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的经历和感受—第一次写信的感受
- 1、写信 我的成长经历 400字
- 2、怀念写信的日子情感散文
- 3、你有过写信的经历吗?
本文匹配到多条相关结果,欢迎阅读!
写信 我的成长经历 400字 (一)
最佳答案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瞬间我已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到今天的我,我无时无刻不再成长着。成长之路上有坎坷,有快乐,有收获,也留有我失败时的泪水,成功时的喜悦,辛勤的汗水······
成长的快乐:成长就像一块甜甜的奶糖,含在口中张开嘴,令你回味无穷。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妈妈讲故事。那时候我总是认为我是最幸福的孩子,我多想时间能够停下脚步歇一歇,留住这幸福的时刻。
然而我没能留住时间老人的脚步,我进入了小学,一年级时,我喜欢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背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我领略了可爱的大白鹅,又见赏到李白就《静夜思》感受到他那思乡之情。六年级,是我即将告别母校进入初中,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光阴似箭’从未有过的不舍,涌上心痛我明白什么是拥有是不知珍惜,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六年的师生情,六年的友谊。小学六年我获得过许多荣誉,每一次的荣誉,都是我成长的脚印。我体味这成长的快乐。
初中,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校。这里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新的。这又是我埋下梦想,播种梦想的地方。我相信我会在这里开始新的蜕变。我常常记起开学初军训时的种种往事······在整洁的操场上,我们(这个崭新的集体)在太阳下一站就是十几分钟,每天同学们都要早早的在操场上集合,为了班级的整体荣誉,每个成员都努力着。最终在班主任老师,教官和大家的努力,我们班取得了军训第一名的好成绩。正如列宁所说的:‘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还有校运动会上,同学们为班争光的身影,我也是其中的运动员之一,最激烈的是接力赛时,我是第5棒,一声枪响第一棒的同学迅速冲出起跑线,还好在第一棒上领先了,第二棒,第三棒,第四棒终于到我,我接过棒后心里像大海一样翻腾,我努力的奔跑,奔跑直到第六棒接过棒后,我才暂时平静。虽然结果不是尽如人意,但是只要努力,就是最棒的。
有快乐就有烦恼,烦恼就像就像一场大雨,风雨过后,才后彩虹总是会出现的。让我们细细品味成长的烦恼。
对于学生来说同学之间的矛盾是最大的烦恼,同学之间总会发生大小不等的矛盾,小打小闹。吵架拌嘴更是常有的事。为此我没少烦恼。
记得小学时,班里选拔班级干部,虽然选举名单上有我的名字,但是因为票数少,我落选了,这次的打击对于我来说很大,在这期间我无意中看见一篇文章题目叫《感谢生命中那次失败》这篇文章讲述了高考学生的经历,对我的鼓舞很大,我更加努力学习,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出,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下学期时在大队委员的选拔中,我终于选上了。我也想说,我感谢那次失败。
我无时无刻不在成长着,每一刻都用手中的笔记录着我成长中的故事。
怀念写信的日子情感散文 (二)
最佳答案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怀念写信的日子情感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怀念写信的日子情感散文 篇1
好久没有你的信,好久没有人陪我谈心……当这熟悉的旋律又在我耳边响起时,思绪不由得飞到了十几年前,那个基本还靠书信交流的年代。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去外地求学,思念如疯长的草,在心里蔓延。于是我郑重的铺开信签,提笔写下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封信,一封写给父母的信。我在满怀期待中盼来了父亲的来信,我第一次发现不善言辞的父亲,有那么好的文笔,那么霸气的字体。父亲开头用的是古老的秤呼:蕊,吾儿。读完开头,我就觉得父亲好像站在我身边一样,那封信读的我眼泪哗哗的。可惜那封信在收拾屋子中被丢弃了,但,内容已留在我心里,父母的爱也在我心里。
刚到新的环境里,本不爱交流的我,显得格外孤独,我常常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呆。有一天我又无精打采的走进教室里,同学们兴奋的告诉我,我有一封来信。我走到座位一看,真有一封来信,而且是一封很别致的来信。信封上黏贴了两张经过挑选的小贺卡,一卡写有:所有的关怀系在卡片上,送给最特别的你;另一卡写有:一片真情。不用看信,我眼睛已经模糊,里面更有惊喜,一片片火红的月季花瓣,再次打湿了我的眼睛。那如火的友情定格成永恒。
在我因种种原因,退学后,是同学们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陪我度过了那段难挨的日子,让我重拾信心。
闲来无事的时候,我总爱翻开那些已经发黄,但保存完好的信件。我总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封封的,仔细的,慢慢的品读。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读着那一页页满载友情的文字,那一行行欲言又止的文字,那熟悉的口吻,那熟悉的问候,总能把我重新带回那段岁月。哪里有如烟的往事,有思索的青春,有青涩的恋情,有父母的挂牵,有真挚的友情……一封封信就是一段段故事,虽平凡却感动。哪里有关心,有鼓励,有伤心,有喜悦……它把往昔的生活一点点记录,把美好的画面定格成永恒,当你重读时又会一一呈现在你面前。激起你诸多美好的回忆,那是风雨不蚀的记忆,那是刻骨铭心的情怀,既充实了你的人生,又丰富了你的生活。
但是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写信似乎变成了一种奢望。好怀念写信的日子,等待虽然漫长,但很幸福。好想再次铺开洁白的信笺,把心中的牵挂写给远方的你。好怀念写信的日子!
