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成为刑事追诉第一犯罪
- 1、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降低醉驾入罪标准,意味着什么?
本文目录包含多个相关词条,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降低醉驾入罪标准,意味着什么? (一)

贡献者回答“酒驾入刑”实施以来,由于醉酒驾车而被判刑的案件数量激增,导致社会成本大幅增加。可以提高构成酒驾醉驾的血液中酒精含量标准来扩大行政处罚的适用,通过行政拘留、扣分、罚款等行为来惩治情节轻微及危害性较小的酒驾、醉驾。
以行政处罚为主、定罪量刑为辅的方式来处理此类案件,有利于降低司法成本投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因此,建议修改酒驾醉驾量刑标准以行政处罚为主定罪量刑为辅。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足以震慑醉酒驾车者。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规定于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中,是一个兜底罪名。凡是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到公共安全或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时,以此罪定罪处罚,可扩充刑法的覆盖面和适用范围。
当行为人严重醉酒驾车,则其行为严重危害到了道路安全,产生了具体的危险,发展下去只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时危险驾驶行为对社会公共安全产生了“加害性”,可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如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醉驾造成他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因此,当醉驾行为人醉驾行为造成了他人伤亡等严重后果,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能够达到惩戒罪犯,震慑醉驾者的立法目的。
二、因醉酒驾车而被判刑太多社会成本太高。
“醉驾入刑”后,由于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习俗,使得因醉驾而判刑的人群数量在某段时间内急剧增高,激增的案件数量不但影响了正常的警力资源,也加大司法成本投入。
三、行政拘留扣分罚款足以治理酒驾轻度醉驾。
一些酒驾行为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显著轻微,应当罪责刑相适应。行政拘留扣分罚款等原有的处罚措施,在给驾驶者以震慑、敲响酒驾警钟的同时,能够降低司法执法成本,有效率的治理酒驾及轻度醉驾。
四、提高构成犯罪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标准扩大行政处罚的适用。
目前酒驾醉驾的血液中酒精含量判定标准是: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属于醉酒驾驶;从重处罚的情形是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mg/100ml。
建议提高构成犯罪的血液中酒精含量标准,比起更为严重的刑罚,以惩罚力度相对较小的行政处罚来惩治情节轻微且危害性较小的酒驾醉驾行为,从而扩大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酷斯法希望醉驾成为刑事追诉第一犯罪,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