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 1、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 2、水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 3、水利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文提供多篇内容参考,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
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一)
答水利信息化—水利现代化重要标志
长期的水利实践证明,完全依靠工程措施,不可能有效解决当前复杂的水问题。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拓展水利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增加水利的科技含量、降低水利的资源消耗、提高水利的经济效益是新世纪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
水利信息化是提高防治洪涝干旱灾害、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水利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传输的时效性,提高预测和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设施的效能。
此外,水资源合理配置、防污治污工作的开展和决策需要水量、水质和水工程等多方面信息的联合决策,迫切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为水资源调度、合理使用以及保护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新的治水思路的需要。水利工作要从过去重点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转变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更为注重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要从过去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转变为在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更为注重非工程措施的建设;要从过去对水量、水质、水能的分别管理和对水的供、用、排、回收再利用过程的多家管理,转变为对水资源的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水利信息化是实现上述转变的重要技术基础。
水利信息化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客观上要求政府部门广泛获取、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更好地管理复杂的政府事务,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联系,使社会各界有效监督政府的工作,达到改进服务的目的。水利各级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同样需要水利信息化来实现职能转变。
水利信息化是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水利信息化对于建立包括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在内的节水型社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资源共享,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发西部缺水地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也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董文虎
<正> 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逐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服务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一个接一个地被推到了现代社会的前台,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现代社会文明最强有力的推动力。当前我国水利建设正处在传统水利发展的历史时期,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各省、市水利部门的共同目标。江总书记明确指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的。
水利信息化--为水利现代化架桥(之二)
新世纪,新形势--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面临难得发展机遇
汪恕诚部长曾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把水利信息化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新世纪水利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全社会广泛关注水利工作,治水新思路日臻完善,并以此为指导展开了许多重大实践活动,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同时,国家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以水利信息化建设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已成为行业内的一项共识。特别是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依赖关系,为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在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新的治水思路指导下,1996年水利部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制定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
《纲要》根据国家信息化的方针和原则,结合现代水利工作的实际需求,形成的总体思路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编制“十五”计划的建议精神和《全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结合水利事业主要属于社会公益型事业和水利管理实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特点,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按照“统一规划,各负其责;平台公用,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分步建设”的思路,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地位相适应的、能有效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信息化体系,以推进水利行业的技术优化升级和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纲要》提出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近期目标是:从现在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水利系统的水利信息网络,全面开发水利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一批水利基础数据库,健全信息化管理体制,形成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框架,全面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通过水利信息化,将重点建成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全国水利政务信息系统、国家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农村水利水电及电气化管理信息系统等,并部署实施其他应用系统的建设。同时建立水利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水利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纲要》还提出在七大流域机构、经济发达省份、国家重点工程、大城市率先实现水利信息化。到2010年,全面完成全国水利信息公用平台的建设,建成全国水利信息网络,全面完成10个应用系统和安全体系的建设并投入运行,在水利系统基本实现信息化。 记得给满意
水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二)
答狭义的水利经济学着重研究水利建设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广义的水利经济学则除此以外,还研究水利建设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水利建设内部的经营管理等问题。根据需要,它主要研究下列问题:
①水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②水利事业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③水利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及各项不利影响的估计方法;
④水利建设方案的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方法;
⑤综合利用水利工程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⑥水利工程的施工和水利工程经营管理的经济问题;
⑦水库移民、土地淹没赔偿的经济问题;
⑧流域、地区水利开发及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优化规划问题;
⑨水利工程收费的原则和方法;
⑩水利工程基建投资筹集方式;水利事业和水利建设的管理体制问题。由于水利经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因此各国学者对其研究内容的看法尚不完全一致。
水利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
答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各国水利经济学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中国的水利经济学,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吸收各国经验的合理部分,结合中国的情况不断加以发展。
①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原则为指导,包括:多种所有制并存,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行在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尊重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引进竞争机制,鼓励横向联合;按劳分配,责权利结合;提高经济效益等。
②对水利建设实行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的方针,并全面考虑社会、环境和政治效果。
③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资金的流通周转,减少资金积压。在进行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时,要将不同的资金按复利公式折算为同一时间的数值,进行比较。资金的折现率,按资金供求情况及建设项目的性质,由国家合理确定。
④正确估算水利工程费用和水利工程效益。对完工以前的建设投资和完工以后的每年运行维修费,以及可能取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应进行正确的估算,以避免重复、遗漏、夸大、缩小等现象。
⑤水利建设项目要经过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以评价其可行性。对于非赢利的水利工程以经济分析的结论作为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水利工程经济分析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工程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对国家的效益,以评价其经济可行性。由国家给予的补贴和向国家交纳的税金等,都被视作内部的转帐支付,不计入效益或费用。但在计算费用和效益时要用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和影子汇率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利工程财务分析是从工程投资者的局部角度,按实际收支的账目考察盈亏状况和投资偿还能力,以评价其财务可行性。
⑥采取效益费用比、资金内部回收率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以投资回收年限、投资利润率等作为辅助指标。
⑦对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成果,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以了解由于工期、价格等因素的估计误所产生的影响。
⑧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应采取合理方法进行投资分摊,并通过协商确定各目标的分摊比例。
⑨对流域或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规划,采取优化技术,以寻求最优的组合方式、最优的修建次序以及最优规模和最优运行方式等。
⑩对各项水利工程所提供的产品(如供水供电)和服务(如改善航运和除涝),应在核算成本的基础上,考虑支付能力及公平原则,向收益明确的对象收取费用。对于大范围受益不明确的对象(如防洪保护或水质改善),则作为公益事业,由国家负担其费用。 一,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包括国家或地方财政拨款、国内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以及受益企业或个人提供资金、材料、劳力等办法。
二,对地区之间、各部门之间和各部分群众之间的水利利害关系问题,应本着互利互助、公平合理、尊重历史、照顾困难的原则,按经济规律妥善协商解决。
三,在水利事业内部,在水利建设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各个环节,广泛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使责权利结合、鼓励各方面的积极性,以提高经济效益。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水利工程经济学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酷斯法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