怀念写信的日子情感散文 篇2
抽屉里有一大捆用盒子装着的信件。信件来自家人、同学、老师和朋友。每当自己怀揣着心事,无法释怀的时候,我就会拿出这些用不同信封装着的信件一一读来。读罢,真的就有了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细细翻看这些泛黄的旧信件,读着那些似曾相识的文字,以前那些写信的日子以及那些与信有关的故事,又一个一个地出现在我眼前,逐渐清晰,并且鲜活起来那情那景、那物那人迅速定格,凝成永恒,幻化成美好的一幕幕呈现在我的眼前,激起了我诸多美好的回忆。那是风雨不蚀的记忆,那是刻骨铭心的情怀,既充实着我的人生,又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提起写信,大概应该要从第一次远离家乡去异乡读书那年开始吧,那年我十五岁。在那个时候,和家人、朋友的联系方式,更多地就是写信。每当一封信寄出,最迫切的事就是跑到传达室去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而当收到一封信件的时候,便会暗自欢喜一阵子;当发现信寄出后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那种心情是失落的。但即便是这样,那种盼信如盼君的心切却是一日都不能减少的。而那种失落之情也便马上在第二天收到来信的那一刻,随即消失了。读书年代或许就是这般的天真吧。从写信再到回信,一个来回大概要半个月的时间,而我们美好的时光也就在你来我往的等待和期盼中不知不觉地度过。
父母眼里,我们或许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在家信里,我们更多是在扮演角色,嘴里说着不要担心、会好好照顾自己等大人们的话语;而在同学间来往的信件中却又是不一样的话题了,在那里我们更能找到彼此是同龄人的那份天真、向往和憧憬。烦恼了,我写信给他;伤心了,我写信给他;就连一次小小的同学之间的误会,我还是写信告诉了他。而他,也总是及时地给我回信,安慰我,鼓励我。整个青春年代,我们用书信传递着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诉说着我们的痛苦和彷徨。我们相互信任,彼此抚慰。
最爱在夜阑人静之际,捻亮一盏小灯,坐在书桌前,摊开一页素色小笺,笔端划过信纸“刷刷”地流淌着对远方亲朋的思念,象遮住月亮的一丝浮云,辽远而缥缈。窗外,月色清朗,月亮象一枚清凉的印章打在碧蓝的青天上。月华泻满一地,桌上已是满满的一纸离情。
写信是一种感情的投入,思路也会跟着感觉走,笔尖吐出的字真切而随意,特别是写给好友的,是思念、是牵挂,是一种难舍真情的流露。一旦有了情绪,就会有说不尽的话语,一页、两页、三页,甚至数页,写完一封觉得情绪未了又继续写另一封信。写好信后,按照不同的含义认真折叠起来,装入信封,用一张邮票带向远方,剩下的就是等待和期盼。
读信,实质上是读最真的灵魂。看另外的灵魂在乱世中如何挣扎,又如何卑微地活着。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手轻轻的触摸着我们青春里的心事,烦恼,也感受着朋友的关心问候与祝福,心里盛放着一杯水,感动从中溢出,流过一股暖流。写信,盼信,似乎每天都充满着希望。快乐,是那么的触手可及,因为每天都是有所期盼的,而那期盼又是那么具体简单,那么容易实现和触摸,年少的心,总是被希望和等待的快乐涨满着。
一封封信,那是情感的累积;一封封信,见证着成长的印记。翻阅着这一封封发黄且仍留墨香的信件,细读且品味着这满溢亲情、慈爱、关心、友谊的语言,我仿佛置身于爱的怀抱中,让我感受到拥有写信的人生是多么幸福美好,更让我领悟到人间的真善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激励我倍加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其实,怀念写信的日子,更是怀念一种等待的美丽心情。从信件投入邮筒开始,就掐算对方收信的日子,再虔诚的掐算对方回信的日子,之后,便是一心一意的等待。一封信,牵挂着两端的思念和等待,因为思念而等待,因为等待而思念,日子悠远、绵长,无声流淌,交织着淡淡的哀愁与企盼,更有望断秋水的焦虑与不安,辗转难眠,这该是怎样诗意和美丽的心情?而在漫长的等待之后,当鸿雁将书信从远方传来,抵达你的手心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欣喜和激动?
