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斯法律师网,一个集结国内知名律师的法律咨询网,为各地法律提供免费律师在线咨询服务,不在担心找不到好的律师,为您解决法律问题。

楼宇经济调研--陆家嘴,张江高科,外高桥都是干什么的?

2024-04-22 22:25 分类:经济犯罪 阅读:
 

陆家嘴,张江高科,外高桥都是干什么的? (一)

1990年8月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三个开发公司成立,标志浦东开发进入项目启动阶段

1992年7月28日 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举行挂牌仪式,园区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建设4.2平方公里。

外高桥保税区

【概况】 外高桥保税区(以下简称保税区)位于浦东北部,长江入海口南侧,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封关面积达7.52平方公里。2002年,保税区全年实现增加值228.62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长幅度连续十年保持在20%;销售(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大关,达到1572.46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实现利税总额20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区内企业资产总规模达到1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流动资产950.74亿元,占77.8%;资产负债率68.7%,比上年降低10.6个百分点。全区投资企业共吸收劳动力8.95万人,比上年增长17.2%;实现全员劳动生产率25.54万元,比上年提高13%。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17.83亿元。全年共批准投资项目979个,比上年增长53.2%,创历史纪录,其中外资项目876个,占投资项目的89.5%;吸引投资总额7.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外商投资7.67亿元。完成合同外资5.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8%;外商实际投资额达到3.24亿美元,占当年合同外资的59.3%。投资项目以国际贸易项目为主,批准717家,占批准项目总数的73.2%,创新纪录。实体性投资项目259个,比上年增长22.2%,其中IT产业项目47个。外商企业追加投资额2.16亿美元,占保税区吸引投资总额的27.5%。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11个。

【电子信息平台通过专家验收】 由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上海测评中心、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信息技术处、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上海新泰技术有限公司专家组成的专家测评小组,于1月11日对保税区电子信息平台进行验收。专家小组听取情况汇报,观看平台的现场演示,并在现场对平台进行质疑和讨论。经过综合评定计划任务书的考核指标,专家小组同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电子信息平台通过验收。

【实施EDI无纸化报关】 根据海关总署部署,保税区海关经过数月的准备,于2月1日在保税区内启动EDI无纸化报关的操作试点。第一批试点的保税区企业有11家,包括英特尔、惠普、飞利浦、JVC、IBM等世界著名企业。

【免费公交车投入运行】 保税区封闭式公交线年内投入运行。公交线的运行成本由保税区区域财政全额补贴。免费公交在高峰期车辆间隔时间15分钟,低谷期车辆间隔时间20分钟之内。公交车辆运行实行固定站点候车与部分路段招手上车的方式。

【飞利浦2家新企业同时开业】 2月28日,世界知名企业荷兰飞利浦电子集团旗下的移动显示系统二期工厂和光磁电子工厂在保税区同时开业。飞利浦是世界领先的平面液晶显示器制造商,主要生产移动通信产品、智能掌上产品、汽车仪表及航空电子设备。飞利浦移动显示系统二期工厂在保税区主要生产无源单色液晶显示器和有源陈列显示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扭曲陈列显示器(STN)制造厂。飞利浦光磁电子工厂主要生产CD驱动器中的机芯和拾光器组件。

【日本AIDA株式会社进驻保税区】 日本AIDA工程技术株式会社是世界精密冲压机械行业的领先者。产品在欧洲、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市场占有量达75%。经调研和论证,AIDA集团最终决定落户保税区,投资总额1500万美元,批租土地2.26万平方米,设立生产和研发中心,从事精密机械组装和研发。AIDA株式会社在中国拥有600余家客户,其中在保税区内有10余家。

【英特尔公司投资总额已达5亿美元】 5月5日,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新一代高性能宽带芯片组控制器(用于封装和测试的全球最先进的0.13微米P4芯片)启动生产。新产品的启动生产标志着保税区已成为英特尔公司在全球四大芯片制造中心之一。英特尔公司在保税区的投资总额已达5亿美元,是英特尔公司在中国惟一的生产制造基地。

【大福株式会社落户保税区】 5月24日,日本最大产业物流设备及软件系统供应商大福株式会社在外高桥保税区投资注册,成立上海大福自动化物流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以物流相关系统及其相关软件(AS/RS自动仓库,轻轨系统、传送系统、无人搬运车等物流设备机器,相关软件)为主的仓储、分拨、贸易、售后服务、维护及技术咨询等,其主要客户涉及华虹、NEC、索尼等半导体生产商和丰田等汽车生产厂家。

【瑞典沃尔沃集团入驻】 5月8日,瑞典沃尔沃(VOLVO)配件(上海)有限公司在保税区开业。沃尔沃集团是全球从事汽车零部件配送业务的知名公司,经营世界各大洲的汽车配件物流中心,给沃尔沃的供应商和客户提供高效的配件供应网络。在保税区设立的瑞典沃尔沃配件(上海)有限公司将为中国地区的客户提供零部件及系统服务。

