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斯法律师网,一个集结国内知名律师的法律咨询网,为各地法律提供免费律师在线咨询服务,不在担心找不到好的律师,为您解决法律问题。

经济犯罪专业刑事辩护--经济犯罪例题

2024-06-03 02:15 分类:经济犯罪 阅读:
 

怎样修改病句 (一)

怎样修改病句

优质回答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裂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 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补主语) 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补主语) 大家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补谓语) 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补宾语)

删法

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裂缺、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换法

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无论谁(违背)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提高。 他(心上)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语序不当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3.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4.定语、状语位置错乱 5.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6.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例题1]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改为:他来到池边,跳下池塘,很快就游了过去。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1](语序不当) 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94年) 2.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95年上海)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2.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97年上海) 3.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4.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5.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93年) 6.微软拼音、双拼、全拼、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1.关联词搭配不当 2.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3.动宾搭配不当 4.主谓搭配不当 5.主宾搭配不当 6.动补搭配不当 7.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8.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题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应将“辽阔”改为“宽阔”)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A](搭配不当)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92年) 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93年)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92年上海) 4.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97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B] 4.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95年) 5.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93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C] 7.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95年) 8.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93年) 9.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10.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96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D] 1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99年) 1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2000年) 13.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稿,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2001年春招)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清明前后, ××部队派了800人次, 参加郊区植树劳动。(88年) 2.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2000年春季) 3.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2001年春季) 4.本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并逐步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年代。 5.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从而促使人早衰和引发某些不必要的疾病。 6.省委省政府认真总结了造成这种落后状况的经验教训,确立了科教兴市的工作思路。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8.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9.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10.我们要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 11.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研讨,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12.我们要研究经济犯罪分子的特点,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13.尽管你的赠礼多么微薄,但在他心上却象千斤重的法码。 14.培养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15.自动化仪表厂知错就改,主动退回了去年年底滥发的二十多万奖金。 16.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们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1.概念范围不清 2.自相矛盾 3.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4.主客颠倒 5.关联词语用错 [例题3]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3](不合逻辑)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94年)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 3.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95年) 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 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 6.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近几年来,王芳同志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 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 4.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 5.下了晚自修,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只有小王还在教室里打着手电在偷偷摸摸地搜索着什么。 6.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 7.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8.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1.两种不同句式杂糅 2.反客为主 3.中途易辙 [例题4]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将“从”改成“以”)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4](结构混乱)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93年) 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96年) 3.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2001年春季) 4.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2001年)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表现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善不善于发现和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往往有着重要的作用。 2.20世纪末,人类能否和平迈入新的世纪,取决于西方资本主义对世界走势的清醒判断和理智使用自由力量的能力。 3.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关系到能不能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重大问题。 4.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取得的。 5.当上级宣布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大家有一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的。 6.当前,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跨国经营十分引人注目,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它的巨大作用。 7.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五、表意不明 1.费解 2.歧义 3.指代不明 [例题5]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5](表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 2.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91年) 3.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96年) 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2000年春季) 5.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6.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理化呢?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7.他在班上的表现到底怎么样,据他的科任老师反映,真正的情况并非如此。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不准在车站、码头、机场、公园和商业区以外的地方设立广告牌。 2.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 3.部门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的准备的。 4.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5.记者否认外星人光临W国N城是有根据的 6.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道德还要不要?在义与利面前如何选择?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7.李秀成被清兵抓住砍头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8.一个产业的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这个产业就会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反之,则成为一个夕阳产业。 9.搜集史料比容易,鉴定和应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文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国家公务员面试十大经典答题套路 (二)

优质回答公务员面试实质上就是几类题目,把握了这几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再辅之以优秀的外在形式,得高分是比较容易的。以下给出公务员面试常见题的答题套路,考生可以参考,并形成自己的答题模式,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一、关于个人背景和职业倾向

个人背景、意愿类的题目是最常见的,题目形式可以多样,但是主要的还是围绕着考生个人背景和职业倾向这个原则。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1. 自己的优缺点;

2. 为什么报考;

3. 如果考试成功,将打算如何去做。

【典型例题】

1. 请简要说说你的经历。(可能的追问:你最擅长的是什么?你最缺少的素质是什么?)

