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新闻热点事件__经济学新闻事件及分析
- 1、经济学热点
- 2、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学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 3、经济学前沿动态与经济热点分析
- 4、经济学前沿动态与经济热点分析
- 5、2011-2012热点新闻事件
本文提供多篇内容参考,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
经济学热点 (一)
答经济学热点如下:
经济学热点主要涉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焦点话题。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以下是一些经济学热点:
1、供给侧改革: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质量,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2、地方政府债务研究: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风险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债务管理政策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策略。
3、国际经济:研究全球经济形势,分析国际经济合作、贸易政策、汇率波动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产能过剩问题研究:探讨产能过剩的成因、危害以及化解产能过剩的路径和政策举措。
5、新型城镇化: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人口、城市规划等问题,研究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城镇化。
6、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区域合作、产业转移等问题,寻求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
7、科技创新能力:关注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如何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8、改革开放: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和经验,探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方向和路径。
9、绿色发展:研究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
10、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关注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研究如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平、合理。
仅为部分经济学热点,实际研究热点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调整而不断变化。在学术研究和公务员考试中,关注这些热点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方向。
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学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二)
答一、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学者在研究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时大多认为,“九五”期间在宏观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旺的经济环境中,体育消费持续火爆,体育市场日渐繁荣,整个体育产业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都有了快速的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
当今,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大有成为支柱产业之势。我国尽管没有体育产业产值的官方统计数据,但群众对健身娱乐、竞技观赏和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愈来愈旺,不同所有制的各类经济法人纷纷投资体育产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
2.体育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开始显现
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形成和发展,不仅拓展了第三产业的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起到了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同时,体育产业是一个上游产业,它既能带动和促进第二产业中的一些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能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中一部分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对整个国民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改善都有一定作用。
3.体育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有独特作用
国家经济是否真正有了发展,除了要看GDP能否保持持续增长外,还要看就业率的高低。同样,判断一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除了要看这项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还要看这项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作用的大小。我国体育产业尽管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在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这项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已被政府和社会所关注。
4.体育产业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行业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国民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除了表现在它对经济总量、结构和就业三个方面的独特作用外,还表现在它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行业。