读以前朋友写给我的信,依然会感动于彼时彼刻那份情意。见字如面的亲切感是这样的强烈,仿佛抬眼便看到朋友站在那里。怀念那些用笔写信的日子,怀念那种从笔尖流淌的情怀,怀念那些等信日子里的遐想;怀念纸信这样的交流和表达方式,更怀念那些快乐而自在、诗意而美丽的写信的日子;怀念那种被亲人、被朋友惦记着的小小的幸福。而现在,一切都不会再重来了,唯有这些泛黄的旧信件陪我度过每一个寂寞不安的岁月。
距离是美,等待更美。零距离的网络与通讯,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方便,却诋毁了一份份凄美和诗意的心情。这是不是一种缺憾?突然间想起,我们,都很长时间没有写信了,以后,也不大可能写信了。这样一想,就有点沦陷。书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成为一种遥远的绝响,只在想象中茂盛或凋零?
怀念写信的日子情感散文 篇3
翻出一本旧书,里面竟然夹着一封信。蓦然想起,写信似乎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了。这封信把我带回了写信的时光里,看着这久远的书信,真的感慨万分。是啊,这些信就是触手可及的岁月,就是触手可及的温暖,就是触手可及的往日情怀。
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末,在那没有电灯的晚上,点上一盏煤油灯,就着昏黄的亮光,妈妈坐在桌边,让我给在远方工作的姐姐写信。我的“学霸”姐姐从小就在外面读书工作,恋家的她每个星期都要写信回家汇报学习工作情况,父母不识字,写信的.重任就落在我肩上。才读一年级的我,认识的字还不多,常常撒赖不写,妈妈知道我爱上学,就用不写信就不准我上学来连哄带骗“威胁”着我跟姐姐写信。很多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拼音汉字夹杂着写,是具有我家特色的书信。姐姐也是连猜带蒙地读信,大致知道信中内容。后来久了就会写了,三年级时我已经是远近有名的写信高手了,连邻居大妈们都来找我给她们写信。
下乡当知青时,我们队里有个小伙子写信很困难。有一天收工后他红着脸跟我说,想请我跟他写封信。原来他看上了邻队一个姑娘,几次想表白都没有勇气,就想先写封信试探一下。这是成人之美当即答应了,于是我中午不休息,一会儿就洋洋洒洒地给他写了一封长信,竭尽爱慕之情,写得婉转动人。那姑娘看到那么优美的辞藻,那么流畅的表白,那么清秀的笔迹。立即回信,一来二去,我帮他写了三个月情书,他们就敲定了终生。结婚后,姑娘才发现小伙子根本不会写什么信,几经审问才知道了我这个代笔,对我可是耿耿于怀。但是小伙子对她忠心可鉴,是个特别持家爱家爱老婆的人,姑娘也没有了怨气,和他长相厮守,恩爱了一生。如今他们非常幸福,一双儿女成才有孝心,儿孙满堂。每次看到我都要打趣他们,没有我这个写信高手,就没有他们幸福的一家。所以我对写信情有独钟,因为很有成就感。
读一封远方来信也是很幸福的事情。刚工作时,我在一个农村学校教书。有个漂亮的女同事,她的恋人在很远的部队当兵,他们爱得叫人羡慕。我每天回家先到邮局去给她交信,然后给她取回一封男朋友的来信。他们天天都有厚厚的书信来往,我们天天都取笑他们有说不完的情话。有一天,我回家意外的没有收到小伙子的来信,一连三天都没有。我的同事心神不定,一会儿猜他生病了,一会儿猜他出什么事了……我不断地安慰她,终于第四天我帮她收到了来信,还离学校很远我就大声叫她快来看信。她听见我的喊声,飞奔而来,从我手中抢过信,使劲跑啊跑啊,跑到学校后山顶上坐下,捧着信读起来。朝阳把她的影子拉的长长的,风儿也多情地掀起她的长发,那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那一幕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那一刻我知道了书信的魅力。
有了网络和先进的通信设备后,早已多年不写信了。书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成了昨日风景。那种“家书抵万金”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凄厉珍贵和扣人心弦,以及写信等信的焦急和无奈都一去不复返了,那些让人读了面红心跳的书信只有在记忆中寻找。我真想坐在花窗下,阳光星星点点地洒下来,放下所有的心情,铺一纸素笺,握一支朱笔,凝一泓心语,给朋友写一封长长的信;那信就像一首唐诗,一阙宋词,一支馨香而湿漉漉的小令,层层涟漪潋滟心情,让我惬意地书写;然后贴上邮票,亲手塞进邮筒里,幻想着他们读信的样子,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或者有谁给我写封亲笔信,切的撕开信封读起来,那一定会唤起我多少美好的记忆,会温暖着我们远离的心。
书信是一杯淡淡的香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问候,但那是彼此的挂念;虽然只是一句轻轻的祝福,但那是彼此的心声;虽然只是一首心曲,但那系着我们的友谊。真的很怀念写信的日子!