【海关查验点入驻汽车交易市场】 8月8日,保税区海关在市场内设立查验点,对市场进口的各种车辆实行现场查验,同时受理市场进出口车辆的入库存确认,以及H883查验放行、保税区内车辆跨区移库等海关手续。简化外高桥汽车交易市场汽车进口通关手续、加速通关、支持汽车市场的发展。

【美集物流分拨中心进入保税区】 美集物流是全球知名物流业巨头APL的兄弟公司,为APL提供货物分装、仓储、拼装到联运操作等系列配套服务。美集物流已在中国各地设立超过30家的分公司和办事机构。在保税区的美集物流运输(上海)有限公司共租用1.4万平方米的仓库,用于产品货物的分拨。10月18日,美集物流举行开业典礼。

【12家银行期末资产总额近280亿元】 年末,保税区内12家银行的期末资产总额达279.84亿元,比上年增加10.9%,其中流动资产占69.25%;人民币存贷款余额349.18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外汇存贷款余额9.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4%。保险公司财产险承保金额425.75亿元,比上年增长4.2%。金融业共完成营业收入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利润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6.2%。

【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保税区全年完成工业产值341.28亿元,比上年增长71.9%,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41%。工业产值超亿元的出口加工企业有40家,比上年增加14家,共完成工业产值306.79亿元,占保税区工业总产值的89.9%,是推动保税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体。46家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产值268.32亿元,比上年增长60.5%,对保税区工业经济贡献率达78.6%。工业产值前10名中有9名是电子信息企业,前3名分别为飞利浦电子元件(上海)有限公司(产值58.27亿元)、惠普计算机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产值43.45亿元)、惠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产值36.82亿元)。全年新投产出口加工企业29家,实现工业产值71.94亿元,对保税区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20.8%。

【商品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 保税区全年贸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达到1142.82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其中国内商品销售额完成979.14亿元,比上年增加49.2%,占保税区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79.9%提高到85.7%。外资企业完成的商品销售额占保税区的81.7%,其中三分之一由经营IT产品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突破亿元的企业单位189家,其中86%是跨国公司。

【物流企业增至760家】 年末,保税区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达760家,比上年增加159家;拥有仓储面积1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3%。全年共完成营业收入595.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实现增加值65.59亿元,比上年增长89.57%。年内保税区转口贸易进出口货物总值达68.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1%,占上海市转口贸易进出口货物总值的60.0%,其中转口贸易出口额占全市的83.7%,转口贸易进口额60.91亿美元,占全市的58.0%,保税区已经成为上海市国际物流周转基地。经保税区管委会和海关批准认定的94家分拨企业,实现销售(经营)收入25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占保税区物流企业营业收入的43.2%;期末营运汽车达到219辆,比年初增加36.9%。全年保税区货物流量达到2335.72万吨,比上年增长23.1%,平均每天物流周转量6.4万吨。

【进出口贸易创新纪录】 2002年,保税区完成进出口商品总额119.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6%,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6.4%。保税区内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企业单位达1791家,比上年增加293家,增长19.6%。保税区内企业与116个国家和地区有进出口贸易关系,比上年增加3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列前3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日本、美国和中国香港,贸易额分别达到22.93亿美元、18.67亿美元和15.2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完成31.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的企业由上年的29家增加到35家,新增出口企业共完成出口额4.99亿美元,占保税区出口额的16.0%。加工贸易出口完成22.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3%,占保税区出口额的72.8%。出口产品以IT产品占主要比重。进口额完成88.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1%,占保税区进出口总额的73.8%,占全市进口额的21.7%,月均进口额保持在7亿美元。在进口商品中,保税区汽车的进口量达到13654辆,占全市汽车进口量的83.6%,其中小轿车进口量为9653辆,占全市的92.8%。

【世界500强企业中85家入驻保税区】 至年末,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85家进驻保税区,其中包括前10名中的美孚、沃尔玛、通用汽车、壳牌石油、BP石油等8家知名跨国公司;世界一流的IT产品生产厂商英特尔、飞利浦、惠普、IBM、伟创力等也都在区内设立了生产基地。

【外联发公司引进投资额1亿美元】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外联发)全年累计引进项目130项,比上年增长28.7%;总投资额1亿美元,创近年新高。保税商品交易市场第一市场完成交易额70.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引进市场会员240家,比上年增长102%。招商引资工作中,重点引进物流分拨项目45个,包括世界排名前2位的物流系统供应商德国西门子德马泰克和日本大福,以及APL的配套服务商美集物流等企业,物流企业占年内引进项目数的34.6%。

【外联发园区投资项目增加29个】 2002年,在外联发园区扩大租房面积或增加投资的项目达29项,占外联发公司全年引进项目总数的22.3%。扩租物业面积近4万平方米,增资额1245万美元。29个投资项目分别来自日本、美国、新加坡、瑞典、韩国、德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1月,外联发公司引进的9个外商投资项目中,有6个属于增加投资项目,其中有日本的千住金属和日宝塑料、美国泰科电子、德国穆勒电气等项目。(