二、体育产业能否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项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不在传统行业之列,或虽属传统行业但以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二是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全社会新的消费热点,投资者踊跃,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三是能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并能拉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从理论上讲,体育产业具有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潜质。
三、体育市场分类、发展重点路径选择的研究
体育市场分类有多种标准。从逻辑关系上看,消费决定市场。体育消费有体育物质产品的消费和体育服务产品的消费两类,体育市场由此也可以分为体育物质产品市场和体育服务产品市场两类,其中后者又可以细分为7种市场,即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中介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媒体市场、体育博彩市场、体育保险市场。
关于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的重点,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应把体育用品市场、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和体育中介市场作为重点。在体育市场发展路径选择上,则认为应坚持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为先导、以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带为重点,走以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道路。
四、体育消费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体育消费问题的研究方面除做了一些区域性的实证研究之外,重点探讨了我国的体育消费能否在近期有一个较快的增长。持否定意见的学者认为,体育消费近期不会有较快增长,主要理由有三点:一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减慢,失业率上升,体育消费不可能出现繁荣的态势。二是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处在工业化加速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的拉动,依靠制造业发展。三是从恩格尔系数上看,我国目前还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过渡时期。持肯定意见的学者认为,我国体育消费近期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主要理由有三方面:一是中国的人均GNP估计过低。通过比较,中国目前消费结构相当于3000美元的水平,处于这一收入水平的社会,体育消费应该是旺盛的。二是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城乡间和地域间的差距较大。三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体育消费拓展的空间和发展也会随之加大。两种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带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体育消费是顺应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变化规律的、有增长潜力的服务性消费。
五、体育经纪人制度研究
体育经纪人制度的研究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通过重点委管课题立项资助开展了发展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对策研究。该研究较为系统地评价了欧美体育经纪人制度及其管理特点,调查了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体育经纪人的政策建议。二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会同国家工商局开展《体育经纪人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拟订了《体育经纪人管理办法》草案,并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进行体育经纪人培养、资格认证的试点工作,并将颁布《体育经纪人管理办法》。
六、加入WTO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目前主流看法是,“入世”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主要在体育用品业、健身娱乐业和体育中介三个领域。我国体育用品业是一个出口很大的行业,1998年通过海关直接出口的体育用品达45.98亿美元,其中仅足、篮、排三大球的出口就达8011万美元。从有利的一面看,“入世”后,进口配额将会被取消,其他贸易壁垒也将被打破,给我们的体育用品企业全力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入世”给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带来的挑战主要是:国际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将会在更大的规模上进军中国市场。它们会利用多种投资方式,大举实行品牌替代,控股控市,把更多的国内体育企业纳入它们全球化经营战略。应对这一挑战,国内体育用品业必须走大资本、大市场发展道路。优势企业一方面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兼并、收购、联合、重组,扩充资本,组建企业集团;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抢占高档体育用品市场,并利用国内企业对国内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熟悉的优势,进一步拓展中低档体育用品市场。
健身娱乐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前景看好。加入WTO后,服务贸易的全球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发达国家跨国经营的健身娱乐公司也会进军中国市场。这些大公司拥有资本、经营方面的双重优势,一旦它们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规模小、经营水平低的同类企业将很难与之抗衡。
体育中介像IMG和ISL这样的世界著名跨国体育经纪公司已经在我国立足,并形成一定的垄断。“入世”以后,体育中介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虽然国外体育经纪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赛事的商业价值,有利于体育无形资产的深度开发,但是,一旦市场被完全垄断,我们就会受制于人,甚至丧失部分项目的自主发展权。
