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经济热词!今年我国经济的热点词
- 1、列举当前经济热词不少于五个,分析这些经济热词的含义
- 2、重磅文件发布:成渝双城经济圈首次升“极”
- 3、2020热词解析|“奥利给”:疫情来势汹汹,车企需自救
- 4、经济“内循环”下房地产还能撑多久,未来房子真的会是白菜价吗?
本文目录
列举当前经济热词不少于五个,分析这些经济热词的含义 (一)
优质回答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
赤字率:
赤字比率(Deficit Ratio)赤字是财政上的一个专业术语,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部分,意味着“花”的钱超过了“挣”到的钱。
政府债务:
政府债务(亦称公债)是指政府凭借其信誉,政府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按照有偿原则发生信用关系来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也是政府调度社会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并借以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分配方式。
税费改革:
费改税,也称税费改革,是指在对现有的政府收费进行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用税收取代一些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以税收为主,少量的、必要的政府收费为辅的政府收入体系。其实质是为规范政府收入机制而必须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重磅文件发布:成渝双城经济圈首次升“极” (二)
优质回答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勾勒出未来15年至30年我国交通网的建设目标和总统布局。
观察者网注意到,就在这份文件当中,成渝双城经济圈首次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成为重要“一极”。未来,这4个地区将作为“四极”,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并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该规划显示出,成渝地区战略和交通地位的跃升。而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也意味着,成渝地区作为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内陆极”,未来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图源:中国交通报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由这张网中“最为关键的线网构成”,包括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
在约70万公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主骨架实体线网里程占29万公里左右。其中,国家高速铁路5.6万公里、普速铁路7.1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1万公里、普通国道7.2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
《纲要》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结合未来交通运输发展和空间分布特点, 将重点区域按照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划分为 极、组群、组团 3类 ,成渝双城经济圈属于第一类。
4“极”之间互联形成6条“主轴”,同时也串起诸多“极”外城市。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截图 下同
由“极”辐射、并与“组群”、“组团”之间连接形成“走廊”。
“通道”进一步强化“主轴”与“走廊”的衔接协调,并加强“组群”与“组团”、“组团”与“组团”之间的联系。
在2017年《“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当中,成渝地区在交通领域的“极核”地位十分有限。
而在新《纲要》中,这里正式成为“一极”,3条主轴、2条走廊、2条通道在此交会。
“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示意图 图源:《“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另外,《纲要》还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起建设世界的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同时,该地区的“双核”——成都和重庆,均入选了20个左右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际铁路枢纽和场站,以及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向第一 财经 表示, 《纲要》提出的这个“极”与经济发展第四极还不能等同,但是规划对成渝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起到了极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为何是成渝地区?
最近几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家 社会 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的重要抓手。2018年11月,中央专门制定文件,明确“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1月,中央首次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概念。当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作为国家战略,要将成渝地区打造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是国内外公认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它们由北向南,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用大约3%的土地,聚集了18%的人口,贡献了38%的GDP。