【新发展区域投产、营运企业45家】 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新发展)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91亿元,历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5.24亿元。引进项目85个,土地转让4.37万平方米,租售厂房9.16万平方米。协议吸引投资额1.13亿美元,注册资金(外资)6298万美元。历年累计引进固定资产项目和贸易项目635个(其中实体性项目282个),转让土地84.53万平方米,租售厂房53.05万平方米,吸引投资20.34亿美元。年内投产、营运的企业45家,累计投产、营运的企业113家。区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6.41亿元,比上年增长83.8%;产品出口额19.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5%。分拨销售额11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三联发展公司引进项目115个】 2002年,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三联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三联发展)引进项目115个,其中固定资产项目56个;引进外资1.86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9218万美元;批租土地21.48万平方米、厂房租售8.02万平方米、商务楼租售0.5万平方米,厂房租售率和商务楼租售率分别达到95.32%和90.41%,创历史新高。年内,三联发展园区内飞利浦光磁电子园投入使用,德尔福汽车增资设立新工厂,GE塑料增加流水线扩大生产能力,新加坡安特连续定制、购买各类物业4万平方米,使光机电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在园区快速发展。全园区工业总产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7%。

【启动尚未开发区域的建设】 外高桥保税区10平方公里规划区域中尚未开发建设的区域,面积1.01平方公里,位于保税区F区北侧,涉及2个镇3个行政村。三联发展于2001年完成该区域居民的安置。2002年6月,启动该区域的动拆迁和封关隔离设施建设。12月31日,区域居民动迁签约率达到97%,镇、村企业的动迁协议全部签毕。区域内部分部队营房驻地也作了适当调整。至年底,区域封关隔离设施和巡关道路建设完成65%,F21地块10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启动,计划2003年上半年封关。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概况】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简称金贸区)是中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开发面积28平方公里。经过12年的开发,金贸区建设粗具规模。年内金贸区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黄浦江开发、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的机遇,金融贸易、综合服务、旅游会展等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年金贸区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固定资产投入11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8.80%。金融机构继续集聚金贸区。随着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地区管理总部、东方证券有限公司等机构的迁入,金贸区的金融集聚与辐射功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在金贸区分行级中资银行机构达到18家,主要有央行上海分行、工行上海市分行、中行上海市分行、建行上海市分行、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地区管理总部、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分公司中外资保险机构19家,主要有太平洋、天安、华泰、太平、太平洋安泰、中宏、中国再保险、中保康联、金盛、泰康。证券机构主要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东方、光大、东吴、申银万国、闵发、银河等证券公司。外资银行机构56家,其中银行42家、保险公司13家、财务公司1家。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的中国区总部迁入金贸区。29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24家外资银行成为“主报告行”。金贸区成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中枢。在金贸区还集聚了一批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管理公司,如国泰金鹰、富国、鹏华、银河。中外金融机构在陆家嘴开设营业网点160多家。要素市场辐射能量增强。证券、期货、产权、钻石、房地产、人才等国家和市级要素市场汇集金贸区。上海期货交易所拥有会员215家,全年成交金额16400亿元,其中金属铜的交易额近10000亿元,已经跻身世界三大铜市场之一,成为全球铜交易的晴雨表和价格的风向标。上海证券交易所年内新上市的股份公司70家,累计达到715家;全年有价证券交易额48500亿元,比上年增长9.9%。上海产权交易所实现产权交易额1100亿元,完成各类企业交易3380宗,成为长江流域产权交易的龙头。钻石交易所自从2002年下半年相关政策到位后,交易量很快上升,全年成交钻石776.4万克拉,交易额1.57亿美元;征税6700万元,比上年增长7倍。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各项房地产登记发证20464本,比上年增长35.8%;网上房地产交易平台日趋完善,房源挂牌量达到1.2万条;网上交易房屋5000套,成交面积33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4亿元。楼宇经济功能有效发挥。金贸区楼宇超过450幢。金融中心区规划建造智能化高层楼宇42幢,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其中已竣工的26幢建筑面积190万平方米。金贸区楼宇租售和自用率达88%。上海证券大厦、上海船舶大厦、招商局大楼、汇丰大厦、中国保险大厦等高层楼宇集中了金贸区内大部分中外金融机构。香港新鸿基地产公司、东方开发管理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上海银行、花旗集团等公司年内批租土地22幅,面积8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5.6万平方米,合同金额52亿元。旅游会展产业渐成规模。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滨江大道、陆家嘴中心绿地、海洋水族馆、新上海商业城、上海科技馆、世纪公园等旅游景点为主,形成陆家嘴的现代都市旅游特色。在春节、“五一”、“十一”长假期间,推出国际音乐烟花节、中美滑水明星表演赛、欧美风情缤纷秀、热气球旅游等多种节目吸引游客。年内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科技馆、海洋水族馆分别接待游客317万人、242万人和138万人。随着APEC会议在金贸区召开,会展业逐步走向成熟。全年共举办各类会议884余次,比上年增长60%。参加会议人数14.6万人,其中境外与会者2万人。举办大型展览42次,其中国际性展事35次,参观者约216万人。亚洲银行年会、国际展览局峰会、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华东商品交易会,以及许多跨国公司、知名机构、行业协会年会的举行,使金贸区的旅游会展功能进一步加强。区内的旅游会展设施进一步完善,四星级宾馆酒店14家,其中四星级7家、五星级7家。世纪公园在上海市首批星级公园评比中,被评为“五星级”公园。