怀念写信的日子情感散文 篇4
当雨点静静洒落,当大地微微呼吸,当鸟鸣悠悠飘来……敞开心灵,凝神静听,生活真的很美。
——题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借助诗歌从“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将强烈的怀乡思亲之情凝于笔端,唱出了传诵至今的千古佳句。同样地,在我读高中的那段日子里,每当自己思念父母、亲人、朋友时,便会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把满腔的思念怀友之情化为语言,前快淋漓地表达出来,将苦与乐、喜和愁一同寄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每次写信完后,便觉得自己是个幸福快乐的人,因为在远方已经有人会分享我的忧愁和喜悦耳,与我同欢同乐,同哭同笑。
渐渐地,随着通讯的飞速发展,电话、手机已经成为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倾诉心声的一种极为方便、快捷的传播工具。起初,我觉得很新奇、也很愉快,拿起话筒拨通号码,从远方就会传来熟悉、亲切的声音。这声音让我兴奋、激动。亲切的问侯,倾心的呵护顺着电话线悄悄从那端传递到这端,确实让人倍感方便、新鲜。于是,打电话慢慢地取代了写信,写信的日子便在丁零零的电话声响中悄悄除退了,我也很少动笔且懒得写信了。
前段时间,我清理旧物,发现一大捆信,出于好奇,我随手翻阅着这些已经发黄的信。谁知,这一翻竟不可收拾,我看了一封又一封,读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不忍释手,千种情怀,万般思绪涌上心头。我惊诧于当时自己温柔细腻,执着热烈的情感,更怀念昔日欢乐愉悦、自由洒脱的生活……读高中时,与同学好友郊游远足,登山望远,野炊对歌、箐火志舞,黄昏漫步,共赏斜阳的欢声笑语……那情那景、那物那人迅速定格,凝成永恒,幻化成美好的一幕幕呈现在我的眼前,激起了我诸多美好的回忆。那是风雨不蚀的记忆,那是刻骨铭心的情怀,既充实着我的人生,又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翻阅着这一封封发黄且仍留墨香的信件,细读且品味着这满溢亲情、慈爱、关心、友谊的语言,我仿佛置身于爱的怀抱中,让我感受到拥有写信人的生是多么幸福美好,更让我领悟到人间的真善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激励我倍加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而今,手机、电话、E-mail能随时地联系各地的亲朋好友,着实给人们的生活中信息交流带来了诸多方便;但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太多的关爱和牵挂,太深的情意和执着是很难用“电话、E-mail”等形式来尽情表达的。当你铺开洁白的信,重新拿起久已搁置的笔,把牵挂和真爱、关心和问候寄给同样牵挂你、关爱你的父母、亲人时,当你把欢乐和忧愁、梦想与希望寄给远方的朋友时,你的牵挂和问候将变得更加亲切真实,你的希望和梦想也将燃烧得更加灿烂美丽。一年、两年、五年甚至几十年之后,当这些尘封的记忆再次被启动时,你的生命之旗必会因此而增添许多亮丽的色彩。
写信的日子,真好!拥有写信的人生,好美!我怀念写信的日子!
