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
2022年,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圆满收官。2023伊始,新能源、医疗、化工、军工、工程设计等领域央企整合动作频频,钢铁、粮食等领域混改接连落地,新一轮国企改革正拉开大幕。
持续改革优化,能否扭转乾坤,实现高质量发展?答案是肯定的。
新能源汽车在深圳前海一处停车场充电(2021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掀起新热潮
2022年,央企重组整合全方位、深层次、大范围展开,龙头企业的产业引领作用增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挂牌成立,中国宝武重组中钢集团、新钢集团,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列入国资委监管企业,中粮集团、中储粮集团粮食储备加工股权合作深入开展,医疗、稀土、管网、检验检测领域资源整合持续推进……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近日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实现了“三个明显成效”的预期目标。此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2020年至2022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 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覆盖8万多家国有企业,掀起了国企改革新热潮。
3年来,各方共同努力,有力推动国企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统一,更加突出强调市场主体地位,三项制度改革更大范围落地见效,瘦身健体有序推进,中央企业存量法人户数大幅压减,“两非”“两资”清退任务基本完成,企业办社会和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解决,鼓励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国资监管的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2022年,面对三重压力和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央企业迎难而上,较好实现稳增长目标。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和5%;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8.7%,研发投入经费同比增长9.8%。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上缴税费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3%,自2021年以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速,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
在三年行动中,广受关注的当属优化布局结构这个重头戏。按照中央部署,国有经济的布局应主要集中在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目前,中央企业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领域营业收入占总体比重超70%。
专家认为,通过实施三年行动,推动一批指向鲜明、影响力大的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有力推动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在解决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问题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切实增强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国家电投五凌电力余丁光伏电站职工在检修设备(2022年8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鹰 摄
更多优势资源将汇聚上市公司
作为2023年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央企专业化整合正奋楫前行。继新能源、医疗等领域整合相继落地后,化工、军工、工程设计等领域的整合近期也拉开帷幕。
随着央企专业化整合、混改上市、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简称“两类”公司)等多项改革持续深化,更多优势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更大力度的资本运作,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
二级市场近期频频传出相关上市公司整合重组的消息。1月9日晚间,中直股份发布公告称,拟收购昌飞集团、哈飞集团100%股权,将实现中航工业集团直升机业务A股整体上市;1月11日晚间,中航电测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标的资产初步确定为成飞集团的100%股权;1月31日晚间,昊华科技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昊华正在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拟发行股份购买中化蓝天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专家称,2023年央企混改上市也迎来新进展。“今后三年,中国宝武将大力引入战略投资,推进子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这是所有其他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宝武集团董事长陈德荣称,到“十四五”末,力争集团内有20家上市公司,形成资本市场强大的“宝武系”。
在粮食领域,2月1日,中粮福临门股份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为今年央企“引战”首单落地案例,此次“引战”共募集资金约210亿元。
此外,三大航空公司物流板块混改上市进入加速期。继东航物流成功混改上市后,1月6日,中国国际货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披露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拟申请登陆深交所主板市场。南方航空旗下南航物流也在准备IPO.三大航空公司旗下的物流公司即将齐聚A股。
“当前,国企正在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的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正是可以利用混改方式实现快速发展的主战场。”知本咨询国企产权研究院院长常砚军认为,可首先在国企科技类公司找到突破点,建立起最优股权结构,把科技创新和市场机制充分对接起来。对于科技型国企混改,要把彻底的机制改革和管控治理改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用改革来换得新生。
此外,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也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表示,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事关整个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改革。下一步国有资本投资试点企业应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资本布局与结构调整,提高资本投资运营能力,优化管理方式。加快内部业务整合,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把资源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推动生产经营事项下沉、资本投资运营功能上移。丰富资本运营手段与工具,运用基金管理、资产收购、股权投资、专业化重组、IPO等方式,将更多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促进国有资本在流动中提升价值。
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东航的仪式现场(2022年1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实现“一利五率” ,国企改革怎么干?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备受各方关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企改革工作如何发力?
国务院国资委12日举行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提出要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突出创造价值、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守牢底线,勾勒出新一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提出了“一利五率”的目标,明确要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就是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一稳”是要保持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四提升”就是要实现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从实践看,深入推进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整合,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各地国资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突出主责主业、聚焦核心功能,围绕地方重点产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加快形成央地国企联系紧密、协同顺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在三年行动全面完成的更高起点上,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谋划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抓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据了解,真正落实市场化机制是未来改革的一项重点,涵盖了加快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新型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健全业绩导向的市场化分配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任务。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积极稳妥”“分类分层”仍是2023年推进这项改革的重要原则。同时,改革重点仍将聚焦于深度转换混改企业的经营机制,探索差异化管控模式,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对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对于地方国资国企来说,下一步该怎么干?
首先,国资国企要着力推动提质增效稳增长。狠抓提质增效、做到以质取胜。深化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落实市场化机制。此外,要着力加大国企科技创新工作力度。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多元化研发投入,力争2023年研发投入强度同比增长20%,全国重点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还要着力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进一步突出实业、聚焦主业。要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围绕地方重点产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加快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同时要着力增强国有资产监管效能,以有力有效的国资监管工作更好保障和服务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综合/ 中国证券报 新华社 经济日报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酷斯法希望国有企业改制,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