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斯法律师网,一个集结国内知名律师的法律咨询网,为各地法律提供免费律师在线咨询服务,不在担心找不到好的律师,为您解决法律问题。

我国海洋发展的主要战略是什么、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2024-04-21 04:30 分类:经济犯罪 阅读:
 

中国海洋地质工作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

优质回答张洪涛张海启

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的71%,它是人类解决当今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海洋世纪”。从世界范围看,国际社会和沿海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海洋。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号召各国把海洋开发与保护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海洋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标志着一套完整的现代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建立;1994年,第4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1998年作为国际海洋年。在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下,世界上主要的沿海国家都把包括海洋地质和矿产调查在内的海洋开发工作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并采取具体措施加快向海洋进军的步伐,从而推动世界海洋经济迅速而蓬勃发展。

80年代以来,国际海洋地质科学在现代沉积作用、板块与地体构造和古海洋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大洋钻探计划继深海钻探计划之后在全球构造、全球变化和洋壳物质组成研究方面获得了重大成就;世界范围内海底矿产资源不断有新的发现;海洋高新技术方法的应用继续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观测精度不断提高。因此,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朝着“领域更广、精度更高、程度更深、效益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按照《公约》规定,可能划归我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约300万km

2

,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是我国神圣的蓝色国土。《公约》明确规定,沿海国家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享有勘探、开发、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以及管理海洋科研、防止海洋污染等一系列特定事项的管辖权。这些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是沿海国家独享和排他性的。此外,还有范围更加广阔的全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地区。在如此广袤的领域,海洋地质工作大有可为。

我国的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始于50年代末。40年来,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者在近海和大陆架油气资源勘查、滨海砂矿调查、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查、南极南大洋地质调查、基础性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与编图以及海洋地质科学研究和海洋高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的海洋地质事业有较大的发展,但就整个地质矿产工作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需要来说,无论是基础性区域地质调查、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是管辖海域内含油气盆地和海洋固体矿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以及国际海底区域各种矿产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其程度都比较低。就整体而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据专家评估,海洋地质工作总体落后发达海洋国家10~15年。

《公约》生效后,海洋地质工作在维护我国海洋主权权益,开发利用海洋矿产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和减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具有更加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我国海洋地质工作意义重大但工作却较为落后的现状,应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我国的海洋地质工作。

一、海洋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就性质而言,海洋地质工作有公益性、商业性之分。前者属事业行为,由国家投入;后者属企业行为,由经营性单位投入。长期以来,我国涉及海洋地质工作的行业部门较多,政事、政企不分,公益性、商业性工作机制混合运行;缺乏整体长远规划以及统一的部署和规范要求,人才、资金、技术不能集中,资料成果应用受到限制,存在低水平重复工作和投入浪费现象。加上调查研究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比较落后,高技术应用不广泛,以及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在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应定位于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区域性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换言之,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应属政府行为的范畴,所需经费主要由国家预算拨款。

(一)海洋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

根据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现状以及《公约》生效后面临的新形势,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海洋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权益、资源、环境”为中心,近海与远洋并举,以近海为主,尽快提高我国管辖海域的地质调查程度,提高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研究水平和技术水平,在维护国家主权权益、提供可供利用矿产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推动海洋地质科学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目标

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建设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现代化、高素质、高水平的海洋地质工作队伍,即以精兵加现代化的海洋地质野战军,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基础性、公益性、区域性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关系国家权益和未来经济利益的战略性海洋地质工作,以及相应的海洋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争取到2010年,海洋地质工作水平总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二、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

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开展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海洋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

(一)海洋区域地质调查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的基础地质工作,是各项海洋地质工作的基础。目前,我国海域已进行不同比例尺调查的面积约180万km

2

,仅编制了1:50万6幅和1:100万3幅海陆连幅的小比例尺地质-地球物理图件,我国大部分海域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仍是空白区,这无疑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与海洋邻国划界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尽快制订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与填图的规划和计划,制订出统一的调查规范和编图规范,形成严格的工作制度、调查程序和质量要求。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按照“面向经济,统一规划,编测结合,重点先行”的原则,在2005年以前完成我国全海域1:100万区调及编图,其中我国划界或争议海区的边界图幅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海陆连幅应尽早完成,以满足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经济建设需要开辟新的领域,开展海岸带中比例尺矿产资源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在油气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远景较好的海区以及国防建设需要的海区开展中、大比例尺的调查;为了使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走向正规化和法制化,要着手开展1:50万等中、大比例尺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和编图规范的制订工作。