【答题思路】

在回答个人经历的时候,要把自己的主观努力与客观取得的成绩结合起来讲,例如:我大学的时候学习比较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多次获得什么什么奖学金。同时我注重学以致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在学习之余也注重对自己其他能力的培养,曾经是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多次组织学生活动。如……活动,多次被评为……,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将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准备。

【典型例题】

2. 谈一谈你的报考动机。

【答题思路】

我之所以要报考公务员的原因是以下几点:

(1)公务员一直都是我向往的职业,这是由公务员的重要性决定的,因为公务员是国家机器的一个齿轮,是国家大厦的基石,是国家意志的具体执行者。(这些都可以作为开头语来使用)

(2)我认为我初步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应具备的素质。如:我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言语表达和应变能力等等。(结合自身优势谈)

(3)公务员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公务员的工作具有稳定性,而我一直渴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适当加入本人真实的想法,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

【典型例题】

3. 为何要报考公务员?

【答题思路】

(1)人和工作的关系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的。通过几年的工作我发现我的性格特点…:(结合自身的特点谈,可以加入优势)。我的自我认知让我觉得我做公务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2)我是一个进取心或者工作成就心很强的人,我不喜欢闲着。公务员活动比较多,而且能遇到不同的新问题,我觉得很有挑战性,我喜欢挑战。现在的工作比较清闲,虽然我可以用其他广泛的兴趣爱好来弥补工作悠闲这个缺憾,但对工作的过程我感到不能满足。(个人特点一定要和报考职位相结合)

(3)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很传统的,喜欢助人为乐,很佩服古人的高风亮节。公务员有广泛的社会功能,这个职位能让我实现我的社会理想,因此对这项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宁愿放弃现在单位的高收入来报考公务员。而且我的专业很对口,在原单位怕技术荒废了。(还是个人特点和工作紧密结合)

(4)总之,人们都在追求美好的东西,都有自己的职业目标,我的职业目标可以通过公务员来实现。(最后一句话,加上“总之…”作为结束,回答有条有理。)

二、任务安排(组织活动)

现在社会活动比较多,公务员有些工作需要通过会议的方式来进行,圆满组织活动

也是公务员的一项基本素质,这样的题目比较常见。

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1. 先讲一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的规划将帮助自己顺利完成活动。

2. 分析论证计划,征求各方意见,向领导汇报,由领导定夺,估计预算向领导批示(这很重要)。

3. 实施计划,人员分组分工,任务的分配,协调各部门关系,及时向领导汇报,发现原方案的内容或方法不妥要及时纠正。

4. 总结活动,对整个活动进行回顾、总结经验,再向领导汇报。(这个总结是非常必要得,活动有始有终)

【典型例题】

你所在单位的领导要你负责一个地区的拆迁工作。在你负责的地方有为数不少的“钉子户”拒绝拆迁,你要怎样组织开展工作,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

【答题思路】

(1)调查要开展的工作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钉子户”的情况,以及他们拒绝搬迁的原因。制定详细的搬迁劝服计划,交给领导审批。领导同意后,着手实行。

(2)对“钉子户”进行各个说服,逐个攻破。

(3)告诉他们,搬迁会有“双赢”的结果:城市的规划更加合理,他们的居住条件也会更加好,政府的职能也能够实现。

(4)对拒绝搬迁的强硬户,进行小型的普法教育:讲解国家对于征用土地的有关法律规定。

(5)可以帮助拆迁户向有关方面争取一定的补偿。

(6)做好工作总结,交给领导审阅。

三、处理人际关系(包括上下关系和同事关系)

工作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有冲突误会,如何合理地解决这种矛盾,是一个大问题,也是考生必须学会熟练应对的考题类型。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开头:先讲一句名言,表明自己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立场(如:海明威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所以在交往中会产生…,陈述团结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科室里搞好团结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具体做法:

1. 尊重领导(同事),多自我批评,承认自己错误(哪怕没有错误),每一个成功的领导人都有其成功的理由。

2. 理解领导。看问题每个人的角度都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但领导的就未必是错的。

3. 交流、沟通,交流是无限的、沟通是永恒的,通过沟通消除误会,达到团结。

补充:如果题目问及和领导关系的协调,可以增加以下回答:(帮助领导出谋划策,如果领导行为违背原则,坚持自己的意见,其实这也是帮助领导避免犯错。)

【经典例题】

你在领导的办公室汇报工作,突然有人打电话进来反映说你工作中存在问题,你怎么办?