七、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
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一是对体育无形资产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初步界定。大多数学者认为,所谓体育无形资产是指存在于体育运动中具有体育特质、受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地为所有者和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二是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分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体育无形资产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对国有体育无形资产拥有权进行了界定。三是对体育赞助、体育活动的电视转播权、大型赛事无形资产开发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八、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
缺乏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是制约体育经济学学科发展的瓶颈,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初步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本地区体育产业统计中应用,但是,鉴于在体育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认识不统一,现有的成果尚难在全国应用。
九、体育俱乐部问题研究
政协全国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连续两年就体育俱乐部问题作了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体育俱乐部的对策和建议。同时部分学者还分别就体育俱乐部的分类、国外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足球、乒乓球等项目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产权界定、投资和融资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俱乐部制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经济学前沿动态与经济热点分析 (三)
答(一)工业生产与投资形势:自主增长能力是否形成
一些同志认为,目前经济自主增长动力逐步显现:第一,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基础设施等直接提升消费和产业结构,以及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的领域,开始呈现或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如房地产开发投资2001年增长29.7%,2002年1~5月份增长36.7%,是拉动投资的主要力量,而其国债投资非常少;第二,外国公司对华转移生产能力加快,带动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第三,近几年国企改革有一定进展,东部企业改制有所突破,经济活力增强。2002年1~5月份,东部地区投资总额占全国投资总额61.89%。说明利用国债资金较少的东部地区是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近期经济增长7~8%左右,主要得益于经济的自主性增长。
另外,也有一些与会人士认为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仍未形成,指出:2002年下半年经济增长仍将主要依靠政策的推动。从目前经济增长态势和增长机制来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达到由政策推动到自主增长的转折点:第一,从价格上看,仍处于较低水平,并延续向下的走势,价格走势将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第二,从就业上看,2001年城镇正式登记失业人员加下岗职工总计1400万人,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压力仍然很大;第三,从国内需求增长机制上看,内在增长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虽然目前投资增长较快,出口形势也不错,可是外在政策推动力一旦减弱将使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一些同志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国有投资仍将充当“主角”。值得注意的是,发行国债对经济影响力已经在降低。一是资金配套能力尤其是地方资金配套能力下降。二是近期投资较快增长与国债使用分布不匀有关。2002年国债的2/3已经投放下去,这与往年分布情况不一样。国债投资估计2002年将高于2001年,但其中技改投资增长缓慢,房地产投资增长很快,这种结构下的投资高增长的可持续性值得怀疑。投资增长前景目前存在不明朗甚至令人担忧的因素,民间投资虽然已经启动,但积极性仍不高,因此国有投资必须继续发挥效力,保证经济运行的基本稳定。
(二)消费形势:对稳定内需的贡献作用有所变化
一些同志分析,消费增长总体来看并不低,1~5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8.6%,虽比2001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但同期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与1998~2001年间10.5%的年均实际增长水平基本一致,并且未来也将保持平稳增长。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调整升级中,预计整个过程时间较长,随着新的消费热点不断出现,如教育、旅游等,城镇消费仍然将保持较平稳趋势。目前对消费增长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直接影响消费结构升级,间接影响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使得结构升级脱节。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里消费增长不会太快,平稳增长时期会较长。
有的同志则提醒各方面关注消费市场发展呈现出的减速趋势。1~5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各月分别增长了7.9%,9.1%,8.3%,8.2%,9.3%,除二月份外其它各月均比2001年同期增幅有所回落。前5个月的其它多项经济指标实际增长均超出预计,在这种条件下,消费下滑虽然仍处在正常范围内,但以往一直充当经济“稳定器”的消费需求的这种变化趋势值得警惕。他强调,这两年在消费政策上没有太好举措,一方面鼓励居民消费,另一方面许多规则实际是在制约消费,存在体制障碍,未来消费结构调整并不乐观,矛盾有可能将会扩大。
