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河豚欲上时-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
- 1、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本文提供多篇内容参考,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uploads/imgages/?K8ksyUm1fTGp58Wk/c92L3w6Z8OLrmUvuvY+n7/2/Z6eZ2sXP5ux/tmmzS82znq2ZtOTHV3Ppm973NBEqnoA.jpg)
最佳答案“篓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描写的是初春季节。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意思是: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惠崇春江晓景》,为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原诗共两首。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轼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而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
最佳答案”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诗人的想象;惠崇是宋代著名画家、僧人。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正是河豚欲上时-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酷斯法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