【答题思路】

(1)首先,我会先等领导接完电话,看领导如何表态;与此同时我会保持冷静,以静制动,不急于向领导辩解、争论。如果领导批评我的话,我也会先虚心接受,并向领导表示他人对自己工作的批评,出发点肯定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为了把单位工作做得更好。

(2)我会通过领导弄清因何事情导致有人对自己有批评;如果我确实存在工作问题,我会主动承认错误,并马上采取补救措施,以挽回影响,弥补工作损失;如果我并不存在此人所反映的问题,我会当场向领导表明自己此事做的并无过错,如果领导同意的话,我会以适当方式找机会与当事人诚恳沟通,详细了解事情原因,从自身分析原因并不断改进缺点。

(3)如果此人是故意向领导打自己的小报告,我也不会为此情绪激动,因为谎言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我会以将来的实际行动向同事和领导表明自己的态度。

四、突发事件

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1. 要保持镇静(这是最关键的)。同时,第一时间汇报给相关领导;

2. 想尽一切办法使对方情绪稳定;

3. 耐心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4. 总结经验,得出教训,汇报领导,并备案。

【典型例题】

1. 你正在主持一个重要会议,这时有群众来上访且一定要找你,你该怎么办?

【答题思路】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作为人民的公仆,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2)迅速安排其他同志先行接待,认真听取群众的愿望、意见和问题,并做好记录,会议结束后,要亲自了解情况,并做出妥善处理或安排。

(3)如果会议时间较长,中途可抽空接待群众,向上访群众说明暂时不能接待的原委,请他们谅解和耐心等待。

(4)如果上访群众情绪激动,干扰会议,应及时进行规劝,安排人员把他们请到其他休息室,待会议结束后再来接待、处理。

(5)如果情况紧急,事关重大,必须亲自及时接待,会议可以中断或叫他人代为主持。

【典型例题】

2. 马上要开会了,可是你找不到领导的讲演稿可能没有带来,你应该怎么办?

【答题思路】

首先说明自己平时是一个谨慎细心的人,决不会出现这么粗心大意的事,(这一点很有用)。假如出现上述情况我会做好以下几点:

1. 冷静对待,寻找可能拉在哪个公文包里了(只要是应急情况都要说冷静对待)。

2. 落在单位叫人立马发传真过来 ,可以适当推迟会议(这是应急措施之一)。

3. 事后真诚坦白地向领导承认错误,请求原谅,保证今后决不在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此类题目考核重点)。

五、哲学类问题

这一类题目属于面试中的难题,而且考过之后,很少再出现。但是,这类题目都是可以从哲学角度来回答的,把握几个基本哲学原理和回答套路非常有用。

哲学原理主要就是辩证的看待事物,既要看到优点也要看到缺点;普遍性和特殊性,从一个社会问题所反映的哲学问题,再看到社会存在的其他问题;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等。

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1. 这个题目里的事情反映了哲学里的…原理,(然后把这个哲学原理稍作解释。假如是辩证原理就跟上一句,既要看到优点也要看到缺点)。

2. 好的一面是…不好的一方面是…

3. 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放在最后,也是很有必要的,任何问题必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否则都是空道理)

【典型例题】

有人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又有人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你怎么看?