【博览中心举办各类展事(活动)44次】 2002年,新国际博览中心五号馆落成,展览面积增至86万平方米,占全市展览面积42%。全年举办2002国际“大师杯”网球赛、世界通讯大会、国际展览联盟年会、国际工业博览会、华东商品交易会等展览、赛事及其它活动44次,有1.9万多家客商参展,吸引观众216多万人次。

【举办国际展览行业浦东峰会】 11月,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集团公司与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市会展行业协会共同举办“2002国际展览行业上海浦东峰会”。国际展览联盟主席等200多名国际国内展览业专家与会,围绕“上海浦东——亚太地区会展新热点”主题,共同讨论如何把上海作为未来亚太地区的会展中心城市推向世界。

【陆家嘴软件分园引进企业43家】 2002年,浦东软件园陆家嘴软件分园园区内的自有楼宇已经全部招商完毕,引进国内外软件企业43家。43家企业的服务对象集中在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领域,全年完成产值1亿元。

【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再添3座新办公楼】 位于金贸区内的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年内增添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浦东新区分局3座大楼,加上原有的浦东新区行政办公中心、浦东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浦东新区人民武装部,中心内已有6处办公大楼。

【环世纪公园知名楼盘房价翻番】 世纪公园竣工于2000年4月,占地面积140公顷,景观设计崇尚自然,以绿地、树林、湖泊为主。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加上不断升温的广告效应,环世纪公园房产成为沪上房地产业的一个知名品牌,房价不断攀升。许多楼盘由2000年开盘时的4000多元,上升到2002年的8000多元,上涨100%。年末,环世纪公园的知名楼盘有御景园、天安花园、水清木华、华丽家族、世纪花园、建华苑、香梅花园等。

张江高科技园区

【概况】 2002年是张江高科技园区(简称张江)的“环境年、配套年、服务年”,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张江体育休闲中心落成,建园1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圆满结束,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华师大二附中落成开学,民主管理委员会成立,浦东软件园二期竣工开园,张江创业周成功举办;中芯国际二厂、三厂顺利投产,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汤臣豪园一期住宅开盘热销。产业集聚效应凸现。2002年,在继续保持前两年“聚焦”发展势头的基础上,全年引进合同项目244个,比上年增长165.2%。吸引投资额27.83亿美元(含中芯、威宇分别增资15亿美元和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5%。其中外资20.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1%;内资7.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3%。销售收入102亿元,比上年增长67.2%。税收7.7亿元,比上年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141.14亿元,比上年增长82.9%,占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4.06%,成为新区年内固定资产投资最集中的区域。环境、服务日臻完善。全面整治道路、河流,绿化区内环境。顺利通过区域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成融餐饮、体育、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张江体育休闲中心。联华、华联、罗森超市开设分店,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建立营业网点。地铁二号线,大桥五线、六线公交线分别通往上海市中心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由张江置业公司投资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教育后勤生活配套区一期工程动工。行政审批手续简化。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展开,张江的政府职能进一步弱化。张江园区办公室从原先公布的87项审批、受理事项减少至年内的38项。设立企业,凡符合条件者,在3个工作日(原来5个工作日)内就能得到执照;外资企业在5个工作日(原来7个工作日)内就能同时得到外资企业批准证书和工商营业执照。张江园区办公室负责的建设项目主要审批环节归并到7个,审批环节用时由原来的40个工作日缩短为34个工作日。“张江的事在张江办结”的目标已初步实现。

【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链】 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已经引进和组建96家集成电路企业,其中晶圆制造企业3家,芯片设计企业44家,光掩膜和封装测试企业16家,研发教育机构10家,配套服务企业23家。总投资30亿美元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从2001年11月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以来,2002年另外2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全部投产,月投片量达3.7万片,技术水平达0.18微米,已着手开发0.13微米铜布线制程的生产技术。随着中芯国际的全面投产,祖国大陆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国际主流技术的差距从三代缩小至一到两代之间。设计公司已能自主开发0.15微米的产品,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一期投资16亿美元的宏力半导体项目,建设2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计划2003年初投产。投资3亿美元的贝岭项目,建设1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计划2003年中期投产。张江已经形成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和设备制造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和创新链。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年产值超24亿元】 至年末,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入驻生物医药企业119家,引进生物医药项目184个;年产值24.74亿元,比上年增加8.24亿元。制药、国家级研发中心、医学院校、中小型创业企业、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等五大板块逐步壮大。医药基地内既有世界制药前20强的跨国企业,又有一批民族品牌的国内生物医药公司(机构)。知名的研发机构有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新药安全评价中心。现代中医药产业在张江取得突破性进展。