(二)海洋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

资源是海洋权益的核心和实质。对我国管辖海域内的矿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价是海洋地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任务。

1.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调查与评价为重点

海洋油气业是现代海洋产业的主导产业,而石油和天然气又是我国和短缺的矿产资源,要把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调查与评价作为重点。

根据海洋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特点,考虑到公益性和商业性油气勘查工作的界限,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以进行到区域油气资源评价阶段为宜,即经过区域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查明盆地分布范围和地质构造特征,对油气资源远景作出评价和预测。

2.积极参与国际海底矿产资源调查和极地科学考察

以多金属结核为代表的深海大洋底矿产资源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要进一步开展我国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开辟矿区的勘探工作;同时要开展国际海底其它矿产资源的调查和勘探工作,如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海底磷块岩等。此外,应积极开展极地地质科学考察工作。

3.滨海砂矿的调查与评价

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岸线长达1.8万km,且陆架宽广,第四系发育,成矿远景好,砂矿资源丰富。应主要在辽宁、山东、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等沿海开展砂矿地质调查,重点找金、金刚石、钛铁矿、锆石和独居石等砂矿床。

(三)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

我国沿岸及陆架海域地质条件复杂,海洋地质环境较脆弱,地质灾害事件时有发生。海底的不稳定性、地震、塌陷、滑坡、海水倒灌、浅层气等,对油气勘探开发平台和输油管道建设,对沿岸农业发展、通讯设备、工程建设将会造成巨大损失。加之我国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加速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是开发利用海洋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是海洋开发的前期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查明沿海地质结构、地质环境、潜在地质资源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研究产生海底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及诱发机制和因素,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类型,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为沿海经济持续发展,为工程建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海洋地质科研和高技术应用研究

结合我国海洋地质特点和科学研究的实际,要重点开展边缘海盆地的形成机制研究、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沉积环境演化与油气形成研究、大洋多金属矿产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地壳动力学、古海洋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在海洋高技术发展领域,我国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包括组织好国家“863计划”中海底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探测技术的研究;应用高新技术,建立海洋矿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高精度海底地形探测技术、海底沉积物来源与结构构造探测技术和近海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内的高新技术研究等等。

正当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全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会议召开了。这是我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者首次欢聚一堂,共商海洋地质事业发展大计的盛会。此次会议,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回顾我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总结经验和教训,研究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总体规划和部署,必将对今后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

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海洋地质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可以相信,经过全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世纪之交的中国海洋地质事业,必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为中华民族新的伟大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怎样实施海洋强国 (二)

优质回答(1)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抓住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海洋产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先机;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创建海洋产品的自主品牌,争取将海洋产业做大做强。

(2)发挥市场在海洋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对海洋产业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3)要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加强海洋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税收这一调节经济的杠杆,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财税政策的支持。

(4)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海陆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保护海洋环境,节约海洋资源,提高海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海洋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外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海洋经济,同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中国要怎样发展海洋资源? (三)

优质回答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海国家,国土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东南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岸线漫长,港湾众多,海域辽阔。广袤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报告在总体战略部署中专门提出了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实施海洋开发”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是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海洋开发列入其中,即意味着开发海洋已经列入党的议事日程,列入了国家的发展战略。这是海洋事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是启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最好时机。

为使我国最终成为世界海洋强国、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必须有一个贯彻始终的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战略。海洋资源既有各国的国土资源、又有世界共有资源,海洋资源战略研究涉及的区域应包括近300万平方千米的我国主权和管辖海域(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也包括2.5亿平方千米国际海底区域和公海。我们应该以资源为主体、以资源与经济的关系为中心,对与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相关的人口、环境、科技、管理问题,进行整体思考,做出准确的发展定位和战略选择,使海洋成为战略性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金属资源基地,成为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物流通道和生存发展空间。

如何看待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 (四)

优质回答进入21世纪,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顺应世界潮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国”的宏伟目标。如何对海洋强国的内涵再认识、再定位,坚持“以海兴国”的民族史观,使中国崛起于21世纪的海洋,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繁荣与进步、强盛与衰弱的重大战略问题。实现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跨越,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国际海洋管理形势的基本判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世界性问题的凸现,世界各国对海洋的认识逐步深化。海洋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海洋在资源、环境、空间和战略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海洋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成为沿海各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成为影响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因素。“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论断已经成为全球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广泛共识。

