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诈骗案件存在的困难 江苏1500余名老人被骗近20亿,我们该如何警惕这种骗局?
- 1、江苏1500余名老人被骗近20亿,我们该如何警惕这种骗局?
- 2、养老行业开始出现“金融化”的苗头,如何面对养老骗局?
- 3、预售养老床位却成金融骗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乱象?
本文提供以下相关文章,点击可跳转详情内容,欢迎阅读!
江苏1500余名老人被骗近20亿,我们该如何警惕这种骗局? (一)
最佳答案近日,江苏集中化判决5起养老诈骗案,被害老人达1500名,涉案人员数额达到20亿人民币,19名被告方被各自被判无期至6个月不一有期徒刑。5起诈骗案子中,有被告以家居养老服务、艺术品投资之名,吸收老年人变成企业vip会员,市场销售养老商品执行诈骗;也有被告将不正规的新项目包装设计成投资理财产品,在评书机里入录保健产品详细介绍,假冒电台广告,根据仿冒的投资分析师宣传策划项目投资等方法,蒙骗老人掉入诈骗陷阱。
近些年,以“养老”之名骗术层出不穷,发生“以房养老”“养老投资理财”“免费旅游”“药到病除”这些乱相。养老诈骗,不但危害老年人“钱袋”,还严重危害其身体健康乃至性命。2022年4月,中央政法委等12单位创立了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进行历时一年的专项整治。本次江苏严查养老诈骗违法犯罪便是对该行为的深层次贯彻执行,切实保障了老年人合法权利。5月21日,最高法再度表明,全国法院打压整顿养老诈骗专项整治调度会进一步明确了分阶段总体目标和每日任务,人民法院将把打压光芒指向以给予“养老服务”、项目投资“养老新项目”、市场销售“养老商品”、声称“以房养老”、代办公司“养老商业保险”、进行“养老一对一帮扶”等之名,损害老年人合法权利的各种诈骗违法违纪。
不断以高压态势依法惩治养老诈骗,果断斩掉伸到老年人的“黑恶势力之手”,产生“不敢骗”的优良趋势,是十分立即也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也需要见到,相互配合反诈,根据防诈,完成“不可以骗、骗不了”,一样也刻不容缓。
本次“江苏1500多名老人上当受骗近20亿人民币”一事,引起诸多网友强烈反响。文旅产业中国舆情分析报告表明,34.62%的人对平均上当受骗100多万元觉得诧异,26.92%的人表明老年人上当受骗事情高发,23.08%的人期待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惩处,11.54%的人期待老年人们能以此为戒,3.85%的人对坑骗老年人的方式表明恼怒。从这一剖析看,政府部门之手和销售市场之手怎样保证更充足更高质量的养老商品,制订维护老年人交易的防护现行政策,让老人们对“养老”骗术视而不见,一样是一种反诈构思。
在养老服务层面,老年人在年纪、健康状况、经济发展标准、文化水平等领域具有较大差别,对养老服务的要求也各有不同。这就必须创建一个多层面的保障体系,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方式,对于差异要求老人设计方案不一样的服务,既确保老有所依,更激励老有所为。
在现行政策维护层面,不仅在收入分配、养老确保、医疗服务等有关体系和现行政策层面给与相对应的配套设施适用,也需要在老年人交易合法权益维护上下大力气。近日,深圳市公布《深圳经济特区消费者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其中有关老年人买保健品可“7日无理由”的要求,便是一个有利的措施。那样的措施何不扩张到养老服务行业。
总而言之,对养老的反诈防诈,不可以把养老纯粹当作对老年人的照料,更要当作是推动养老产业升级,发展趋势服务行业的重要途径。提升养老的服务项目级别,才可以真真正正培养生活服务业,才可以让老人们主动避开养老骗术。即然反诈防诈是对养老产业链的推动,那麼就更要加强养老商品的提供。
养老行业开始出现“金融化”的苗头,如何面对养老骗局? (二)
最佳答案我觉得要面对这种现象首先要从根源上找问题,那些老人为什么受骗受骗的流程是怎样的,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后我们才能有解决方案。
老人受骗原因:
1、具备受骗老人调查,部分老人知道自己是被骗的,并且只有骗子才愿意听自己说话。儿女们工作都非常忙,和骗子聊天已经成了他们唯一的情感寄托。
2、文化教育相对不高,又赶不上时代步伐,骗子只要稍稍弄点有技术含量科技产品,他们便信以为真。
3、大多数骗老人的骗子觉得老人被骗留不下证据,就算发现自己被骗后也只能干着急。