他们指出,国内市场存在一些严重而紧迫的问题:一是市场供求情况没有改观。600种商品供大于求实际情况很严重,出口的补充贡献作用很重要。二是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已出现。如汽车价格已下降,只是由于通关和指标问题延缓了价格下降和进口产品利润率,缓解了一部分冲击。三是城乡市场销售增幅差距扩大。5月份城乡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0.8%和6.8%,差距已达4个百分点。四是物价水平全面持续下滑。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零售价格指数-1.8%,生产资料价格指数-3.8%,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能源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下降。
(三)外经贸形势: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与会同志介绍了有关形势并分析认为,前5个月,我国实施鼓励出口政策的时机正处于美国大力刺激其国内经济增长之时,因此外贸条件相对较好:一是美国经济复苏带动零售商大幅补充库存,引起进口增加;二是我国加入WTO使产业转移与进出口通关效率提高(2001年8月出台有关加快通关的政策);三是与美元贬值有关,人民币随美元下跌,促进了我国对美国以外其它国家的出口。
与此相比,下半年外贸形势喜忧参半。与会同志分析影响出口的积极因素是,世界经济整体面临小幅复苏对我国出口是一个有利条件,一方面我国出口与世界经济正相关,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时间在缩短。下半年外贸增长会有所加快,预计总顺差略低于2001年规模,有100多亿,出口增长可达10%。
他们概括了三个消极因素:一是预计出口退税下半年要比上半年差,第二批出口退税额度是500亿,远不能满足企业出口退税额度。据估算,1美元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约为1元人民币,如果此项政策不到位,将增加出口企业资金占用,打击其出口积极性。二是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狼烟四起。美国布什政府原本鼓吹贸易自由,但近期却出台了几个贸易保护措施。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条件不乐观,国际上针对中国蔬菜、果品等产品出口以及DVD知识产权等要价条件很高。三是国别贸易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对一些地区顺差、逆差的进一步增长,阻碍了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前5个月我国全部顺差104亿美元,而对美顺差就有140亿美元,说明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走势对我国出口形势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除此之外,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外贸影响也形成了未知因素。一是美国经济复苏态势,二是美元走势。
关于美国经济复苏态势,主要看复苏过程中投资情况,第一季度,美国企业补充库存对经济增长拉动3.1个百分点,高于个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2.53个百分点。如果阶段性补充库存后投资形势良好则经济发展前景将比较乐观。目前看,补充库存情况虽然不错,但投资形势仍不太乐观,新经济投资无明显上升。股市方面,1~6月份,道指、NASDAQ分别下跌4.8%和21.5%,势头不好。美国经常项目、财政赤字继续增加,制造业压力大,继而对政府造成很大压力。因此,美国经济复苏过程可能不会太顺畅。
关于美元走势,美元贬值趋向可能还会继续,继而影响到世界经济。由于经常项目和财政的双赤字,美元缓慢贬值对日、欧影响很大。欧洲区德国、法国经济现状也并不很好,德国第一季度经济仅增长0.9%,预计全年仅能增长0.75%,法国经济预计上半年仅能增长0.8%。
与会同志认为,我国外贸下半年有利因素不足,而且2001年下半年基数较大,据测算,全年出口假若增长8%,需要今后每个月出口达到250亿美元。如果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没有恶化,则全年出口增长将达到10%的目标,否则会有一定困难,出口增长将为8%左右。
经济学前沿动态与经济热点分析 (四)
答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
中国经济有望加速回暖率先复苏
刺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宏观经济呈回升态势
今年以来,在国家一揽子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初步遏制了增速快速下滑的局面,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尤其是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9%,扭转了连续7个季度减速的趋势。一揽子政策的刺激作用和我国中长期发展有利因素将共同推动下一阶段经济继续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8%左右。
去年底以来,国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改善民生、稳定出口等一揽子刺激政策,已经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稳定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
宏观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增速企稳反弹。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增长6.1%,达到10年来季度新低;二季度强劲反弹,同比增长7.9%,扭转了连续7个季度的减速势头。
二是政策作用使经济提前3个月触底回升。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分析,代表宏观经济未来趋向的先行合成指数已在2008年11月份触底,此后连续7个月稳步回升;代表宏观经济同步表现的一致合成指数在2009年2月份见底,3-6月份连续4个月回升,大体可以判断我国宏观经济下滑势头已经得到遏制,并开始形成企稳回升态势。正常情况下,一致合成指数见底一般滞后于先行合成指数见底6个月左右,但在强有力的政策刺激下,这次滞后期缩短为3个月,宏观经济提前3个月触底回升。
三是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外需显著拖累经济。上半年,在GDP增长的三大需求中,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库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净出口(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1%,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
下半年经济增长将延续回升趋势
经济成功触底回升,但当前的经济回升基础主要是库存调整短周期的反弹,并不等同于趋势性的经济复苏。经济复苏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固定设备更新投资,其前提条件是产能利用率恢复到正常水平。
