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致死辩护思路。明天的辩论比赛,我是控方,要辩论李勇是故意伤害(致死)罪! 可以从哪些方面下手?详细点,案例如下:
- 1、明天的辩论比赛,我是控方,要辩论李勇是故意伤害(致死)罪! 可以从哪些方面下手?详细点,案例如下:
- 2、故意伤害致死的辩护词
本文提供以下相关文章,点击可跳转详情内容,欢迎阅读!
明天的辩论比赛,我是控方,要辩论李勇是故意伤害(致死)罪! 可以从哪些方面下手?详细点,案例如下: (一)
最佳答案被告人李勇对被害人头面部有殴打的行为,其主观上能够认识到可能会伤害被害人的身体健康,客观上进行了击打,有伤害的行为,是被害人死亡的因素之一,其主观上能够认识到可能会伤害被害人的身体健康,虽然死亡后果超出其本人主观意愿,但符合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认定被告人李勇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一方面被告人主观上是否具有伤害的故意;另一方面,能否确认其拳击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本来,这个没什么好辩论的,事实这么清楚,证据也算比较充分。主观故意,没什么好证明的,李勇回头还要追上去打。那就把辩论的重心放在因果关系上吧,以下这一段给你参考吧。
被害人身患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被告人事先并不知情。但这仅是一种表面的、偶然的现象。表面、偶然的背后,蕴含着本质、必然。被告人的拳击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故意伤害的行为,其必然后果是对被害人造成一定的伤害,至于是死亡、重伤、轻伤或是轻微伤,则是偶然的。虽然死亡后果超出其本人主观意愿,但这恰好符合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被告人对被害人胸腹部拳击数下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其拳击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情绪激动等因素介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导致了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被告人先前拳击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属偶然因果关系。
考虑到你是辩论,你可以从四大构成要件切入,再面的“证明因果关系”为中心。具体来说,李勇作为主体是没有问题的,主观故意也好说,客体那清洁工都死了,这个因果关系实际上是属于客观方面的。
故意伤害致死的辩护词 (二)
最佳答案现给您提供一个 故意伤害致死 的辩护词模板,但因为具体的案件事实和法律对故意伤害罪的情节规定不同,涉及的法律关系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建议您委托专业人士进行撰写: 被害人崔某于2009年11月27日下午,醉酒驾车在街上遇到陈某某,对陈某某进行恫吓,扬言要致陈某某于死地。陈某某打电话向其孪生哥哥陈甲及堂兄陈乙求救。后陈某某驾车离开,被害人崔某某纠集多人绕路迎面截住陈某某,将陈某某从车上拽下殴打。陈甲和陈乙赶到现场,见到被害人崔某某及数名同伙正在殴打弟弟陈某某,遂加入战团,双方撕打在一起。混乱之中,陈甲用利器将被害人崔某某刺伤,后陈甲离开现场。崔某某当晚经抢救无效死亡。检察机关以故意伤害罪将被告人陈甲诉至法院。陈甲在案发次日中午于家人的陪伴下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且其家人主动向被害人家属道歉,表示愿意对被害人家属进行赔偿。在法官的主持下,就民事赔偿部分,双方达成调解意见,陈甲家人赔偿被害人家属100万元。 另查,被告人陈甲曾于2011年12月19日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 有期徒刑三年 ,缓期三年执行;于2006年7月14日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处 有期徒刑六个月 缓期一年执行。 起诉后,被害人家属不仅提起 附带民事诉讼 ,也委托诉讼代理人参与刑事诉讼。开庭时,公诉人当庭给出对被告人陈甲处以无期徒刑的量刑建议。开庭后,经过合议庭合议,了辩护人大部分辩护意见,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12年。诉讼各方对判决均未提出异议,一审判决生效。 《陈某某 涉嫌故意伤害罪 辩护词》节选 鉴于被告人认罪及全案的证据情况,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的行为 构成故意伤害罪 并应当 承担刑事责任 不持异议,但是辩护人不同意公诉人给予被告人无期徒刑的量刑建议。辩护人认为,被告人应在有期徒刑幅度内进行量刑,并且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综合考量各量刑情节的调节率,本案可以在有期徒刑5年至有期徒刑10之间量刑。具体理由及意见如下: 一、关于量刑起点以及基准刑的确定 根据2010年10月1日开始试行的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规定,量刑步骤的第一步为“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结合本案案情,能够确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因此应该在《刑法》第234条规定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同时根据《指导意见》关于常见犯罪量刑起点的规定:“有故意伤害致一人死亡的情形,可以在10年至15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 判处无期徒刑 刑罚的除外。”