后记:是不是我们同一个人私下说的话,都已经用电话和E-mail说完了!当书信的时代终结后,谁又知道自己还能盼望什么呢?偶尔用笔疯狂地写信吧,为了怀念地段有信的日子。
信,是情的纽带,那里装着心灵……
怀念写信的日子情感散文 篇5
不写信已经很久了。写信已成为我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痕迹。
过去那一页页白白的信笺,早已被电脑屏幕所取代,那散发墨水香味的钢笔,早已被敲击键盘所取代,那静静的台灯下的夜晚和写信时情感交织的思绪,早已被网络上繁杂的新闻和浮躁的虚伪所取代。
真怀念过去写信的那些日子。
读高中、读大学,我都远离父母,那时除了每天听课、完成作业以外,最开心的就是收到爸爸妈妈从家乡寄来的信,还有那汇款单上简短的留言。爸爸现在都是快要满70岁的老人了。在我读书的日子和工作的头几年,爸爸总是经常给我写信,告诉家里的情况,说妈妈很想我,妹妹很听话,叮嘱我一人在外要好好读书,不要分心,记得吃饱穿暖别生病……有时爸爸在来信中还会编几大段学习方面的顺口溜,说是可以增强我的学习兴趣,掌握更捷径的方法。我知道,那是他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的确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那时的我,每隔几周也要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汇报我的学习工作情况。后来听爸爸讲,每次收到我写回的信,妈妈都会抢先拿在手中,说:“江儿又写信回来了,快念,快念。”妈妈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温柔慈爱,她虽然认字不多,但每次收到我的来信总是那么激动高兴,经常引得旁边一起上班的婶婶阿姨们一阵羡慕。
当我长大了,工作了,有了女朋友后,给爸爸妈妈的信就写得越来越少了,都忙着给女朋友写信、寄明信片去了,那,又是另外的一种感情表达。当时工资收入不高,也买不起什么贵重礼物,于是就在写信上动脑筋,很多思念牵挂、很多甜言蜜语、很多开心笑话、很多体贴关心……都通过白白的信笺、浓浓的笔墨和淡淡的清香,贴上一枚小小的邮票,飞向心中的另一方,于是,数着指头,算着日子,等待那封回信,有时喜悦,有时猜测,有时紧张……但那种感觉却分外充实、分外依恋。
后来,用上了传呼机,再后来,用上了手机,再再后来,用上了电脑,写信就真的更加更加少了。几个字、几句话,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说完就忙其他去了。虽然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总觉得再也找不回过去那种写信的心情和感受了!
家里还有过去留下来的厚厚的几本信笺,堆在书房角落,洒落着一些尘埃……
怀念写信的日子情感散文 篇6
因为心懒,所以脑子里空空的,很久没有动笔写东西了。有些东西可以不写,可以不说,却不能不想。有些感情可以不想,可以不盼,却不能不记。
今天心情尚好,回到家里一边做饭一边打开电脑,无意间打开抽屉看到那一沓发黄的信件,忍不住去翻阅,如今的快捷方便已经没有人去花费精力写信了,有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特省事,却没有了写信的那种情调和情致。看那些邮戳从九零年到九五年厚厚一打信件,没有手机电话的这五年间,我和朋友们靠这些信件去触摸彼此的心跳,还记得等信的那些日子是如何的望眼欲穿,盼东盼西;还记得读信的时候是如何一目三行,迫不及待;还记得回信的时候是如何推心置腹,字斟句酌。那些日子的美好是一种永生的快乐留存在记忆中,如今的生活太方便了,想什么有什么,要什么得什么,留在人们心中未知的东西越来越少,日子过着过着总觉得没有了什么盼头,也就那样,没什么意思,是因为年龄越大,不现实的梦做的越来越少了,才会如此吧!
这些发黄的信件不忍心去读,读到了我们的年轻,读到了我们的真诚,也读到了我们曾经的困惑,如今的我们已是而立之年,各忙各的,如今的快捷方便让我们距离越来越近,却让我们的心越来越远,记得有一句话说:“人生中有很多人,有些人走着走着走进了你的 心里,有些人走着走着却淡出了你的视线。走进你心里的是朋友,淡出你视线的是路人。”朋友还是那几个,还是初谙人事,心无杂念时认识的那几个,后来长大了,成熟了,认识的人挺多,交心的却没几个,总觉得和谁都隔着一堵墙。这就是人要长大的悲哀!