【210家企业入驻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年末,在浦东软件园注册的企业近1000家,入驻企业170家,加上技术创新区的40家,入驻张江的软件企业达到210家。浦东软件园二期年内竣工,招租率超过85%。全年软件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入驻浦东软件园的企业既有世界一流的知名企业,如美国的SYNOPSYS、CITIBANK亚太区研发中心,日本索尼(中国)上海软件研发中心、京瓷公司,印度的TCS公司、INFOSYS等,又有来自国内的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如总股本16.5亿元的中国银联研发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中国银电网讯公司。

【国家信息安全基地完成土地批租】 年内,国家信息安全基地完成2.37万平方米土地的批租。首期6000平方米的信息安全孵化楼竣工,上海三零卫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芯原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迪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入驻。

【张江科技产业孵化器被批准为国际企业孵化器】 年内,张江科技产业孵化器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IBI国际企业孵化器。孵化器范围包括张江科技创业基地、海外创新园、火炬创新园、SOHO楼、IT产业楼和高校科技产业园等,共计面积22万平方米,在建孵化器面积3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80家。复旦张江生物技术公司经过6年的创业,8月8日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园区创业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张江高科”控股的张江迪赛诺生物有限公司是由天津南开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入驻张江第一年就实现了科研成果产业化,成功国内唯一成组方生产和销售艾滋病新药的企业。年内批准外资创业投资公司8家,1家扩大投资规模;投资总额达1.33亿美元,注册资本9736.5万美元。一些中小投资管理公司在张江落户,注册各类风险投资公司46家。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咨询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和法律、会计、审计等中介公司以及行业协会入驻张江,为孵化企业和创业企业提供了一个宽松、高效、便捷的商业环境和发展平台。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达135家】 2002年,张江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6家,比上年增长70.9%,累计达135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2个,比上年增长62.5%,占全市认定总数的比重由2001年的6.46%上升到10.36%。张江企业专利申请数134项。

【注册外资性质的留学生企业102家】 至年底,注册张江的外资性质的留学生企业102家,比上年增长26%,投资总额1740.67万美元,注册资本1491.27万美元。张江共有从业人员近4万人,大专学历和中级职称占总人数的56.3%,是浦东新区人才率(24%)的2.3倍。在张江工作的博士达400多人,占浦东新区博士总数的33%。在张江工作或担任顾问的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约20人。

【“一园四基地”成立】 至2002年末,张江先后引进社会、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4.5亿元,相继成立各具特色的“一园四基地”,即浦东软件园有限责任公司和吸引社会资本组建的上海863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吸引境外资本组建的上海张江微电子港有限公司、吸引国内资本组建的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以及吸引集体资本组建的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一园四基地”开发主体的建立,使张江形成“多元开发、多元投资、协作招商、有序竞争”的新格局,实现开发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投资、招商由单一主体向定向、特色、多元化的转变。张江公司还充分运用股权经营、政府回租、杠杆收购、增资扩股等方法多渠道融资50多亿元。

成都市创国家什么城市 (二)

成都市创建国家生态市

成都市创建国家生态市

一、成都概况

成都,四川省省会,地处西南地区成都平原腹地,别名“锦官城”、“芙蓉城”,简称“蓉”,自古以来便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成都市辖9区4市6县,幅员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29.8万,是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

(一)生态本底深厚

成都自然禀赋优越,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平原、丘陵并存,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抱,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域内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库、塘、堰、渠星罗棋布。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自然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37%,拥有特有珍稀植物银杏、珙桐、黄心树、香果树等以及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牛羚等。

(二)经济基础坚实

“十一五”以来,成都保持了年均14.3%的经济增长,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雄厚,现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光电光伏、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居西部第一。当前,成都正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努力肩负起建强全省“首位城市”的发展责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的发展取向,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坚持以交通先行、产业升级、立城优城、统筹城乡、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为工作抓手,朝着“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奋力前进。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8.9亿元,增长10.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98.5亿元,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501.1亿元,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2.9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5元,分别增长10.2%、12.9%。

(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而独特的文明源,灿烂而多彩的文明进程,早在文明启蒙时期就是长江上游古文明的中心,至今已经拥有2300多年的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成都特有的城市魅力,“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举世瞩目,川剧“变脸”、“吐火”绝技令人叹为观止,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楼、青羊宫、文殊院、明蜀王陵、昭觉寺等历史文化遗存灿若繁星。