【答题思路】

(1)这个问题并不是说人多人好对工作影响如何。实质上,它反映的是工作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第一个句话从正面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人再强,素质再高,也需要同事的配合和帮助,否则也成不了“好汉”。第二句话从反面说明这个道理,缺少了合作和团队精神,就不能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人越多反而越糟糕。

(3)前者可以做到人多力量大,众志成城,是因为他们拥有同样的信念,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出自一份公心,而后者的相反结局是因为他们的私心太重,太自私。同事之间相处,切莫学后者,有缘聚在一起,就应该相互帮助,凡事多为别人着想。一个好的集体,就应该拧成一捆绳,这样才有利于事业的进步。

六、国家政策

涉及国家当前正在提倡的政策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思路:

1. 先说明政策提出的大概时间、时代背景;

2. 把政策的具体内容说出来。(倒背如流)

3. 阐述政策提出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4. 结合自身适当谈谈。

【典型例题】

请你谈谈对“八荣八耻”的理解。

【答题思路】

(1)“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来的。

(2)“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3)“八荣八耻”针对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来的。它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4)大力提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青年,尤其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我们要明确“荣”是积极奋战的目标,“耻”是防微杜渐的警钟。知荣辱,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规范要求,更是一种精神动力。我们要不断净化心灵,才能脚跟站得正、脊梁挺得直。我们必须铭记“八荣八耻”,严于律己,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七、热点问题

时事政治的内容比较多而且杂,主要看平时积累和考前的准备,考前突击也可以。

此类题目可以套用以下思路:

1. 这个事情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假如是丑恶问题,加

上一句主流是好的,只是局部问题)

2. 这个问题产生的影响(如果是消极的事情,就要说是危害)。

3. 结合自身谈。

【典型例题】

被评为“全国道德楷模”、“2007感动中原年度十大人物”的谢延信,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前妻患病的父母及呆傻的弟弟,无怨无悔。请就他这种做法,谈谈你的感想。

【答题思路】

(1)谢延信用三十多年的执著,书写了自己精彩的人生;用三十多年的付出,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三十多年的孝心,给孝道注入了时代精神。

(2)谢延信是高尚的,三十多年的矢志不渝,无论是成为新闻人物,还是名不见经传;谢延信是伟大的,他用三十多年的辛苦付出,使一个不幸的家庭平安的生存下来,为国人构筑了一座道德丰碑;谢延信是平凡的,他三十多年来用平凡创造了非凡,用微笑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3)从谢延信的身上,我们看到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毫无怨言、积极乐观、勇担责任。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弘扬这种传统,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善良、真诚、勤劳、大度构筑起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八、腐败消极现象

这类题目是考试时候最难应对的题目。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1. 承认,并且定性。(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承认社会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并且说出这种现象违背了我们国家正在提倡的什么措施。)

2. 全面评价。(现象虽然存在,但只是少数,是局部而不是全部,是支流而不是主力,社会上大部分还是好的。这个非常重要。)

3. 讲述危害。(尽管是少数,但已经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4. 表扬。(党和政府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且采取了卓有效的措施,反腐倡廉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坚信党和政府有能力解决好这一问题。)

5. 表态。(如果我作为一名公务员,一定加强拒腐防变的学习,坚持讲原则、讲廉洁、讲正气,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典型例题】

现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群众反映强烈,甚至有些官员因借着建豪华办公楼敛财犯罪而被抓。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答题思路】

(1)首先可以从建设节约型社会问题入手回答。

(2)其次某些公务员不勤俭节约从而滋生腐败。

(3)如果是自己,作为公务员应该如何做(重点谈):①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公务员,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发挥公安机关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表率作用。②作为一名公务员,应以史为鉴,在腐败问题上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a.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b.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防微杜渐,保持清正廉洁。c.积极与腐败现象作斗争。

九、演讲类

这类题目出现的概率比较小,属于易回答的类型。实际上就是给你一个问题,让你用演讲的方式来回答。常见答题套路:

1. 简单问候。(根据面对对象的不同)

2. 结合内容要求,从时间、内容、希望大家如何去做等方面入手。

3. 最后重申主题。(加上希望或勉励的话)

【典型例题】

你是学生会的主席,请你在一次无偿献血宣传活动中做一次三分钟的演讲,思考时间为两分钟。

【答题思路】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经过我们一段时期以来的准备,这次无偿献血的宣传活动如期举行了。今天也是一个和往常没有区别的日子,因为每天都有那么多事故和意外发生,在医院的病房里,每时每刻都有需要输血来挽留生命的病人,但是我们的血库却时常告急,这意味着什么,大家可想而知。