随手抽出几封来读,二十年前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岁月无情走过,我们已不再年轻,那段写信的的日子成了一段发黄的记忆,我很怀念那时的美好,感谢我的朋友们,也感谢我自己一段丰富的经历,那种写信、等信、回信的日子一去不再,那种美好现在办公室里的年轻人是不会懂的,也许是我爱怀旧,小黄说我闷骚,其实那只是一种默默地情怀,也许是太执着于我们的曾经,毛毛说我不可理喻有代沟,其实我只是怀念我们的年轻,看见他们我也只能说:“年轻真好!”因为我比他们大了整整一轮还多,有些地方他们永远也读不懂我就像我读不懂他们一样难。
许多花朵开在往事中,我们以为我们记住了一段往事,其实我们记住了的是一种花香的芬芳,朋友也许忘了,也许忙了,也许远了,等到我们都已步履蹒跚,两鬓染霜的时候,也许我还会像年轻时邀请他们到山里来走走。
无论世事怎样变迁,容颜怎样改变,我相信,在心底最原始的地方我们永远是原来的我们。
怀念写信的日子情感散文 篇7
这次回老家,从旧书箱里翻出很多信。记载了我十六岁以后的生活。日子不长,信纸依然清新,依旧触动着心底的温存。
十六岁以前,是不需要写信的。因为就在乡里上初中,每周都会回家,远方也没有什么朋友,心里对远方这个概念是模糊的 。
唯一可以算是写过的信,一种是半路上自行车歪倒,咸菜瓶打碎了,回家拿咸菜。父母亲都去地里干活了,就写了张字条,说在路上咸菜瓶子掉在地上,人没事,又回来重新切了一个咸菜疙瘩,请放心。另一种字条,更早,因为顽皮,不能忍受父亲的严厉斥责,任性躲进奶奶家,并发誓不再回来。夜来临,气消了,想回家了,又抹不开面子,就用刚认识的几个字儿写上“娘:我想家来了,行吗?”,打发叔叔家的妹妹,把字条捎给母亲。得知母亲的沉默,就猜出她并没有反对的意思,就欢天喜地拿着自己的唯一家当——书包,低着头不敢正视正在饭灶旁忙碌的母亲,心“砰砰”跳得紧张中悄悄溜回家。
这样的故事把我的孩子气演到了极致。后来上高中了。和初中的同学分别了,那时没有电话可打,我一个月或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他们有的在更远的地方上学,有的在打工,难得一见,于是就千方百计觅得地址,互相写信,以慰藉给枯燥的学习束缚的疲惫已极的神经。
在那紧张而自卑的岁月里,我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和我一块毕业的哥哥的。他在济南上中专,把在省城的见闻,他的思念,鼓励一一写进厚厚的纸里。
上中专的邻家女孩,我们是一同长大的。对她最大的感激是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她和一个企图欺负我的女生打架。后来,她总是在嘲弄我,我对她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了。可是她却成为第一个给我写信的异性。信里少不了鼓励我好好学习这样的内容。她总共写过两次,由于我学习时间紧张,回第二封信的时间拖得很长,以后就没再收到她的信。
班里的信件收发员成为我关注的对象。课间操后,我总是早早的回到教室,热切的等待收发员的归来。看着他把一封封的信发给它们的主人,似乎也是一种享受。
没有信来也不是令人沮丧的事。以前的信总会隔三差五的被翻出来,像做阅读题一样,一遍遍勾画,温习,也是很惬意的享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的父亲每周都会给我捎来一封信。我的哥哥在村里开公共汽车,母亲为了让我不吃干硬的煎饼,总是在每一周给我捎饭来。我总是在周六步行三里路到车站,把包袱给哥哥,第二天再去取捎来的饭。我对家的思念、对爷爷奶奶的挂念、学习的苦恼都写在包袱里,在过一个梦一样的夜晚后,第二天总盼着谜底揭晓的瞬间。那是我今生走过的最孤独又最兴奋的取饭之路,那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最体己的话语。
父亲的信简单地折叠着,放在包袱里煎饼的上层,像是礼物,像是安慰,又像是期许。我一打开就可以看到。他的回答一如他在我耳边的话语,总是那么质朴,简短。不管农活多么忙碌,也不管自己的生活里堆积着无人慰藉的忧烦,父亲总会认真地回信,字迹总是力透纸背。那字体也是我从小一直崇拜的模样——苍劲有力,笔画简洁,就像他的坚强,总会给我视觉的振奋。
父亲总是耐心的安慰我,有些话是每封信必写的,如“家中一切都好,不用挂牵”“好好吃饭,一定要吃饱”“夜里盖好被子,别感冒着” 。读一遍就会有温润的暖流激荡心胸,激起我克服困苦,努力学习的信心。