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在进一步消化房地产库存的同时,将面临消化过剩产能的严峻挑战。世界经济低迷和全球性产能过剩,将使我国“去产能化”过程任重道远。对此,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和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下半年经济回升的有利一面,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和我国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对下半年经济的不利影响。其中,有六大因素将影响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
第一,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稳步反弹。2009上半年,工业生产基本完成了“去库存化”任务,部分产品库存量下降幅度超过实际需要。下半年,在宏观经济与市场需求预期改善的情况下,工业企业将进入库存温和回补阶段。
下半年在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触底企稳的影响下,中国对外出口加速下滑势头将得到抑制,预计降幅略有收窄,这将有利于工业出口交货值逐步回升,促进下一步工业生产平稳恢复。另外,工业生产先行指数PMI已连续6个月上升,3月份以来一直处于收缩—扩张分界线之上。先行指数走高预示下半年工业增长将稳步提高。
综合分析,初步预计2009年全年我国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比上半年加快1.5个百分点。但这一水平仍低于近20年历史最低水平(199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9%)。
第二,下半年投资增速略有回落,但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将持续显现、土地市场升温提高了地方政府收入和资金配套能力、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及房地产市场的量价齐升,下半年推动投资增长的因素仍然较为强劲,投资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趋势;但新增贷款猛增势头不可持续、企业效益仍在下滑、外需低迷和产能过剩等因素对投资增长会产生抑制作用,投资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落。
初步预计,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3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左右。由于存货投资调整主要发生在一季度,预计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逐季提高,投资仍将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第三,扩大消费政策进一步加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继续稳定增长。一是居民收入稳定将促进消费继续升温。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上升的影响下,预计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将继续扩大。
二是政策推动新消费热点形成。家电等产品将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新的消费热点。一方面,下半年随着家电下乡产品种类扩大和品质提高,农村家电销售量将以更快的增长。另一方面,国务院出台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补贴措施将推动城市家电市场消费走高。此外,由于社会各界对未来通胀预期增强,贵重保值商品消费亦将快速增长。
三是房地产、汽车等主导市场消费情况好转。其中,住房消费有望持续回升。由于目前住房需求主要是改善性和投资性需求,购房者经济实力和支付能力较强,稳定的购买能力将推动下半年住房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汽车消费将稳步提高。鼓励汽车报废、扩大汽车下乡的补贴范围、支持农民直接购买轻型载货车等汽车消费政策不断完善,将促进我国汽车消费继续快速增长。预计下半年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将逐渐由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和农村扩展,价位低、耗油量少的汽车销售继续增长。
总体来看,下半年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加之在政策效应和长期因素的推动下,消费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就业压力较大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消费者信心仍处于历史低位会影响消费水平。初步预计,2009年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4760亿元,名义增长15.0%。
第四,外贸出口降幅有望逐步收窄,贸易顺差额有所下降。在外需回暖、政策显效、价格回升等因素影响下,预计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降幅将呈现收窄趋势。
一是外部需求恶化情况有望缓解。5月份美国商品零售额上涨0.5%,为4个月以来最大涨幅,制造业景气指数达到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欧元区、日本部分经济领先指数也出现连续几个月上行走势,这预示经济运行持续恶化趋势将有所缓解。主要贸易伙伴国下半年经济趋稳,将有利于中国外部需求环境改善,预计出口降幅将有所收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下半年进口降幅有望明显收窄。
二是外贸扶植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首先,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放宽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加工贸易台账准备金“由实转改为名转”等措施将降低出口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出口能力;其次,实施人民币跨境结算,扩大人民币互换协议范围有利于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高进出口意愿;再次,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扩大出口保险覆盖率,可以促进未来出口产品海外市场份额增加。
三是进出口价格回升将导致名义增速降幅减慢。一方面,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出现触底反弹迹象,预计下半年石油、粮食、有色金属等商品在世界经济趋稳背景下将继续保持波动向上走势,带动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回升。另一方面,去年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达到峰值,此后快速回落,受去年同期价格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将稳中趋升。因此,由于价格因素导致进出口名义增长下滑的趋势将有所减轻,进出口尤其是进口名义增速逐渐向实际增速靠近。