现在加上成渝,如果我们做个连线,地图上会出现一个占全国经济总量七成的巨大菱形,形成“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国区域经济版图。
图源:新华网·思客
改革开放之后,东南沿海地区一直是引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源,而整个西部虽占据71%的国土面积,GDP却仅占全国20%左右,这里一直缺少一个国家级的经济圈带动。
成渝能够担此重任,缘于该地区多方面的优势,区位便是其中之一。
这里的区位优势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成渝地区承东启西、联通南北,多项国家战略,比如“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等都在此交汇,这也使成渝地区成为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成渝地区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重要的战略枢纽:向东,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向西,中欧班列可以从成渝直达欧洲各国;向南,成渝直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陆海新通道已经常态化运行;向北,成渝均已开通直达俄罗斯的国际班列。
2021年1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号首列班车在重庆团结村站等待发车 图源:新华网
这种得天独厚、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使成渝地区从内陆腹地摇身一变成为我们国家开放新前沿,拓展了外循环的新空间。
“双循环”是2020年的一个热词,它作为一项顶层设计,是指我们国家“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出生证”上就明确写着:这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大举措。
相比较而言,虽然成渝拥有外循环空间,但相对于其他三个更为成熟的城市经济圈,这里所带动的主要还是内循环。这一地区有能力承担起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激活西部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从而带动整个西部的更快地崛起。
当然,这个经济圈的建设离不开重庆和成都两位带头“大哥”良好的经济基础。它们一个是直辖市,一个是副省级城市,“你争我斗”几十年,如今都是GDP过万亿的国家中心城市。
图源:澎湃新闻
目前,我国共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在一个地区同时出现2个国家中心城市实属不易。在重庆和成都两座经济强市的带动之下,2019年成渝地区实现GDP近7万亿元,占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2020年,重庆和成都的GDP排名分列全国城市第5和第7。从总量上看重庆略胜一筹,但人均GDP ,成都又扳回一局。
另外,成渝地区的信息化产业互补性非常强。比如说,四川是国内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大户,重庆则引进了国内优秀的晶圆制造商。两个板块一合作,整个集成电路的产业就齐全了。
实际上,川渝的电子信息产业体量仅次于广东和江苏,排在全国第三位。借经济圈这一契机,两地于2020年直接联手签约,要建立电子信息产业链,培育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现阶段两地会围绕成渝交通,通过高铁、高速、沿江体系,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走廊, 把成都、重庆、宜宾、泸州、内江、遂宁、南充、广安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较好、有区位优势的地区都捆在一起。另外,双方会在成渝双城建设10个产业合作园区,鼓励两地企业合作,彼此采购,努力实现川渝两地企业物料的本地配套率从过去的20%-30%提升至70%-80%。
成渝地区之于中国是十分独特的存在。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长期扮演着战略大后方的角色。二十世纪60年代,新中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时,地处西南腹地的四川(含重庆)以广阔的战略纵深成为国家“三线建设”布局的关键所在。
1965年到1978年,全国工业投资的1/8、国防军工投资的1/4集中在四川,为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如今,在双循环格局中,这里又担起重任,成为我国经济最大的回旋余地。成渝接下来要唱的这出“双城记”,会伴和着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在它们独特的油墨中出彩依旧。
2020热词解析|“奥利给”:疫情来势汹汹,车企需自救 (三)
优质回答“2020热词解析”专题
2020年接近尾声。这一年里诞生了很多新现象、新热词,或无奈,或正能量满满,但无论如何,充满魔幻色彩的这一年终于要结束了。在岁末年初之际,我们通过一些热词解析来盘点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走势,希望各位读者可以通过简短的一个词语,读懂复杂的2020年。
贯穿2020年的关键词非“疫情”莫属,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所有人都提起十二分精神应对。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仍对各行业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轱辘哥在这一年,尤其是年初国内疫情爆发的关键时刻,见证了不少车企应对疫情的暖心时刻。
对于此,轱辘哥首先联想到的网络热词是“奥利给”,一个意为“加油”且振奋人心的动词。在2020年尾声,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在过去的一年,各大车企都做出了哪些举措来应对疫情?