宿舍的好友也总是喜欢和我分享父亲的家书,汲取奋进的力量。
高考后,我就在本市的师专就读。好朋友和高中三年没怎么说过话的同学突然成了我思念的二分之一。当然不能每个人都联系得上,只要能联系的就一一去信互诉喜忧。青春萌而未动的心思也被藏进信里,只是那希望太遥远,太渺茫,我就用八年的时光逼迫自己放弃。那是我迄今为止写过的最痛快的信,也是我迄今为止最彻底地放弃。
再后来,就业了,也处对象了。因为妻子和我是一个单位的,手机又已经方便快捷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所以给她写信的机会并不多。许多想法要沟通,就在短信里表达。真正算是信的那些笔迹,都被我俩保存了起来。也有厚厚的一叠。算是我写信经历中的浪漫。
现在工作了十年了,收到的信很少,却逐一回信。读信的心情一样,也一样还有存信复习的习惯。我喜欢去字里行间捕捉真挚的情意,一如儿时乐之不疲的捉迷藏。
因为工作的原因,信还是要写的。难于启齿的话,拙于用对话表达的时候,总是满满的织几张肺腑之言,送给处于叛逆期的学生,以期获得沟通,达成共识。投桃报李,收效甚著。而真正盖了邮戳的信是很久收不到了。
手机、网络遍布我们的生活,一条信息,一句留言,轻易地就穿越了距离。读的时候,心情依旧,感动依旧。简洁固然是一种优美,只是觉得太短暂,总像不能承载感情的浓浓与真挚。或者真挚的情谊有些时候是不能太简洁的。
这是一个忙碌的时代,很容易令人疏忽了倾诉,疏远了距离。感情在快餐式的节奏中也变得浮躁、粗糙,或者多了些泡沫式的迷幻,像云像雾又像风,捉摸不定,愈显心灵的寂寞粗疏。于是对酒抒怀者多,挣扎于无聊边际者众,以笔写心者寡。
于是我一如既往的把短信也存起来,在那些没信的日子里,找出来,一遍一遍地读,寻找真诚的影子,寻觅被人关心的感动,汲取激励自己前行的力量。
你有过写信的经历吗? (三)
最佳答案我们是什么时候不再写信的呢?
不知道现在中小学校的语文课,是否还有一堂“如何写信”的课程?
我还记得自己是在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写信的。我们的学校还叫“卫东红校”。我写了人生的第一封信,寄给老家的一个同学,她的小名叫“欢乐”,按辈份我得叫她姑姑。
信是的早就忘了。寄信地址写了父亲所在部队当时的番号“6190”。那年月,我爸也常给在老家的我妈写信,信封下边的地址耳熟能详。也忘了怎么买的信封和邮票怎么寄出的信,却很意外地收到了回信,我本以为是有去无回的,也不确定欢乐是否会收到那封信。
信是写给我爸转交的,他替我先拆开了。
欢乐同学在信里说:“收到你的信很高兴!”
我似乎看到一种愉悦的心情穿透信笺。她说:“得知你参加了数学比赛很高兴”。我才想起自己写信纯粹是为了完成语文课的作业,在信里吹嘘自己参加数学比赛,却没告诉她城里的小学有晨读,班长带领读《最高指示》;数学课有珠算,我在农村上的一年级只学了aoe,只能在每天的珠算课上干瞪眼,要不就先算完了把算盘珠子拔上去……她在信中礼貌地用了“亲爱的”这样的称呼开头,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我忘了什么时候不再写信,却记得人生的第一封信写给了一个叫“欢乐”的人。不知她是否还记得?下次回老家时,还可以去问问她。
当年父母还都上班。因为照顾不过来我们姐妹仨,大姑家的哥哥姐姐都已经长大成人参加了工作,小妹妹被送到大姑家生活过一段时间。
我和二妹在我爸的授意下给大姑写信。大姑后来说起,我才知道在信的开头,我写的是“妹妹、大姑和姑父,你们好”,没分清长幼尊卑;二妹虽然小我两岁,信却写得比我好,至少在称呼上没犯我那种低级错误。我大姑受过很好的教育, 据说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小楷。如今她已仙逝,我还记得这个教诲。
后来到济南上学,就是给家里写信了。我爸有次回信专门叮嘱“写信时,不用打草稿”,大概看我行文还比较工整流畅,以为我是打了草稿又抄写的,怕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其实那些家信还真是一气呵成,他不知道我在学校的第一篇作文曾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里宣读。
可惜学生时代跟家里的通信,保留在原来工厂的某个办公桌里,早已不知所踪。不然现在还可以翻看从前的家书,在自己十五、六岁时,爸妈都叮嘱了些什么。