也正是由于海洋在政治、经济和战略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海洋权益的激烈争夺。1973年开幕的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基本达成了一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生效后,直接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蓝色圈地运动”。据估计,各国按照《公约》规定合法扩大的海域,占去了原属公海的1.3亿平方公里的面积,使地球上约36%的海面变成了沿海国的管辖海域。可以说,《公约》使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和平方式对海洋进行了“瓜分”,并导致世界海洋管理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态势:

(一)海洋在全球中的战略地位日趋突出。世界主要沿海大国纷纷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列为本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如美国于1999年提出了“回归海洋,美国的未来”的内阁报告,强调海洋是保持美国实力和战略安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加拿大于1997年出台了《海洋法》,并制定了21世纪海洋战略开发规划。澳大利亚制定了以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开发本国海洋资源为中心的21世纪海洋战略规划。日本的中心目标就是在21世纪成为海洋强国。

(二)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现代化高新技术在海洋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使得大范围、大规模的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向海洋要食品、要资源、要财富的蓝色革命,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并以明显高于传统陆地经济的比例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海洋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04年的1.8万亿美元,已经占到世界GDP的4%。

三)世界各国海洋综合管理的力度显著增强。1998年以来,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要向联大提交专门报告,向世界各国倡导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在国际潮流的推动下,各沿海国家纷纷出台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管理制度,美、俄、法、日、韩、加等国制定的关于海洋权益、管理规划、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海洋法律都在十部。为提高海上执法能力。如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组建了海岸警备队,加拿大、韩国、印尼等国成立了海洋与渔业部。

(四)世界各国围绕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尖锐,军事控制力度增强。正是基于海洋的特殊战略地位,冷战结束后虽然各主要国家大量裁军,但加强海军建设的军备竞赛却呈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间的海洋争端此起彼伏,热点突出,为争夺渔场、岛屿和划分海洋疆域引起的国际冲突连接不断。如我们耳祥能熟的英阿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伊米亚岛之战,日韩间的竹(独)岛之争、中日间的钓鱼岛之争、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南沙群岛之争,世界各国围绕渔业的纠纷对峙更是此起彼伏。

纵观世界海洋史和国际海洋新动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海洋战略事关国运兴衰。英、美、俄、日四个靠海起家的世界强国的发家史,和我国封建王朝“闭关锁国”和“迁界禁海”导致的民族屈辱史,以强烈的反差,雄辩的事实证明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高低与其海洋战略观、海上实力密切相关。海上力量强大,国家就强大,国际地位就高;否则,就难以摆脱受人欺凌和任人宰割的命运。第二,海洋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公约》规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则,实际就是对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空间和海洋宝藏的一次重新分配,谁在这场资源和空间的分配中掌握了主动权,谁就对本国、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第三,海洋管理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环节。海洋管理与国家权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必须重新审视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二、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历史条件

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可以看出,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具有天时、地理、人和的良好条件。

(一)天时—良好的国际环境

从国际形势看,冷战已经结束,总体趋向缓和,世界加快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格局日渐明朗。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增强,大国关系在进一步调整。世界要和平,人类要进步,国家要稳定,民族要团结,经济要发展,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呼声。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发展海洋产业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当今一股空前的“海洋热”席卷全球,世界沿海国家都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二)地利—优越的区位和自然条件

太平洋时代随着21世纪的到来悄然而至。美国、日本、韩国、东盟各国、澳大利亚等环太平洋国家,都对“太平洋时代”的观点持积极的认同态度。太平洋地区将成为21世纪经济的重要舞台和世界经济技术中心。我国既面临太平洋,又处在东北亚经济圈及太平洋经济圈的重要位置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我国沿海地区是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和对外经济合作的窗口。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几年间,沿海地区以仅占全国13%的土地面积,养育了占全国40%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60%的国民生产总值。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1.4万公里的岛岸线,拥有广阔的海洋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经济优势潜能巨大。

(三)人和—国内海洋开发与管理形势喜人

海洋开发与管理工作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部署。为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2003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并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国”的宏伟目标。海洋开发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以及《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的白皮书的发表,标志着我国海洋事业全面走向依法治海、面向世界和发展经济的轨道。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九五”期间,沿海地区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累计达到1.7万亿元,比“八五”时期翻了一番半,年均增长16.2%,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2005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6万亿元,增加值7200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在海洋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沿海各省逐鹿海洋、竞争海上、深度开发海洋资源的高潮已经到来。