综上所述,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下降幅度减缓,全年预计下降17.5%左右;进口降幅较上半年明显减小,全年下降16%;全年贸易顺差规模下降到2200亿美元左右。
第五,物价下行周期即将结束,年内CPI有望由负转正。上半年,新增贷款高达6.37万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倍,也远超出全年5万亿元的调控目标。不能忽视货币信贷供应高速增长对未来价格上涨的影响。此外,流动性大幅增长以及全部球性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预期逐渐强烈。
另据测算,今年下半年CPI翘尾因素由上半年的-1.5%减弱为-0.9%,至12月份变为零。因此,基数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将会逐步减弱。但油气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水等公共产品价格上调的影响,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等,使得新涨价因素逐步增加,当然,产能过剩将抑制物价回升,夏粮保持连续六年增产,粮食供应充足会对消费价格上涨形成较大抑制作用。
总体来看,三季度CPI和PPI仍将呈负增长态势,PPI跌幅甚至可能会加大。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逐步回升,翘尾因素影响减轻,输入型价格上涨动力加大以及流动性等因素,预计CPI年底前将出现正增长,而PPI增速年内难以回正。初步预计,CPI全年同比下降0.5%左右,PPI同比下降5%左右。
第六,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新增长点培育难度较大。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目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一方面,2003-2007年我国经济持续五年平均11%的高增长形成了大量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外需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外向型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异常突出。此外,目前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带有全球性,而且具有复杂性,不仅落后产能存在过剩,部分先进产能也存在过剩,给“去产能化”加了难度。
二是“调结构”进展较慢,培育新增长点难度较大。随着经济运行底部的逐步得到确认,宏观调控政策应该由“不遗余力地确保增长”逐步转向“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注重培育新增长点”上来。当然,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是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存在问题。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率低,使得有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及时开工,有的已开工项目进展缓慢,倘若这一态势继续蔓延的话,不仅会影响投资项目的如期实施,也会给中央的经济刺激计划“拖后腿”,阻碍我国经济的全面复苏。
四是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目前,尽管新增贷款规模较大,但是部分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股市、房市,尤其在通胀预期抬头的情况下可能会催生新的资产泡沫。如果金融管理部门收紧信贷,则可能会影响部分需要信贷资金的企业,进而可能抑制经济回升,如果继续放宽信贷,则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多,资产泡沫重现。此外,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千方百计争取到中央投资项目之后,配套资金难以跟上,有的地方项目甚至连资本金都比较困难,这些项目只能依靠贷款维持,特别是项目上马以后,面临后续资金缺乏。央行如果收紧银根,部分项目可能无法推进,造成投资无法回收,产生新的呆坏账;如果继续给予贷款,则可能面临新增贷款过多等压力。因此,下一阶段,货币政策面临着如何把握力度的两难选择。
综合考虑社会总供求各项因素和上年基数,2009年经济增速将逐季回升,经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
国际因素:部分先行指标呈现回升态势
国际金融危机去年四季度基本见底,世界实体经济恶化势头正在得到遏制,目前世界经济部分先行指标呈现回升态势。
一是美国经济有望触底。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美国调整后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下降5.5%,较去年四季度降幅减少0.8个百分点;6月份商品零售额增长0.6%,较5月增加0.1个百分点,呈现5个月以来最大增幅;领先指标方面,LEI综合指标4-5月连续两个月回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上半年连续6个月回升;房地产市场方面,6月住房成交582千套,环比上升3.6%,新房开工563千套,上升8.7%,呈现自去年12月以来最大涨幅。目前从除失业率(失业率是经济增长的滞后指标)以外的各项经济指标观察,基本可以判断美国经济有望在二季度后触底,并逐步呈现企稳回暖态势。此外,欧洲、日本经济先行指标也出现一定程度回升。总体而言,世界经济向好因素不断增多。预计下半年在美国经济企稳的带动下,欧洲、日本经济亦将结束深度调整,全球经济增长将缓慢恢复。
二是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库存回补要求。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众多企业普遍经历了快速、大幅削减库存过程。目前美国制造业库存额已经接近2006年底水平,商业库存削减开始放缓。下半年,在世界经济逐步企稳、市场需求预期改善的情况下,预计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部分企业将进入库存温和回补阶段。国际需求在各国回补库存的带动下将呈现阶段性回升趋势,我国出口面临的外部需求环境亦将有所好转。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受美元贬值、需求改善、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年内以来出现波动反弹走势。其中,国际原油价格上半年最高升至每桶70美元;纽约商品交易黄金期货价一度逼近每盎司1000美元;锡价自3月以来升幅达到40%;玉米、大豆和小麦等农产品期货价均触及八个月高位。由于世界经济预期整体向好,预计下半年石油、粮食、有色金属等商品价格在全球经济趋稳的背景下将继续保持波动向上走势,并带动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回升。
四是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强。为缓解国内市场压力,保护本国产品销路,各国普遍采取了提高关税、滥用救济等措施,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数字显示,1-4月,共有13个国家(地区)对我国产品发起“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涉及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长1.9倍。此外,国际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强。