受骗的流程:
第一步:有人做宣传,当老人受骗的导火索。让老人接触到名为“以房养老”的理财形式,即完全没风险,就是将房子拿去小贷公司做抵押,抵押到的钱交给代理人做理财,不妨碍房屋自住,也不妨碍出租,小贷利息由代理人还,每个月给老人3%利息,一年期满后本金退回,再把房子赎回。多次劝说老人,让老人动心。
第二步:不让家人知道是圈套。在老人动心时,骗子对老人特意嘱咐不要让家人知道,老人也心想:“家人知道后会不同意,等挣到钱再告诉他们,不大家都高兴嘛。”出于这种心理就会误进骗子设计好的圈套。
第三步:不熟悉所签文件是陷阱。一般骗子会对老人说为了不让他们麻烦先签一个委托书,之后就坐等数钱。但是实际上就是签署自己房子的过户合同。
第四步:过户给钱是最后稻草。最后放贷人会给老人账户上打钱,让老人以为这是他自己赚到的钱。
第五步:房子被卖才如梦初醒。之后,老人只在前两个月收到骗子所给的理财利息,后骗子便不再给理财利息,从电话敷衍到人消失。而放贷人的催债电话越来越频繁,直到有新的买家上门敲门准备收房时,老人才会发现这是个骗局。
面对养老骗局的解决方案:
1、不贪小便宜。
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只有梦里才可能发生,骗子往往都是利用人们老人好贪小便宜这一点,才能多次行骗成功。
2、不听信“托儿”的话。
像“千万不要和您朋友说,说了他也会弄”“怎么也不要和家人说,以后赚了大钱再告诉他们”这类话,是诈骗分子们惯用的伎俩,老年人要消除跟风心和贪财心。
3、遇事多商量、多求教。
相信家人朋友,遇到房产等重大财产处理时,最好别一人做主,俗话说“旁观者清”“兼听则明”。
4、多看法治类节目。
家人要把平常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的典型案例告诉老人,经常和老人交流,加强防范。老人平常也可多看看央视《今日说法》等法治类节目,增强法律意识。
预售养老床位却成金融骗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乱象? (三)
最佳答案 父母养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到老,父母老后抚养他们是子女的义务,如今,养老院的建立让子女赡养老人占了便宜,在养老院里,老人会有各反面详细的照顾,里面还有同龄老人,可以一起聊天下棋来休闲娱乐,打发时间。养老院为老人提供了养老服务的各种措施。可如今,预售养老床位却成了金融骗局,这是为何呢?
“如何看待养老骗局?”这一话题在1月29日登上微博热搜,引起了网络关注和热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是益阳当地一家名叫纳诺的老年公寓企业,开展养老公寓房产业务,通过当地通过媒体报道、领导莅临、庆典活动等各类宣传形式,向老年人推销预定或预售养老床位。然而事情却并不简单,背后却是层层套路:3万元预定一个养老床位……钱存得越多,之后入住折扣越大。于是不少老年人投入3万,5万,11万,29万,甚至有老年人投入了全部积蓄。直到2020年7月17日,纳诺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侦查,才撕开了一道口子,原来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金融骗局。近几年在上海、成都、北京、太原、无锡等全国多个地区都频现老年公寓项目陷阱,而且涉案金额巨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个问题值得引发大家的思考,如今人口老龄化和平均寿命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至2035年,中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第二波高潮,因此,养老服务行业将迎来很多的发展机遇,但目前养老服务行业还存在诸多乱象有待整治和规范,养老产业是一个具有社会效应、产业效应、经济效益的系统性产业,参与角色众多,需要各环节紧密合作和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推动养老行业更规范发展,减少如养老公寓骗局等乱象发生。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酷斯法希望养老诈骗案件存在的困难 江苏1500余名老人被骗近20亿,我们该如何警惕这种骗局?,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