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定罪标准__合同诈骗罪入罪标准
合同诈骗罪如何认定?
认定诈骗犯罪成立与否,大的逻辑上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界定:
首先,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
具体到合同诈骗罪,上述“欺骗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从犯罪构成要件的认定逻辑来说,行为人没有实施上述欺骗行为的,则不必再去讨论因果关系或者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行为人依法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举例说明:甲向乙借款100万元,甲合法取得借款后由于经营不善无法还款、后携款潜逃的,甲依法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其原因在于,甲并非通过欺骗手段取得借款,也没有通过欺骗手段骗取乙免除其债务。
其次,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与对方交付财物之间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最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司法实务中,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欺骗行为是认定合同诈骗罪成立与否的首要前提。同时,办案机关也习惯性的将上述欺骗行为与合同诈骗罪划等号,导致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经常被混淆。
(文章是节选部分)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的观点与看法。
免责声明:文字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合同诈骗罪的定罪标准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酷斯法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