捐资捐物,迅速响应
今年初,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大规模爆发时刻,全国多地“封城”,疫情中心武汉更是迅速建立隔离医院。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及正值春节假期,令全国医疗物资告急。
在这关键时刻,各大车企第一时间作出响应捐资捐物。江铃福特、上汽大通迅速调集人员加班加点生产负压型救护车,为疫情急救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东风、奔驰、宝马、广汽、吉利、丰田、捷豹路虎、东风日产等众多车企捐资捐物,驰援武汉。
深陷疫情旋涡中心的武汉城,由于封城导致相关医疗人员无法通勤及居民无法外出购置生活必需品,T3出行、东风出行、曹操出行、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等出行平台调集了众多的网约车辆,为彼时的武汉人民提供出行保障。
许多网约车司机不顾疫情危险,主动请缨为这座城市做贡献,呈现出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敬佩。
防疫物资告急,改造生产线、新车齐抗疫
随着疫情感染人数的逐步攀升,防护物质匮乏成为了彼时的燃眉之急。秉承“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精神,五菱迅速调集技术人员对生产线改造,在短时间之内设计出符合标准的口罩生产线,投产防疫口罩。
与此同时,随着比亚迪、广汽等车企加入“口罩生产大军”,令彼时的防疫物资告急状况得到一定的缓解。
除了口罩、防护服的防疫物资,测温设备也供不应求。上汽通用五菱通过对宝骏E200和新宝骏E300车型进行改造,使其成为流动测温车,迅速投放至公共场所,肩负疫情防控重任。
转变营销思路,开启线上营销新形式
在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抗疫战下,国内的新冠疫情感染率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定的遏制。疫情的袭击,不仅影响人们健康,对于生产和经济也造成不小的冲击,因此复工复产迫在眉睫。但彼时国内疫情仍较为严峻,安全出行是一大难题,因此许多人都萌生了购车的想法。
有鉴于此,许多车企和经销商都推出了全新的线上销售、直播卖车、送车上门等新式营销方式,目的是为了令消费者能较少接触、更安全地在特殊时期购车。
此外,轱辘哥在二月也实地探访了多家品牌专营店,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为消费者报道各店的抗疫措施。虽然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的销售效果未如预期般理想,但却为各大车企和经销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时至今日,直播卖车已经成为不少专营店获客的有效途径。
重视“呼吸健康”,CN95级座驾应运而生
后疫情时代,许多消费者对于“呼吸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车企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产品改进策略,推出保障“呼吸健康”的安全座驾。吉利ICON凭借标配CN95空调滤芯及IAPS智能空气净化系统,成为开启“健康座驾”的先行者。
随即,众多获得CN95认证的车型轮番登场,其中包括长安逸动PLUS、广汽传祺GS8S、江铃福特领界S、WEY VV6、星途LX等车型。由此,满足CN95级认证也成为了各大车企在安全性方面的重要实力体现。
销量逐步回温,为来年销售工作蓄力
受疫情的重创,国内汽车销售市场上半年一直一蹶不振。好在在相关政策扶持和车企自救的相互作用下,新车市场的销售情况才得以逐步缓和。传统“金九银十”购车旺季更是迎来高峰,为今年的车市发展输送一线曙光。
截至今年11月,虽然许多车企都未能达成既定的年销量目标,但逐步增长的销量走势,却为每一位汽车人提供充足的信心,这也使得他们对来年的发展更添期望。
逆境之下,每一位汽车行业参与者都发挥自身优势,为这场抗疫战做贡献,像是将汽车生产线转产防疫物资、加急投产负压救护车、集结出行平台力量为医护人员护行、捐款等等。一幕幕暖心举措打动着人心,也成为一种无形的鼓励,为每一位战疫人士高呼“奥利给”加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经济“内循环”下房地产还能撑多久,未来房子真的会是白菜价吗? (四)
优质回答近期,高层会议多次表态的“内循环”,成了国内经济热词。
对于这种能够影响时代发展的大战略,有很多“嘈杂”的大胆言论:经济内循环就是“闭关锁国”!经济内循环就是“经济内卷”!