在绝对数量上,我国的人口世界第一,却为何愿意无偿献血的人口比例远远低于其他许多国家?有许多人认为,抽血伤身体,好好的干嘛跟自己身体过不去?这么想就错了。科学研究证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定期的抽血不但不影响身体,反而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因为血液浓度过高容易引起许多疾病,抽血的作用就是稀释血液浓度,同时激活血细胞活性。我想,只要这么简单地一说,大家就很明白了。

同时请大家放心,我们这次集体献血,由市红十字会血站统一负责进行,保证安全卫生。首先对每一位同学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这不仅是为了保证血源的质量,也是对大家负责;然后为每一位同学发放无偿献血证,有了这个小本本,累计献血满四次,那么你本人和你的父母等直系亲属就可以享受终身免费用血的待遇了。

我的介绍肯定不全面,大家可以仔细阅读我们发放的宣传材料,也可以向在场的专家咨询。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中,都享受着别人为我们提供的种种服务,那么当别人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能袖手旁观吗?只要大家都把自己的爱心奉献出来,整个社会自然就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同学们,我希望,为了自己,为了家人,更为了那么多素不相识的需要你帮助的人,加入到这支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吧,你也将成为光荣的一员!

十、对策类

如果题目要求你给某项活动提出对策,可以采用分步骤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如:从思想上、从制度上、从法律上、从舆论上等。

【典型例题】

针对如何提高政府效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思路】

(1)(从思想上)切实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权力

观和政绩观…使他们时刻牢记执政为民的思想…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2)(从制度上)抓紧建立和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健全政府自身的机制…使政府有稳定的政策及其制定机制。

(3)(从措施上)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的要…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公务人员,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给予相应惩戒。

上述思路只是一个通用的模式,在具体的面试中,考生一定要结合题目所传达的信息,适当地选择答题的套路,将题目细节融入答案中,答案才能更加出彩

综合基础知识:刑法剖析及例题解析 (三)

优质回答1.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所必须达到的年龄。

(1)完全无刑事责任时期——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无刑事责任。

(2)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实足年龄,而不是虚岁。

例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解析】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规定:(1)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此即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或完全无刑事责任时期。(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此即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3)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此即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此即减轻刑事责任时期。故选B。

2.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间歇性精神病人在其精神正常的情况下,具有辨认控制能力,实施的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又聋又哑的人犯罪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两类人属于限制责任能力人。

例题:

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限制责任能力的人有()。

A.又聋又哑的人

B.盲人

C.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D.醉酒的人

【解析】《刑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故选A、B。

3.犯罪主观要件

(1)犯罪故意

根据刑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直接故意既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间接故意只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放任是对危害结果的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即行为人为了追求一定的目的而实施一定行为时,明知该行为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结果;行为人既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也不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但仍然实施该行为,不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而是听之任之,结果发生与否,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2)犯罪过失

根据刑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

过失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一种无认识的过失,即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的原因并非行为人不能预见,而是在应当预见的情况下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3)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之间的区别

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与否都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

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为,主观上根本就不考虑是否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措施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之所以实施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例题1.

甲欲谋杀乙,便在乙饭碗里投放毒药,不料朋友丙分食了乙的饭菜,甲为了杀死乙,没有阻止丙,结果导致乙和丙均中毒死亡。甲对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A. 过于自信的过失 B. 疏忽大意的过失

C. 间接故意 D. 直接故意

【解析】所谓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任凭、同意它的发生。显然对于丙的死亡,甲并不是持积极追求的心态,故属于间接故意。故选C。

例题2.