五是甲型H1N1流感继续蔓延。甲型H1N1流感自今年爆发以来,不断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世界卫生组织6月11日将流感警戒级别升至最高警戒级6级,国际物流、消费、航运等活动均因此受到打击。未来仍将有部分跨国商贸活动因流感而被取消,部分贸易往来亦将延缓,这将给本已处于低迷状态的世界贸易带来更大冲击与压力。
国内因素:支持外贸回暖的有利因素较强
就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基本面与政策面而言,下半年尽管存在少量不利因素,但支持外贸回暖的有利因素较强,预计我国进出口急剧下滑局面将得到控制。
一是宏观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在政府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下,我国二季度GDP增速达到7.9%,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投资快速增长,消费保持平稳,工业增速逐步回升。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向好,国内市场需求将逐步恢复,对于能源资源产品、战略储备产品、装备制造产品的国际需求将相应提高,这对于进口增速止跌回稳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外贸支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针对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外贸出口明显下滑的情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出口发展的调控政策,并确定了下一步继续稳定外需的6项措施。下半年,随着各种外贸鼓励政策的实施与落实,外贸企业资金紧张情况将得以缓解,相关出口费用下降,对外贸易信心得到提振。政策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部需求萎缩影响,促进未来出口产品海外市场份额增加。
三是出口先行指数略有回升。中国5月份PMI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已升至扩张区间,10个月来首次站到临界值之上,6月该数值继续上升,达到13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5、6月份的PMI出口指数分别实现50.1和51.4。同时服装、家具、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行业订单显著反弹。出口先行指数回升预示未来出口形势将趋于好转。
四是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一方面,在世界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新兴经济体形势恶化的背景下,中国目前经济增长情况好于其它国家,基本面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上行压力。另一方面,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将在本轮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中国市场成为海外资本投资首选市场之一,这对人民币升值造成一定压力。如果未来汇率上升,可能阻碍出口回暖。
趋势展望: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降幅将呈现收窄趋势
在外需企稳、政策显效、价格回升等因素影响下,预计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降幅将呈现收窄趋势。
1、出口降幅减小。本次出口急剧下滑,本质原因是世界经济衰退引发全球需求锐减,而不是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品质等比较优势丧失。下半年美国经济运行有望触底企稳并带动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国际市场需求将有所恢复。尽管目前仍然存在短期抑制出口增长的因素,但我国外部需求严重萎缩局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加之中国支持出口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预计下半年出口下滑将日渐放缓,其中需求弹性较大的机电产品出口减速幅度有望缩小。
2、进口需求改善。国家前期扩大内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宏观经济触底反弹,政府采购力度加大,内需企稳将有利于进口回暖。此外,去年三季度我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达到峰值,此后快速回落,受去年同期价格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我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将稳中趋升,由于价格因素导致进口名义增长下滑的趋势将有所减轻,名义增速将逐渐向实际增速靠近。
综上所述,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下降幅度将减缓,全年预计下降17.5%左右;进口降幅较上半年明显减小,全年下降16%;贸易顺差规模维持在2200亿美元左右。
六大对策建议
(一)积极落实已出台外贸政策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外贸政策重点可以放在将前期优惠政策“发挥好、贯彻好、落实好”上出口企业度过难关,保持外贸稳定运行。
(二)推进出口退税制度化建设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经过多次调整后,除“两高一资”商品外,目前大部分产品已经接近全额退税。建议下一步,一是细分出口产品税号,按照结构优化原则,除“两高一资”产品外,对其他所有商品实施全额退税。二是借鉴发达国家在出口退税方面有益的制度性安排,通过法律手段,将出口退税政策转化为一项固定制度,逐步建立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出口退税制度体系。最终通过出口退税制度安排,达到长期降低企业出口成本企业增加效益,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三)继续扩大出口信贷规模
一是继续加大对具有偿还能力、信誉良好的发展中国家进口企业提供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政策力度。二是扩大国内出口卖方信贷覆盖范围,提高出口信贷在一般贸易中的比重,着重支持国家重点推动的大型机电成套设备出口项目、装备制造产品出口项目。
(四)增强汇率机制灵活性