三、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和历史定位

海洋强国战略是我国在海洋上所追求的利益的最高选择。对我们这样一个海洋大国而言,海洋国家利益的得失直接决定或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文明进步的走向,决定或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从国家政治上看,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使一个民族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海洋事务直接影响国家主权和生存发展空间。海洋开发情况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公约》的生效,使世界范围内的海洋开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海洋,海洋成为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属我国管辖的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这一重大变化不仅使海洋主权利益份额加重,也意味着我国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有了更大的拓展。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的政治地位显著提高,国家对外开放会获取更多的海洋利益,海洋在国家利益中的政治份额将更加突出。

(二)从国家经济上看,海洋是人类寻求解决陆地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的希望所在。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能源、空间、旅游、矿产等资源,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巨大,科技拉动海洋产业升级的前景十分广阔。海洋是实施经济国际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建立开放型特色经济,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国向海洋经济强国跨越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海洋与陆地是同等重要的食物生产基地,海洋农牧化道路是解决人多地少、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措施和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迅猛发展的海岸带经济也为解决就业作出了更大贡献。

(三)从国家安全上看,海洋是一个国家的前哨和门户,具有重要战略作用。

进入21世纪,海洋军事力量和军事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以海制陆的巨大优势。海洋安全战略地位空前提高,斗争将会更加激烈。海上力量是否强大,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将决定和影响国家安全利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又难以解决的热点多阿发生在海洋或沿海地区,海洋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新高地。

(四)从社会文明看,海洋作为人类生命支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了巨大而厚实的基础。

海洋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海洋意识是一种开拓创新意识、政府战略取向意识、冒险竞争意识、进取求实意识。海洋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走向。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辉煌的黄河文明,又要增强海洋意识,为我国文明的持续进步做出贡献。

四、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

开发半壁江山,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的大事,民族的大事。实现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跨越,是海洋国家利益的最高战略选择,是中华民族走上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

(一)海洋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原则和目标任务

制定21世纪海洋强国战略,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着眼于21世纪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发展大格局,服从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总战略,坚持海洋经济和海洋安全同步建设的原则,牢固树立建设海洋强国的民族意识,把走科教兴海之路、开发和保护海洋,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增强海防实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作为历史使命和神圣责任,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全面振兴海洋产业,使海洋经济领域和海防建设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实现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建设海洋强国应遵循以下战略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陆海一体化原则、质量效益原则、健康协调发展原则、海洋科技先行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经济建设与安全同步原则。

(二)海洋强国战略的总目标

到21世纪中叶,使我国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4,使海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入世界海洋军事强国之列,从而使我们在拥有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陆上中国”的同时,拥有一个在约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上耸立起来的“海上中国”。

具体可分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6—2020年为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使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海洋经济体系;海洋综合管理得到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形成,多职能、现代化的海洋执法队伍初具规模;海洋国防力量得到加强,海防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二阶段,2021—2035年为全面发展阶段。新兴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形成,一个各具特色的临海经济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海陆一体化城镇体系基本形成;这个阶段的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环境保护达到沿海发达国家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海防战略体系基本建成,我国的海防军事实力和海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入区域性海洋军事强国行列。

第三阶段,2036——2050年为海洋事业全面腾飞阶段。这个阶段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新兴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全面开发阶段;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管理、海洋环境、海洋产业综合实力居世界领先水平;海洋国防实现现代化,中国由一个海洋大国跨入世界海洋强国之列。

五、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举措

为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议实施以下战略举措:

(一)把建设海洋强国纳入基本国策

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民族获取海洋国家利益的最高战略目标,也是国家、民族利益在海洋领域的直接体现。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步伐,国家应将建设海洋强国纳入基本国策。要把海洋强国与对外开放、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列为同等重要的发展战略,把海洋、海岛大开发与西部大开发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组织实施。国家要制定加快海洋开发与管理的若干政策,出台《关于加快海洋产业发展的决定》,制定《海洋强国建设规划》、《21世纪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规划纲要》,并把建设海洋强国和实施21世纪海洋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中。