持直接故意心理态度的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是()。

A.明知并放任发生 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

C.明知并希望发生 D.已经预见并放任发生

【解析】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故选C。

4.排除犯罪的事由

(1)正当防卫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2)特殊正当防卫

鉴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了特殊正当防卫,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

根据刑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小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例题:

王某持匕首抢劫张某,在争斗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张某见状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导致王某死亡。对于张某用匕首刺死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 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C. 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D. 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本案中王某晕倒,其不法侵害已经停止,故张某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更不属于防卫过当,属于事后防卫,应负刑事责任。故意杀人罪指故意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案中张某对王某的死,主观上持故意心态,客观上实施了剥夺其生命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应负刑事责任。故选D。

5.犯罪的未完成状态

(1)犯罪预备

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

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犯罪未遂

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①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这是以实行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所作的区分。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犯罪人已将其认为达到既遂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终了,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得犯罪人未能将其认为达到既遂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终了,因而未得逞。

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反映出程度不同的社会危害性。

②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

这是以犯罪行为本身能否既遂为标准所作的区分。

能犯未遂是指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本身可能达到既遂,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不能犯未遂是指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本身就不可能达到既遂因而未得逞。不能犯未遂可以进一步分为对象不能犯未遂与手段不能犯未遂。

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犯罪中止

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例题1.

下列行为中,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A.甲、乙、丙、丁四人预谋某晚去某超市盗窃,由甲提供一辆三轮车。届时甲因害怕未去,由乙、丙、丁三人用甲提供的三轮车盗走超市的大批名贵手表

B.甲与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

C.甲于某日携带匕首前往乙家,准备杀乙泄愤,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D.甲在树丛中向仇人乙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饶,甲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

【解析】A项中甲、乙、丙、丁四人属于共同犯罪,界定共同犯罪停止状态的标准是一人既遂全体既遂。题中乙、丙、丁已着手实施了盗窃行为并且既遂,虽然甲未参与实行行为,但是他参与了共谋,未撤出自己在共同犯罪中的原因力,所以甲构成盗窃罪的既遂。B项属于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指为犯罪制造工具、创造条件。甲携带工具向乙家走去是为了接近犯罪目标,为实施犯罪做准备,因此属于为实施犯罪创造条件的行为。C、D项属于犯罪中止。故选B。

例题2.

李某系某建设银行某储蓄所的记账员,2002年3月20日下班时,李某发现本所的出纳员陈某将2万元营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抽屉内(未锁)。于是李某趁所内无人之机,返回所内将2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藏在自己办公桌下的垃圾袋内,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次日上午案发,赃款被他人找出。对于上述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既遂

B.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未遂

C.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既遂

D.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

【解析】首先看李某的行为是符合贪污罪的犯罪构成还是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贪污罪首先主体要适格,即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李某作为某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符合贪污罪的主体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形成的有利条件,具体表现为主管、经手、保管、出纳等便利条件。李某的行为不符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客观方面,所以不成立贪污罪,只能成立盗窃罪。再看犯罪既遂了还是未遂,盗窃罪既遂和未遂的划分标准采用的是“失控加控制说”理论,即以被害人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并且财物已置于行为人的实际控制之下为标准,失去控制的为既遂。俨然本案中李某已实际控制两万元现金,构成犯罪既遂。故选C。

6.共同犯罪

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共同故意犯罪。

(1)这里的“两人”不是泛指一切人,而必须是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人,就自然人而言,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所以,一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利用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不构成共同犯罪。单位犯罪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与该单位本身不成立共同犯罪。

(2)必须有共同故意。“共同故意”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各共犯人均有相同的犯罪故意;二是各共犯人之间具有意思联络。

(3)没有共同故意的情形:

①共同过失犯不成立共同犯罪。

②故意犯罪行为与过失犯罪行为不成立共同故意。

③同时犯不成立共同犯罪。

④先后故意实施的相关犯罪行为,彼此没有主观联系的,不成立共同犯罪。

⑤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不是共同犯罪。

⑥事前无同谋的窝藏、包庇、窝赃、销赃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4)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了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

①主犯。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主犯有两种:一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二是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主犯与首要分子的关系:根据刑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首要分子分为两类,一是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二是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但犯罪集团中的主犯并不一定是首要分子,因为在集团犯罪中,除了首要分子是主犯以外,其他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也是主犯,但他们不是首要分子。在聚众犯罪的情况下,原则上也可以认定其中的首要分子是主犯,但在聚众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不存在主犯、从犯之分,其中的首要分子当然无所谓主犯。

主犯的刑事责任——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主犯,应分两种情况处罚:对于组织、指挥共同犯罪的人,应当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没有从事组织、指挥活动但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应按其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