(四)生态创建扎实有效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推进四川生态省建设的工作部署,成都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理念,坚持把创建国家生态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7年,成都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通过科学规划、完善法规、深化改革、强化考核,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围绕创建工作,成都市编制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成都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成都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先后颁布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成都市排污权交易管理规定》、《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形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体系和地方法规体系;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态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创新基层环保管理模式,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创新;将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总量减排等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市级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全面实行“一岗双责”。

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下,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了经济科学发展、生态不断优化、民生同步改善的良性互动格局,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节水型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被亚洲开发银行评为中国内地最宜居城市,并成为继上海、香港、北京之后中国第四个举办全球财富论坛的城市。

对照国家生态市考核标准,成都市达到了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要求,现将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二、生态市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一)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007年成都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2009年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15)》,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市的意见》(成府发〔2009〕13号),印发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方案(2010年-2015年)》(成生态〔2011〕01号)。按照国家生态技术资料审核规范要求,市环保局编制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15)中期评估报告》。2013年环保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市环保局及时编制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15)2013年实施情况调度工作报告》,并启动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调整工作。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成立了成都市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2014年对领导小组进行调整,成立了以时任市长葛红林为组长,刘守成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成都市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在工作推进中,形成了部门联动、区县互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生态市建设工作快速推进。

按照建设国家生态市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素,我市先后编制并颁布实施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成都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成都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成都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多个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规划或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2013年,我市出台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保护环城生态屏障。目前,全市范围内的《成都市生态保护条例》正在启动立法前期工作;《成都市湿地保护条例》正在开展立法调研;《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将于2015年开始实施。

2、全市县级政府、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为加强全市环境保护机构建设,强化环保部门对环保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职能,成都市及所辖9区4市6县环境保护局全部保持独立建制。其中,副厅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个,正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9个,正科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0个。市和区(市)县环境保护局都是同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都由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命。全市环境保护局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行政执法以及财务管理4个独立落实到位,有效行使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职能。成都市环境保护局有8个直属单位: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市生态环境科研监测所、市环境工程评审中心、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和市环境应急指挥保障中心。

为统筹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建立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格局,成都市在全市317个乡镇(街道)设立了环保机构,并延伸到村(社区),建立健全了全市一体、标准一致的基层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环保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填补了乡镇(街道)环保工作无人落实的空白。

成都市环保工作实行“一岗双责”,明确各职能部门环保工作职责,改变了环保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一岗双责’、环保统一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新机制。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把环保工作纳入全市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将生态市创建、总量减排、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列为民生工作目标和专项目标,分解落实到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市)县政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按期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成都市牢牢把握“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主线,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和技术改造。顺利完成国务院、省政府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2013年成都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9万吨、2.2万吨、5.7万吨和9.2万吨,同比分别下降4.26%、4.13%、6.83%和13.28%,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省政府对各市(州)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中名列第2,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贡献率在全省各市(州)排名第1。

成都市高度重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2012-2014年,全市共处置了各类突发环境事件39起,因出警及时、处置妥善,均未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未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2012-2014年,全市共受理各类环境污染举报投诉34554件次,全部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调处,办结率100%,群众对环境信访处理满意率逐年稳步上升。

成都市对外来有害生物疫情各项防控技术措施及时到位,未对全市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成都市农委根据国家发布的35种外来入侵物种,甄别出我市农业上已造成入侵的物种有1种(空心莲子草),潜在入侵的物种4种(稻水象甲、红火蚁、毒麦、豚草)。市林业园林局针对松村线虫、桉树姬小蜂、加拿大一枝黄花、菟丝子等危害严重的有害动植物,加大了检疫登记、产地检疫等基础工作力度,同时对调运检疫、检疫复检和国外引种监管工作也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检疫执法工作。加强境外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的单位和个人管理。市水务局近年来,开展了对福寿螺、水葫芦、巴西龟、大鳄龟、牛蛙、清道夫等外来水生动植物的防控,有效治理了水葫芦灾害。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全省排名名列前茅。

2012~2014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别为61.7、62.9(2014年数据尚未公布),生态环境状况达到“良”级,达到了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近年来,成都市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加强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建设,优化城市公园布局,增加“邮票绿地”和“袖珍广场”,加快打造骨干绿道,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环城生态区建设,实施绕城生态带复耕植绿,加快构建“六湖八湿地”生态体系。打造城镇生态隔离区,发展城市走廊间组团式绿地,强化优质农田和水源保护,提升重点河道景观。保护提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屏障,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成果,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生态保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积极开展“生态细胞”建设工程,推进区(市)县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成功承办第四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搭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平台,全方位展现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城市风采。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趋好。

5、全市80%的县(含县级市)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并获命名;中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并获命名。