一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可以考虑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汇率波动状况,调整目前货币篮子中各主要币种的权重,增加欧元、日元等世界货币比重,逐步改变当前人民币实际走势盯住美元的局面,减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压力。二是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建议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中间价浮动区间,在更加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三是加强区域内贸易——货币合作,扩大双边货币互换规模和适用范围。
(五)坚决贯彻外贸多元化战略
一是加强区域间贸易合作,加快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体系建设。未来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俄罗斯、印度、东盟等国家与地区的贸易单边与多边合作,建立区域范围内贸易互动与稳定机制,同时建立区域内部金融合作体系,推动东亚地区货币——外储——金融系统建设,增强10+3框架凝聚力。二是鼓励企业拓展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利用国外企业因金融危机收缩业务的契机,结合中国企业竞争优势,尽快抢占细分市场。三是推进与资源、能源储备丰裕国家双边互惠贸易活动。
(六)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一是坚定、明确阐明中国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阻碍贸易自由化进程,同时对实施贸易保护的国家进行威慑、警告,使其在实施相关贸易保护行为的过程中有所顾忌。二是对于其他国家擅自直接或变相采取禁止、限制、加征关税等影响中国正常出口贸易的行为,以及其他国家通过倾销等方式向中国输入商品的做法,考虑对其采取报复性措施,如征收报复性关税,限制该国相关产品进口,控制进口配额等。三是倡议国际有关机构对世界贸易体系进行改革,特别强调世贸组织要加强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监管。同时充分利用WTO规则,以“增进国际交流,抵制贸易壁垒”为原则,运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政策工具,打击部分国家贸易保护行为。
2011-2012热点新闻事件 (五)
答一、国内热点新闻: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统计局将于今日公布2011年12月及全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会否受翘尾及年关等因素影响再度反弹仍是各方的关注焦点。综合各机构预测,2011年12月CPI涨幅可能不低于4%,2012年1月甚至可能反弹,而全年CPI同比涨幅将在5.4%左右。
据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11日发布的2011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显示,2011年,我国灾情呈现出灾害多发频发,南方损失较重等特点。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4.3亿人次受灾,1126人死亡。灾贫效应叠加,城市灾害突出。2011年,全国因灾造成的死亡(含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数量超过80%分布于“老、少、边、穷”地区。汛期全国130余个县级城市进水受淹。
昨天,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1-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分析报告》中表示,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经超过了9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3600万户。不过,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新形势要比2008年严峻。报告中同时指出,我国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了诸多的挑战。主要包括:生产经营成本剧增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困难;税费过高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融资问题还未有效缓解;用工结构性矛盾导致企业招工难;企业自身素质和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在昨天举行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针对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问题,发言人刘为民表示,中国同伊朗能源合作与伊核问题无关。刘为民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有着合理的能源需求。我们多次表示,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同伊朗保持着正常、公开、透明的能源和经贸合作,这与伊核问题没有关系,不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不应受到影响。
二、国外热点新闻: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9日报道,两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透露,美国总统奥巴马计划设立一个特别小组,监控中国可能存在的贸易、商业侵权行为。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美方会在大选年中对中国发起更多挑战,而两国的关系可能会进入一个困难时期。《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这个特别小组将会对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产生重要的政治影响。这表明奥巴马将会对中国发起更多挑战。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11日在莫斯科表示,俄罗斯愿意继续与美国和北约就反导问题进行对话,但希望对方能听取俄方意见。里亚布科夫当天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说,俄罗斯希望能与美国和北约在反导问题上达成协议,但要达成协议需要互相听取对方意见并找到能兼顾双方利益的解决办法。
据外媒报道,由于投资者预期今年3月底前希腊将会得到关键的援助资金并继续偿付债务,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购入希腊3月份将到期的政府债券。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A ngelaM erkel)一直努力推动希腊债务互换协议达成,并不断强调私人部门债权人应当作出牺牲。默克尔与IM 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10日在柏林会面,希腊债务互换计划是重要议题。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酷斯法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经济学新闻热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