本案中被告人并不具备应当处以无期徒刑刑罚的例外条件。《刑法》第234条明确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了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的行为与致人死亡的后果两个客观方面的要件。被告人被指控的犯罪行为与之相符,符合基本的犯罪构成要件,但被告人没有其他可以提高量刑起点的证据与事实。 根据庭审质证的证据,被告人在现场受到围殴倒地后,捡到一把刀,在身体被压制的情况下,向上猛刺三刀,才形成的伤害一人致其死亡的后果。其伤害动机、手段符合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的一般性构成要件,不具有例外的其他严重情形,如残忍手段、致多人伤害死亡等。故被告人应在10年至15年有期徒刑的量刑起点内进行量刑。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指导意见》又规定:故意伤害罪可以根据责任程度、致人重伤、死亡的人数或者财产损失的数额以及逃逸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本案被告人在被害人主动寻衅挑起事端并遭群殴的情形下,一时情急犯下罪行,案发后及时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其犯罪行为与社会危害性以及应该承担的刑事责任在同类犯罪中处于中间水平。所以辩护人认为,对被告人量刑的基准刑确定为有期徒刑13年为宜。 二、基于被告人自首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比例 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投案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经过庭审调查查明,案发后,被告人及时主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案件事实,属于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的自首。被告人主动投案的动机是主动接受惩罚,不属于被公安机关通缉、长期在外逃避刑事处罚的情形。被告人自首对本案的侦破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告人自首后,侦查机关根据被告人的如实供述,才陆续对本案的嫌疑人与证人等进行了询问,并组织了一系列有效的辨认活动,从而使本案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侦破。 辩护人不同意被害人诉讼代理人关于自首情节不成立的意见。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认为,侦查机关在自首前已经锁定三名犯罪嫌疑人,且被告人有过前科,投案是为了逃避惩罚。根据能够认定的没有争议的证据,被告人投案是在案发后第二天中午,距案发不过20小时。被告人逃离现场时仍在遭人追打,且被害人当时亦未死亡。被告人是在第二天中午得知被害人死亡的消息后,立即投案的。当时公安机关虽然掌握三名嫌疑人的线索,但嫌疑人包括被告人及在现场的被告人的孪生兄弟,很多证人根本无法辨认二人的区别。正是基于被告人的及时报案,如实陈述,才使案件及时侦破。此外,被害人诉讼代理人对所谓的“恶意”自首,没有提供任何证据加以证明,况且自首在法律规定上也没有“恶意”、“善意”之分。法律上只承认案发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事实的属于自首,法律亦确认自首属于减轻处罚的情节。被告人自首后至法庭审理阶段供述稳定,没有对其供述做过改动,符合如实供述的条件。被告人认罪态度较好,始终是认罪的,且悔罪态度诚恳。辩护人认为,对于这一量刑情节,可以确定调节比例为减少基准刑的30%至20%。 三、基于积极赔偿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比例 《指导意见》第3条第9款规定: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本案案发后,被告人及其家属对被害人及其家属深感歉意,一直有赔偿的诚意,并积极寻求各种有效的途径与被害人家属接触。为充分表达赔偿的诚意,被告人家属在本案进入审判阶段后,主动将70万元赔偿款交到法院。7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在同类犯罪中属于很大的数额。被告人及其家属生活在偏远郊区,无稳定工作,无固定收入来源,毫无赔偿能力可言,家庭经济情况本来就比较拮据,但仍然是想尽各种办法筹到了这笔款。这笔款中的绝大部分是刚刚农村进行城镇改造的拆迁补偿款,对被告人家属而言,就是下半辈子的命根子。鉴于客观情况,辩护人认为,该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可以确定为减少基准刑的20%至10%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辩护词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酷斯法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