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应该全面加强国家干预嘛
- 1、20世纪70年代“滞涨”,发达国家的措施是
- 2、20世纪70年代初 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 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 3、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是美国长期实施的政策吗
本文匹配到多条相关结果,欢迎阅读!
20世纪70年代“滞涨”,发达国家的措施是 (一)
优质回答20世纪70年代“滞涨”,发达国家的措施是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C.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面对1973-1975年和1979-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战后严重的经济危机和之后的滞涨局面。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为主要的观点的资产阶级精英提出。要出售国有企业搞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减少国家的经济干预。1981年英国的撒契尔夫人执政后便采取新自由主义的措施。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也采取类似的措施。英美新自由主义模式后被称为“华盛顿共识”。英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坚决反对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
20世纪70年代初 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 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二)
优质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
①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
②30年代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为特点的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在世界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两点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社会基础。
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一改过去对经济自由放任,完全依靠经济规律调节的态度,纷纷采取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
③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战后的20多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以后
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前一阶段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下,各国发展很快。然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也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有制的固有矛盾,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滞胀”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英美等西方国家抛弃凯恩斯主义,转而实行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干预、削减社会福利、维护企业利润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面对“滞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再次进行调整,实行了不同程度上改革经济政策,开始减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国家干预,出现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是美国长期实施的政策吗 (三)
优质回答⑴二战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充分就业,危机发生时政府动用赤字财政、通货膨胀等手段。这些手段虽然减轻了危机但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⑵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但只能缓解,不能消除“滞胀”。⑶80年代里根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抵制通货膨胀、减税,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缓解,但因加大国防开支导致财政赤字年年攀升。⑷90年代克林顿上台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消灭了财政赤字,解决就业问题,美国经济再度繁荣。二战结束后,美国在世界贸易自由化方面,如推动乌拉圭回合谈判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的市场准入相对宽松,欧洲、日本以及东亚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曾受惠于美国市场。相当时期内,美国曾对建立区域经济组织不感兴趣。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面对欧洲大市场及亚洲的挑战,美国开始重视区域合作,转向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有相对的开放性,但对非成员国的差别待遇也很明显。该贸易区通常运用原产地原则、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域外国家的市场准入。近来,美国越来越注重发展双边贸易关系。如在决定与欧盟发展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还积极与韩国建立自贸区的谈判。美国参与双边贸易谈判和建立双边自贸区以追逐市场份额的动力显然超过重新启动WTO谈判和完善多边贸易体系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欧美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未来走向对能否建立世界多边主义贸易秩序起着关键作用:倘若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将全球治理作为目标,坚持非歧视的对外经济政策,保持经济一体化的开放性,它有可能成为经济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重要基石;反之,如果欧美将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当作放大了的“民族国家合作的‘互助组”’,追求自身利益,针对“第三国”采取所谓“共同政策”,将会激起受打压的国家采取保护措施加以抵制,而实力不抵的国家则可能迫于压力签署违背自由竞争原则的协议。这将助长世界新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多边主义的贸易体系和经济秩序将成为空中楼阁。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金密特在2007年3月就德国总理默克尔建立欧美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关系倡议所做的讲话,初步展示出美坚持多边主义的意愿: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关系与加强多边贸易相互不排斥,既不是排他性的经济合作体制,也不是针对其他亚洲门槛国家的双边体系。相反,欧美将积极推进WTO多哈回合谈判,促使谈判取得最终成果。美国将继续在多边框架下协调各个地区之间不同的标准和规定,并维护在美外国企业的利益。如果这是深思熟虑的政策目标,而且欧美能够言行一致,那么多边主义的经济秩序或许尚存光明前途。其前提是欧美在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框架内对世界经济关系和世界经济秩序发挥积极影响。首先,欧美在构建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时,应淡化建立经济阵营的思维,并遏止内部日益抬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经济关系的和谐发展承担大国责任。为此,作为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欧美应引导全球经济行为体,包括欧美国家,不是夸大新兴国家崛起的威胁,而是注重全球经济稳定、协调和公平发展的“质增长”。针对新兴国家的经济崛起,加强与这些地区的经济相互依存,维护市场开放性和自由贸易原则。总而言之,欧美能否减少日益增多的、对第三国的非关税贸易限制措施,是其愿否奉行自由贸易的一个试金石。其次,欧美金融市场一体化将提高欧美相互融资水平,一定程度降低其金融风险,欧美更能凭借“资本”主导国际金融与货币秩序。与此同时,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培育金融市场,面临建立和稳定金融体系的艰巨任务。因此,欧美在实现金融一体化的同时如何相应调整其发展政策,包括与新兴国家的金融关系、防止世界经济失衡和防范世界性金融风险,也应成为跨大西洋经济合作的一项政策目标。此外,欧美应将经济一体化政策与改善国际经济秩序的任务结合在一起。美国和欧盟在制定世界经济秩序和规则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在世贸以及区域一体化谈判中,欧美可凭借其经济与政治优势,在商品、服务和资本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以及贸易冲突等争端中获得有利条件,并善于利用其具有“成熟法规”的优势,制定有利自身发展的规则。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启动后,欧美在国际法规与制度方面将更居优势,有可能将其一体化框架内统合的规则与制度演变成“国际通用规则”,让各国接受和遵守。尽管欧美在市场经济的法规领域有多年经验,可为发展中国家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借鉴,但欧美在其“规则与秩序一体化”过程中应该避免“强加于人”,更不能把它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未来,无论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向哪个方向发展,它都将对世界经济的总体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预计在全球范围内,围绕市场、资源和规则的竞争可能进一步从国家间、地区间发展到经贸集团和经济一体化组织之间。欧美以外的国家,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应该从战略角度认清,新兴国家的经济崛起正改变着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发展趋势。新兴国家一方面应在国际金融、贸易、能源、气候与环境政策等方面担负起有利于全球发展的责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另一方面,须尽快与国际法律法规和生产标准接轨,并加强与欧美的经济战略对话,积极融入多边世界贸易体系。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应积极推动双边或多边区域化进程。就欧美经济一体化对全球区域化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来看,这一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工程能否顺利发展,不仅取决于欧美之间的相互利益平衡,而且有赖于欧美能否赢得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成功地将全球众多的双边和区域一体化引向多边主义的合作进程。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酷斯法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