②从犯。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在共同犯罪中其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从犯应对自己参与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但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从犯,应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③胁从犯。根据刑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地参加共同犯罪,并且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人。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④教唆犯。教唆犯是指以授意、怂恿、劝说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成立教唆犯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a.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间接正犯;

b.必须有教唆行为;

c.必须有教唆故意。

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罚教唆犯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a.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b.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c.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例题1.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胁迫的人,在身体受到强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时实施某种危害行为的,也是胁从犯

B.乙组织妇女卖*,丙为其寻找*女、联系嫖客,但从不直接参与管理活动。对丙应当以乙组织卖*罪的共犯论处

C.甲是某国有控股公司的财务人员,在某晚故意不关财务室窗户、不锁保险柜,然后指使中学生乙(16周岁)潜入财务室窃取甲保管的公款,甲乙构成贪污罪共犯

D.丁是某国有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唆使投保人戊将自己投保汽车烧毁后向保险公司理赔,然后利用自己办理理赔的职务便利为戊理赔8万元,二人平分。丁戊构成贪污罪共犯

【解析】共同犯罪必须要求由共同的犯罪故意,而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并不具备犯罪故意条件,排除A。B项中的丙虽不参与组织卖*,但其在卖*者和嫖客之间牵线搭桥、勾通撮合,使他人卖*活动得以实现的行为单独构成了介绍卖*罪。C项中,甲属于职务犯罪,而学生乙已经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应为盗窃罪。D项符合共同犯罪要件,国有保险公司骗保属于贪污罪,丁和戊构成贪污罪。故选D。

例题2.

甲于2006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张某30 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 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2003年3月间诈骗王某4 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A.30 000元 B.34 000元 C.19 000元 D.15 000元

【解析】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甲与乙构成诈骗共犯,应当根据共同诈骗的财产数额认定犯罪金额,即30 000元,又因为甲在2003年曾诈骗王某4 000元,甲多次实施诈骗行为,犯罪数额累积计算,故为34 000元。故选B。

7.贪污罪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贪污罪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其主要特征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形成的有利条件,具体表现为主管、保管、出纳、经手等便利条件。

(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包括:

①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②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③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④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⑤受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从事公务”是指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中履行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责的人员。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征收、代缴税款、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以及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时,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非法控制公共财物后,希望最终转移所有权的意图。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四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贪污罪定罪处罚。

8.受贿罪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其主要特征如下:

(1)受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务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以及国家机关正常管理活动和声誉。

(2)客观方面表现为下列行为:

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

②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③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来往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④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3)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规定从事公务的人员。依法从事公务是受贿罪主体的本质特征。非上述人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但可以成为受贿罪的共犯。刑法规定,单位可以作为受贿罪的犯罪主体。

(4)受贿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受贿故意包括非法索取他人财物的故意和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即权钱交易的故意。

辨识并修改病句 (四)

优质回答一、语序不当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定语、状语位置错乱

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1](语序不当)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2.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97年上海)

3.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4.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5、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93年)

6、微软拼音、双拼、全拼、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二、搭配不当的几种类别

关联词搭配不当

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动补搭配不当

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D]

1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99年)

1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2000年)

13.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稿,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2001年春招)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清明前后, ××部队派了800人次, 参加郊区植树劳动。(88年)

2、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2000年春季)

3、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2001年春季)

4、本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并逐步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年代。

5、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从而促使人早衰和引发某些不必要的疾病。

6、省委省政府认真总结了造成这种落后状况的经验教训,确立了科教兴市的工作思路。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8、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9、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10、我们要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

11、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研讨,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12、我们要研究经济犯罪分子的特点,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13、尽管你的赠礼多么微薄,但在他心上却象千斤重的法码。

14、培养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15、自动化仪表厂知错就改,主动退回了去年年底滥发的二十多万奖金。

16、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们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不合逻辑

概念范围不清

自相矛盾

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主客颠倒

关联词语用错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3](不合逻辑)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94年)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

3、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95年)

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

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

6、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近几年来,王芳同志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

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

4、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

5、下了晚自修,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只有小王还在教室里打着手电在偷偷摸摸地搜索着什么。