自2007年始,成都市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及生态文化为基本框架,全面推进国家生态县(市、区)的创建。按照成都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开展14个郊区(市)县国家生态县(市、区)建设工作。截至2014年12月,成都市温江区、双流县、郫县、蒲江县、青白江区、新都区、新津县、崇州市、龙泉驿区通过了国家生态县(市、区)验收、命名。彭州市、大邑县、都江堰市、邛崃市通过了国家生态县(市、区)技术评估。成都市于2005年2月,被环保部(原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2013年10月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达到了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二)建设指标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成都市2014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14608元*(*表示该数据为预测值,报告下同),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2012-2014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汇总表

年度

单位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

2012年

11501

2013年

12985

2014年

14608*

考核要求

大于等于8000元/人

成都市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农村田、水、路、林等环境改造,统筹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大保障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力度,全面实现城乡充分就业。完善城乡社保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城乡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布局规划,现代种业、绿色有机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第三产业占GDP比例

2012年~2014年成都市第三产业占GDP比例分别达到49.5%、50.8%、51.0%*,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2012年-2014年第三产业占GDP比例汇总表

指标

单位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第三产业占GDP比例

%

49.5

50.8

51.0*

考核要求

第三产业占GDP比例≥40%

近年来,成都市始终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大力推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服务业核心城市建设。加快服务业差异化转型升级,推动现代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优先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紧密关联的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物流、会展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旅游、餐饮、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发展业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打造全产业链的国际国内货物贸易服务平台,强化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推进高端服务业集群集约发展。

3、单位GDP能耗

2014年成都市单位GDP能耗为0.590*吨标煤/万元,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2012-2014年单位GDP能耗汇总表

项目

单位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单位GDP能耗

(省级认定)

(吨标煤/万元)

0.601

0.573

0.590*

考核要求

单位GDP能耗≤0.9吨标煤/万元

近年来,成都市积极调节产业结构,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率先在省内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奖励资金全覆盖机制。“十二五”以来,组织实施以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为重点的节能工程项目203个,实现节能38.99万吨标准煤;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60户,实现节能159.62万吨标准煤。开展了中心城区燃煤企业专项检查,督促指导金牛宾馆、132厂等城区重点大气污染源加快实施“煤改气”工程。成都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提高环保、能耗等标准,分区域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制定符合成都市功能定位、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目录。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新、改、扩建项目要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4、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成都市2014年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为5.1*m3/万元,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加强城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狠抓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回用、雨水收集利用和工业废水循环使用。开展节水型企业、小区创建,全市共有134个企业(单位)、65个小区被授予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称号。实施节水技改工程,关停制浆造纸、铸造、印染等高耗水工业企业200余家。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推进水价改革,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抑制用水量过快增长。2005年荣获“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2007年被原建设部授予“全国城市节水突出贡献奖”。

2012年-2014年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汇总表

项目

单位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m3/万元

7.2

5.6

5.1*

考核要求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为≤20 m3/万元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2014年成都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5*,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成都市大力加强农村灌溉用水管理工作,建立完善了基层管理机构,做到层层组织有人抓、条条渠道有人管,人员到岗、责任到人,为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强化用水服务,认真解决用水矛盾,确保农灌用水得到有效利用。加大投入,完善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采取错峰用水、灵活调水的方式科学合理调配水量,使有限的水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认真抓好宣传工作,利用各种途径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公共节水意识,使全社会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2012年-2014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汇总表

年度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2012年

0.49

2013年

0.52

2014年

0.55*

考核要求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

5、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

2012年~2014年,根据四川省环保厅公布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名单,我市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共234家。已全部通过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或者自行开展的方式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通过评估验收,验收完成率100%,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2012年-2014年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情况汇总表

名单公布时间

单位

完成率

2012年

%

97.37

2013年

%

100

2014年

%

100*

我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环保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等法律和文件的精神,2005年,市政府颁布实施《成都市促进清洁生产的实施办法》。在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中,以“节能、减排、降耗、增效”为准则,把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于重点污染企业的生产全过程。2010年环保部54号文《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出台后,市环保局根据环保部要求,将五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七个产能过剩行业和名录规定的其它重点行业作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重点,对这些行业进行调查,制定工作计划,按国家要求分期分批地推动清洁生产审核。

基层政协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工作的心得体会 (三)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基层政协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形势下,联络处如何组织好基层政协活动,怎样才能突出特色,调动本地区政协委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履行职能,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做了一些探索。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三个主动,为联络处的工作创造宽松环境

政协联络处工作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进行,要开展好工作离不开街道党工委的支持。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主动作为,靠前工作,用实际行动赢得街道党工委的重视和支持。一是主动争取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重视。年初及早制定政协联络处工作计划,主动呈请街道党工委研究,并征求办事处的意见,争取街道党工委将政协工作纳入街道年度工作计划,通盘考虑,整体安排。二是主动请示汇报工作。联络处定期向街道党工委汇报工作开展情况,自觉接受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凡属联络处的重大问题、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事先向街道党工委请示,主动邀请街道党政领导参加政协活动,增进了街道工委、办事处对政协工作情况的了解。三是主动就相关事项开展调研。在街道重要决策出台前,政协联络处积极组织本组委员,就决策相关内容展开前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收集社情民意,为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政协联络处通过主动工作,得到了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和高度关注,从而为联络处的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抓好三项服务,在助推发展中显现政协力量