大胆是够大胆,但是不对。
众所周知,分析事件不能断章取义,阅读理解必须看全文。
关于这个词的完整表述是“中国在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应立足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明明是“内外循环”双腿蹦,怎么就变成了“内循环”单腿走路,所以就更别谈“闭关锁国”之类的错误答案。
那么,在“内循环”为主导的新格局下,房地产会怎么走?房价是涨是跌?这是大多数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判断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经济“内循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搞“内循环”。
01
要理解“内循环”, 先来看看“外循环”是什么。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历史 ,经济飞速增长有三驾马车功不可没:投资、消费、出口。其中投资和出口是重头戏。
出口,不用说就是“外循环”,也就是“坚持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体系”。
过去的中国劳动力性价比很高,做出来的东西物美价廉,全世界都在购买中国商品,所以只要抓紧生产,就能迅速赚钱,由此也带动了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比如长三角的苏州和珠三角的东莞,就是典型的以外贸出口发展起来的城市。
这时就有人要问了,出口的生意做的好好的干嘛要变成主打“内循环”呢?综合原因很多,但是我们可以简单的从上半年的各城市GDP来看出部分原因。
从图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虽沿海地区的GDP排名仍位居前列,但显然内陆省份经济增速普遍较快,而这正是由于这些地区没有较大的外贸依赖度,因此受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在面对疫情冲击和异常艰难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引擎侧重点需要变了。
这次的“经济内循环”的目标就是:扩大内需市场,盘活国内资本,发展核心产业链,坚持 科技 攻关。
还有个需要重点提的是,高层今年是首提“内循环”,但是不代表以前就不存在。三驾马车中的另外一驾马车——投资,个人理解应该算是一次“内循环”。
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下,“外循环”有些断腿,为了能够继续发力向前跑,我国决定加大政府投资,实施一系列基建工程,就是俗称的四万亿计划。
此后,通过修桥修路修高铁城市迎来快速发展,通过放宽房地产贷款和购房政策快速的挖掘了房地产的潜力。最终,经济被盘活,躲过了危机。
但是也留下了后遗症。单说房地产,首先企业高额负债运转,其次在房地产红利下实体经济式微,最后就是不断攀升的房价让年轻人不仅要掏空“六个钱包”,也不敢随便消费。
对于目前的“内循环”来说,房地产肯定不能再坐大,高额的房价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02
那么,要“经济内循环”就势必要打压房地产?没有那么极端。
房地产是靠负债搞起来的,企业负债,居民也负债。
根据央行在2020年最新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负债参与率是56.5%,其中房贷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来源,房贷占了家庭总负债的占家庭总负债的75.9%。
这么高的负债率,房价能跌吗?一旦房地产出现问题,银行就会出现大量的死账,引起一系列的金融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房价能涨吗?不能。经济“内循环”,就是要扩大内需,通过消费带动产业升级然后解决就业最终提高居民收入再把钱投入到消费里,这样才是良性的循环 。
银行的钱继续流到房地产,房地产继续火热,居民收入跑不过房价,没有消费没有产业升级,良性循环,只能是个梦。
还有个重点问题是,不仅企业和居民的负债率高,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也很大。大部分小城市产业单一,土地成了地方政府的重要资金来源,在经济“内循环”的主导下,要想控制住房价,未来土地供应和价格也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
对于目前的居民意愿来说,基于过去十几年的房地产红利,大家仍然坚信只有把钱放到房地产才能获得“安全感”,怎么办?“住房不炒”来了。
其实根据这几年国家的策略仔细品,经济“内循环”的布局早就开始了。国家层面一直在强调房子的居住属性而非投资属性,再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来限制房价。从信贷层面,国家也一直在严格查处并控制资金流入楼市,并扶持实体经济以及大力推动 科技 板块崛起,因为 科技 自主自强是内循环的破局关键,是应对国外环境的利剑。
所以,未来对于房地产的调控只会越来越严格,“住房不炒”肯定是要严格执行下去,遏制房价上涨的理念不会变,把整体房价维持在一个较窄的浮动空间内是国家想要达到的效果。
另外,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各城市基础工资和养老金等政策可能会持续延伸下去,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解决贫富差距,内需才能更好的推动。
在外斩杀,在内也要形成后盾。“经济内循环”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房地产业也将进入长期调控,经济“内循环”总体是向好,如果维持如今的房价,至少大家不用为房价暴涨而焦虑,加之收入若能够持续增长,拥有自己的房子也是指日可待。
同时,房地产“投机性”的赚钱渠道也被关闭,财富的分配也会多一点“公平性”。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酷斯法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2020中国经济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