“自卫反击战”的最后一年,父亲所在的炮兵部队奔赴战场,桑叔叔也在其中。战火纷飞,很多女大学生给老山前线的解放军写信,她们是写给陌生的解放军战士,可爱的子弟兵,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和同学秀梅写给本就认识的桑叔叔。
写的什么我都忘了,桑叔写给我和秀梅的回信都很长,我和秀梅交换看。有次桑叔叔在信里夸秀梅,很多年后我才省悟,我只关心战火的热闹,对桑叔的人身安全等极少问候或关心,秀梅比我细腻而温暖……
有几封信我现在还留着,信封上有“义务兵免费信件”的三角戳。桑叔叔的信大多是在猫耳洞里写的,有“敌人又扑上来了……”这样的影视剧感。
后来打完仗跟桑叔叔就失去了联系,他转业应该回到了济南。我曾在网上搜过他的名字,却一直没认真去找过他。去年公司在济南招了个内勤姓桑,她出身军人家庭,我差点冲动地问她认不认识那个桑叔叔,或者她就是桑叔叔的女儿……直到她离职,终也没有开口。
毕业后第一年,是写信最多的密集时期。几乎跟每个同学都通过信。单位里师傅辈的人,看我们跑传达室拿信的频率很高,冷言道:“第一年一个月一封,第二年三个月一封,第三年一封不封……”
我本是个木讷的、不太会称呼别人的人。传达室有个师傅人称“王八级”,是个八级钳工。我叫他“王大爷”叫得很亲,他常常在我骑着“飞碟牌”自行车经过大门口时喊住我:小丁,你的信!
我也隔三差五到传达室问一声:“大爷,有我的信吗?”
写信的年代,最喜欢用方格稿纸。可能用起来有给报社写稿的错觉吧?那些带绿色方格的稿纸是父亲一个战友的妻子给的,她当年在印刷厂工作。我字写得密,把方格稿纸当横格纸用,写信用的都是钢笔,出水很流畅,我自以为字写得不错,文采大概也因写信越来越好。
在机器轰鸣、油腻的机油混合味儿的车间,在把大拖板小拖板摇来摇去时,在铁屑飞溅中,在青春的岁月里,那些信承载着友情,和爱情。
情书当然是写过的。如果那些信都算情书的话,至少写过上百封吧?
也还记得最长的一封信,写过20多张纸。厚厚的一叠,好像是贴了两张还是三张8分钱的邮票寄出去的。
那又怎么样呢?只是一场拉拉手的、连接吻都不曾有过的初恋。多年后,偶遇,我问:“我写给你的那些信,都怎么样了?”
他说:都烧了。留着干嘛?
于是,又过了很多年后的一个冬天,农历新年快要到来时,我把那些用贝壳项链绑着的信一把火也烧了。
陪我焚烧那些信的,是当年还没上小学的外甥女。她还不识字,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烧掉那些纸。很兴奋地拿着小竹杆挑起那些信纸,让火烧得更旺。火焰腾空而起,我一边把信扔进火堆,一边想拆开其中随便哪一封再看一眼,却被更决绝的念头压了下去。
任那些文字,随风而去……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也许我会保留那些信吧?
后来我在工厂办公室跟打字员学会了使用机械打字机,兴冲冲地“打信”而不再手写。同学收到那样的信有过微词,说不如手写的信有感觉,我当年还颇不以为然。后来机械打字机换成四通MS2406,学会了五笔,信还寄,不过就是打字的了。
现在想想真是不懂事啊,那种用宋体或仿宋体楷体打印出来的如同印刷品的信,所代表的情感如果跟一笔一画手写出来信划相同呢?
我实在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啊。
……
90年代初,《一封家书》被广为传唱。歌词就是作者李春波写给爸妈的一封信,开头是“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结尾是”此致,敬礼,此致,那个敬礼!“时隔多年,我还记得那曲、那调。
大概从那以后,“家书”、“写信”这种事就“式微”了。
除了写信,我们也在每个新年到来的时候寄一张明信片。选最美的一张贺卡,写上新年的祝福,是纳新的一种仪式。后来邮政推出了一种有奖明信片,味道就全变了。
写E-mail其实不能算是写信。如今,无论人在地球的哪个地点,无论相隔多远,一句问候、一声话语瞬间可以抵达,完全没有隔了时空,对“信”的那种期盼。
能够认认真真地写一封信,写上尊称,点上冒号,嘘寒问暖,再切入正题或压根没有正题,只是一份挂念一个问候一声平安,在落款和日期前,大多是”此致敬礼”,或者“顺颂商祺”之类。
那样的一封信,只在从前的记忆里了吧?
想起木心的诗:
从前的时光很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个问候,要等上好多天
……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酷斯法关于写信的经历和感受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