1、为发展区域经济服务。

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在促进街道经济发展中做文章,充分利用政协委员的人脉和经济资源,引进企业,壮大楼宇,营造品牌。如康希委员领办的'南景饭店,开办当年就实现区级税收60万元,被芙蓉区政府授予税收贡献奖,之后连续三年税收过百万,年年获此荣誉,不仅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在安排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也功不可没。又如汤朝阳委员,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号召,创办了长沙共盛建材有限公司企业总部,通过两年的发展,该企业年利税近百万,汤朝阳委员本人于被芙蓉区政府授予创业明星称号。还有黄德君委员经营管理的银华大酒店,目前已成为芙蓉区明星楼宇,在长沙市楼宇经济中也处于领军地位。

2、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选择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去年,我们就怎么在日益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并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的问题,由地区政协委员、湖南千惠商贸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升洋牵头,成立调研小组,对长沙市民营企业中的党组织现状及其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同时对浙江、福建等沿海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进行考察,在收集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之后,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对芙蓉区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建议被芙蓉区非公经济党工委。为加强社区建设,减轻社区工作负担,联络处组织委员对街道所辖社区逐一考察调研。撰写了关于燕山街社区容量过大、亟待调整分设的调研报告,为区政府及民政部门科学设置社区提出了参考意见。

3、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服务。

街道政协联络处会同街道食安办、燕山街工商所成立了街道校园食品安全整治领导小组,在全街范围内结合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专门开展了食品安全进校园主题活动。活动共印制宣传手册5000多份,做到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及幼儿园人手一册。在宣传教育的同时,形成有政协委员、街道干部、城管执法员、工商监管员、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经常对校园周边的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和督促,确保校园周边环境的净化,倡导形成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为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在政协委员黄德君和曹升洋的带领下,委员们捐款捐物,献计献策,支持农民工子弟入学比较集中的八一路小学添设教学设备。

三、突出三个重点,在增强履职实效上下功夫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要职能和工作重点。近几年来,政协联络处围绕认真履行职能,突出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好政情通报会。每年定期组织两次街道政情通报会,让委员们充分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街道工作情况,听取委员们对街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改进工作献计献策。二是做好提案工作。要求委员精心选题,深入调研,认真撰写提案,确保提案质量。每年政协联络处提交有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区建设、市政管理、节能减排等各方面内容的提案十份。同时积极反应社情民意,每年提交社情民意六份。三是坚持走访委员制度。每年集中走访慰问委员两次。对走访活动中收集到的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既有取舍,又原汁原味的向上级政协组织和街道党工委转达。对于街道职责内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求街道相关部门限期办理落实,职责权限以外的问题,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解决,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政协委员。除集中走访外,凡委员单位有重大活动或委员个人有婚庆、生日等重要事情,联络处都组织本组委员捧场;委员生病住院或有亲人过世,联络处必于第一时间前往慰问。走访联谊活动的开展,密切了联络处与委员之间、委员与委员之间的感情,达到了团结的目的。

四、强化三种意思,不断提高科学履职水平

政协联络处始终把提高委员素质作为履行职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强化三种意思,不断提高委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一是强化委员意思。针对个别委员重经济、淡政治的倾向,组织委员学《章程》、学职责,参观委员先进事迹展,用身边的典型鼓舞和激励委员。二是强化学习意思。把学习摆在突出的位置,要求委员养成多学习、多思考、多调研、多交友的良好习惯。贴近思想实际,抓提升式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明确自身责任;贴近建言献策,抓应用式学习,理清工作思路,增强调查研究本领,提高建言献策水平;贴近知识更新,抓拓展式学习,关注时事政治,了解社会热点,拓展工作视野。三是强化精品意识。首先精心组织各种会议,精心策划、精心准备、精心组织,注重围绕不同主题,提供资料,准备材料,安排发言。其次,精心组织调研视察活动。调研视察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一次视察就是一次专题调研、一次专项监督、一次建言献策活动。对每次专题视察调研活动,坚持选准课题,深入考察调研。再次,精心撰写建言献策材料。政协以文参政、以文咨政,我们坚持在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力争出精品。

总之,我们体会,基层政协工作必须紧扣党政中心工作,贴近居民群众,服务民本民生;必须紧紧依靠委员、团结委员,发挥全体委员的聪明才智;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工作机制,营造和谐环境。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开展基层政协工作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履职的实效和水平,为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再作新贡献。

相信关于楼宇经济调研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酷斯法的其他栏目。

23年市场经济趋势分析,2022年市场经济怎么样

经济案件立案收费标准是多少?,经济案件如何收费标准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