6、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

7、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8、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四、结构混乱

两种不同句式杂糅

反客为主

中途易辙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4](结构混乱)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93年)

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96年)

3、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2001年春季)

4、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2001年)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表现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善不善于发现和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往往有着重要的作用。

2、20世纪末,人类能否和平迈入新的世纪,取决于西方资本主义对世界走势的清醒判断和理智使用自由力量的能力。

3、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关系到能不能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重大问题。

4、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取得的。

5、当上级宣布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大家有一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的。

6、当前,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跨国经营十分引人注目,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它的巨大作用。

7、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五、表意不明

费解

歧义

指代不明

[例题5]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5](表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

2、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91年)

3、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96年)

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2000年春季)

5、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6、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理化呢?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7、他在班上的表现到底怎么样,据他的科任老师反映,真正的情况并非如此。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不准在车站、码头、机场、公园和商业区以外的地方设立广告牌。

2、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

3、部门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的准备的。

4、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5、记者否认外星人光临W国N城是有根据的

6、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道德还要不要?在义与利面前如何选择?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7、李秀成被清兵抓住砍头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8、一个产业的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这个产业就会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反之,则成为一个夕阳产业。

9、搜集史料比容易,鉴定和应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文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初中修改病句及答案 (五)

优质回答一、语序不当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3.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4.定语、状语位置错乱 5.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6.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例题1]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改为:他来到池边,跳下池塘,很快就游了过去。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1](语序不当) 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94年) 2.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95年上海)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2.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97年上海) 3.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4.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5.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93年) 6.微软拼音、双拼、全拼、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二、搭配不当

1.关联词搭配不当 2.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3.动宾搭配不当 4.主谓搭配不当 5.主宾搭配不当 6.动补搭配不当 7.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8.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题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应将“辽阔”改为“宽阔”)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A](搭配不当)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92年) 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93年)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92年上海) 4.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97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B] 4.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95年) 5.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93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C] 7.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95年) 8.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93年) 9.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

编辑本段学和学科

10.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96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D] 1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99年) 1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2000年) 13.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稿,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2001年春招)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清明前后, ××部队派了800人次, 参加郊区植树劳动。(88年) 2.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2000年春季) 3.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2001年春季) 4.本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并逐步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年代。 5.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从而促使人早衰和引发某些不必要的疾病。 6.省委省政府认真总结了造成这种落后状况的经验教训,确立了科教兴市的工作思路。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8.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9.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10.我们要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 11.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研讨,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12.我们要研究经济犯罪分子的特点,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13.尽管你的赠礼多么微薄,但在他心上却象千斤重的法码。 14.培养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15.自动化仪表厂知错就改,主动退回了去年年底滥发的二十多万奖金。 16.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们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不合逻辑

1.概念范围不清 2.自相矛盾 3.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4.主客颠倒 5.关联词语用错 [例题3]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3](不合逻辑)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94年)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 3.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95年) 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 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 6.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近几年来,王芳同志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 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 4.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 5.下了晚自修,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只有小王还在教室里打着手电在偷偷摸摸地搜索着什么。 6.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 7.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8.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四、结构混乱

1.两种不同句式杂糅 2.反客为主 3.中途易辙 [例题4]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将“从”改成“以”)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4](结构混乱)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93年) 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96年) 3.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2001年春季) 4.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2001年)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表现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善不善于发现和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往往有着重要的作用。 2.20世纪末,人类能否和平迈入新的世纪,取决于西方资本主义对世界走势的清醒判断和理智使用自由力量的能力。 3.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关系到能不能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重大问题。 4.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取得的。 5.当上级宣布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大家有一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的。 6.当前,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跨国经营十分引人注目,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它的巨大作用。 7.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五、表意不明 1.费解 2.歧义 3.指代不明 [例题5]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5](表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 2.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91年) 3.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96年) 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2000年春季)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经济犯罪专业刑事辩护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酷斯法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诈骗七百万-骗走20多名女友近700万,如何看待该男子行为呢?为何受骗的人这么多?

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出现什么性质的雇佣关系;西欧进入近代社会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