(二)要加强对海洋强国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设海洋强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海洋开发与管理工作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科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目前,海洋开发和海洋综合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矛盾越来越突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海洋综合管理部门来组织实施对海洋的开发与管理,将直接影响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进程。为此,建议组建国家海洋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副总理出任国家海洋管理委员会主任,综合指导、协调海洋事务,对海洋开发规划、海洋权益安全、海洋通道安全、海洋生态安全、海洋灾害安全、涉海部门协作、国际合作等重大涉海事务进行决策、调度、指挥。同时,国家设立海洋部,沿海省、市、县对口组建海洋厅局,具体组织实施海洋开发与管理。

(三)加强海洋强国战略的研究

建议以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主要力量,吸收涉海职能部门、重要海洋院校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组建国家海洋战略发展研究院,专门从事海洋发展战略的研究,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也鼓励有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海洋开发与管理的战略研究。建议国家尽快对关系国家海洋安全和重大海洋政策制定以及敏感海洋热点问题列专题研究。

(四)着力加强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五大海洋建设工程,加快海洋开发。国家应重点组织实施海洋农牧化建设工程、海洋能源基地建设工程、港口和海运开发工程、滨海旅游开发工程、海洋综合开发工程,加快海岸带、中国海域及大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港口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是积极应对海洋安全战略新挑战。面对日益复杂化的国际关系格局,以及日益激烈的海洋权益、海洋安全竞争,我国的国防战略应调整为海陆并举,优化陆军,重点发展海空军,强化对中国海的制海权、制空权。鉴于海岛、海上通道的特殊安全战略地位,国家应尽快建立海洋安全应急机制,保护海洋通道安全。要加强对南中国海的主权控制及资源开发,建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新机制。

三是构筑21世纪我国人才制高点。21世纪海洋将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现代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海洋科学技术的突破和进展程度。海洋领域的竞争,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军事的,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海洋科技竞争领域表现最激烈的是人才争夺战。构建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海洋人才的软、硬环境,优化发展海洋教育,提高海洋从业者的素质,成为当前我国构筑21世纪海洋人才制高点的首要迫切任务。

四是再造中国海生态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国海洋开发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海洋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要从强化全民的海洋可持续发展意识入手,积极推进依法治海,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洋开发的科技水平,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尽快使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整治与保护,要以渤海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在全国实施“碧海工程”,打一场整治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人民战争。

五是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加速与国际接轨。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决定,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的生效,为我国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我国加强海洋管理提供了国际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海洋事业全面走向依法治海、面向世界和发展经济的轨道。因此,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加速与国家接轨,是建设海洋强国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总之,海洋强国战略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是一个需要全民族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我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一个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防牢固的海洋强国一定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国应该制定怎样的海洋战略?(最好从军事、政治、经济几个角度分析) (五)

优质回答对于如何发展中国海洋事业,孙志辉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说,一是制定海洋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当务之急就是应该从国家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海洋的重要性,建立新的海洋发展观,确立明确的海洋发展战略,建设海洋强国。应组织力量研究制定指导海洋事业综合协调发展的国家政策,尽快制定并实施中国新世纪海洋发展战略,将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二是确立中国海权概念,制定海洋安全战略。海权涉及国家安全,海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坚持海上综合安全的思想,采取多种手段,全面实现海洋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生态安全。国家的海洋安全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和科技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谋划。从战略全局运筹,制定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安全战略。三是贯彻《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有效地对海洋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布局,扩大规模,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含量高的海洋新兴产业。要建设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实行各种形式的新经济模式。要内外联动,适时调整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引导扶持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四是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强化海洋行政综合管理。从世界发展趋势看,海洋管理正在向综合、统一和协调的方向发展。中国当前的海洋行政工作是分散管理,缺乏高层次的协调机制,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有关国家的经验,尽快改革现有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国家对海洋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高层协调机制,统一协调与管理海洋事务。五是努力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近期需要重点发展的海洋科学技术包括:海洋农牧化科学技术、海水综合利用科学技术、海底油气勘探开发科学技术、深海科学技术、海洋观测(监测)技术等。海洋科学技术综合性强,涉及的学科和技术门类多,特别需要注重组织跨部门跨学科的课题研究,注重完善政府、企业(业务)和科研单位联合投资体制,注重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六是加强海洋基础建设,强化社会公益服务。需要进一步拓宽海洋公益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满足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海洋公益服务基础工作的各项需求。(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我国海洋发展的主要战略是什么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酷斯法其他栏目。

经济犯罪侦查研究生考试科目——经济犯罪侦查专业课程设置

诈骗金额300万案例;诈骗 300万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