家产传男不传女的思想更是严重。传统思想里,有很多人认为,父母的遗产理所应当由儿子继承,女儿作为出嫁人口,就不能继承父母遗产了。但新规显然有意打破传统:对父母的遗产继承,男女都享有同等继承权。新规下,遗产传儿子不传女儿的陈旧思维也要彻底抛弃了。需要提醒的是,未来女儿也可以积极争取自己的合法继承权益了。最常见的就是,家里的老房子拆迁,按照新规,女儿也有分得补偿的权利。
除了儿子女儿,“新规”中还表明,法定继承的范围将被扩大,也就是说,在顺位继承人都已经去世,或者当事人膝下无子女的情况下,以此下推至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等家属,都有权继承遗产份额。
这意味着,未来第一二顺位继承人不在的情况下,侄子、外甥也可以依法继承了,不会再出现名下无继承人,房产收归国有的情况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来,“新规”对于继承还是有很显著的升级,不管是方式还是形式都更强调人性化,以人为本。值得一提的是,新规下,父母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财产给子女,而且选择的方式也更丰富了。特别是此前很多老人排斥的立遗嘱,新规不仅便捷了很多,而且赋予老人的权利也更大了——父母合法安排的继承,子女争也没用。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新规旨在完善继承法规。根本上还是以降低家庭矛盾,维护家庭和谐氛围为主,在源头上杜绝了家庭矛盾激化,也尽可能照顾更多人的利益,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亲人间对簿公堂。
从增设“宽恕”制度等也可以看出,新规更折射出了人性的温暖——房子、车子均为身外之物,人世间最珍贵的是骨肉亲情。这显然更是在告诫世人: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
独生子女能不能百分百继承父母房产?有什么依据呢? (二)
答独生子女当然可以百分百继承父母的房产,前提是父母提前定下了遗嘱。若没有的话,父母的遗产就应该按照继承法规定的顺序被继承,独生子女可能会分到大头,但不是全部。现在大部分的人都是会定下医嘱的,然后请律师公证,这样遗嘱就具备了相应的法律效用,不会让亲人在自己死亡之后闹得太过于僵硬。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得出订立遗嘱的重要性,不管是认识字的还是不认识字的,都应该在自己意识清醒的时候对身后的财产进行一个分割。只有这样做你爱的人才能分到比较多的遗产或者获得全部的遗产,而不是让和你有关系的人在你死亡之后都攀上来想继承遗产,欺负你爱的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为人性是很可怕的,社会上也经常出现一些吃绝户的情况,就是父母双亡只留下了独生子或者独生女,就有可能被亲戚霸占家产。
死亡可能是意外来临的,比如说独生子女的父母在外出旅游或者办事的过程中,一不小心遭遇了交通事故就没有遗嘱。如果亲戚都比较好的话,就会签订志愿放弃继承权利的文件,独生子女就能够继承全部的遗产了。不过大部分的人都是比较自私自利的,在面对如此多钱的情况下,都会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私欲,想要分得一二。所以订立遗嘱或者把所有的资产都转移到自己孩子的名下就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孩子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如果死亡是由他人造成的,独生子女还能获得一部分的赔偿,而这个赔偿就不属于遗产了,需要按找一定的法律规定来进行分配,比如说独生子女继承一点,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再继承一点。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子女不用再争家产了父母房产这样继承,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酷斯法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