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经济;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
- 1、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
- 2、丝绸之路经济带五通指什么
- 3、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什么经济带
- 4、丝绸之路双方经济交流特点是什么,反应了什么问题
- 5、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有哪些?
本文提供多篇内容参考,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
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 (一)
优质回答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下:
1、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运往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地,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外来文化和思想。这种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推动社会进步:丝绸之路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推动了科学技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和发展。这些交往和交流不仅提高了各国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维护国家安全: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增强了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实力,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4、传承文化遗产:丝绸之路沿线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古迹、文物、民俗等。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对于研究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丝绸之路的来历: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狭义的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或洛阳,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起点是以国都为准的,西汉时期起点在长安(今西安);东汉时期起点在洛阳,期间丝绸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欧洲。魏晋南北朝有洛阳、长安、平城、邺城等多个起点,还一度以建康为起点。
隋唐为大唐西市、开远门和隋唐洛阳城;北宋为开封。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元、明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丝绸之路经济带五通指什么 (二)
优质回答1、丝绸之路经济带五通指的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以及民心相通。它们分别可以使各国更好的交流合作,并降低贸易、流通成本,奠定民意和社会基础,并提供便利。
2、2013年左右,国家主席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加强“五通”的观点,这“五通”指的就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以及民心相通。加强政策沟通可以让各国充分的交流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加强道路联通则可以为各国人员的往来及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加强贸易畅通则可以通过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加强货币流通则可以降低流通成本,加强民心相通可以为合作奠定民意和社会基础。
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什么经济带 (三)
优质回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先做起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1、加强政策沟通。
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2、加强道路联通。
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尽快签署并落实这一文件,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我们愿同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3,加强贸易畅通。
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
4、加强货币流通。
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在本币结算方面开展了良好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一好的做法有必要加以推广。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
5、加强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上述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丝绸之路双方经济交流特点是什么,反应了什么问题 (四)
优质回答互通有无、互利互惠,新时代各国各地区人民对共享全球经济发展的成果的愿望,这一战略构想为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时代背景: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尤其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合纵连横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无疑将大大增强中国的战略安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自贸区,高铁战略等都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由于东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经之地,将是新海丝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而中国和东盟有着广泛的政治基础,坚实的经济基础,21世纪海丝战略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
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携手开创了"黄金十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举办十年,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延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抗击重大灾害中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局面。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以自贸区升级为标志,关系已进入成熟期,合作已进入快车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重要推力和载体,将从规模和内涵上进一步提升双方贸易政治关系。
随着美国经济模式向出口推动型转变,亚太多国均面临出口市场萎缩的巨大压力,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已成为共识。
国际背景: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开始凸显,政治地位也明显提升,并被看做下一个超级大国。因此,美国在建立"两国集团"(G2)或中美国(Chimerica)的愿望落空后,转而实行"重返亚太"或"转向亚洲"(pivot to Asia),并在2013年调整为"亚太再平衡"。客观地看,再平衡政策是盎格鲁撒克逊的传统地区战略,迥异于冷战时期的对苏遏制战略。但从安全与经济角度看,中国显然是美国再平衡的主要对象。
国内背景:
经济方面,2008年11月推出的"四万亿计划"负面效果日益凸显:大量产能过剩,银行不良贷款率明显增多,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外汇储备增势难止。从政治与安全角度看,对中国来说,海上的周边国家包括韩国、日本、南海沿岸国家。中日未来几年大幅度改善政治与安全关系的可能性不大,中韩之间提升政治与安全关系的空考虑到欧美经济复苏缓慢、市场饱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需要培育与开发欧美以外的市场以保持外贸增长,转移过剩产能,减少外汇储备。在周边国家实施这些计划,让他们进一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无疑是双赢的选择,值得优先实施。外交与安全领域,也需要突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构筑中国自己的安全空间与机制,而从周边开始同样是现实选择。
基于上述考虑,新一届中国政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由主席在2013年9月初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涵盖近30亿人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10月初在他访问印尼时,提出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在10月底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今后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工作思路与实施方案。
因此,"一带一路"是中国作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大国,在崛起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针对大周边地区而实行的一项中期战略,旨在和平地突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这一"战略紧身衣",由近及远地构筑涵盖大周边的区域性政治安全经济网络,其中经济是领域重心,小周边是区域重心。
综合论之,中国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原因为: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4、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有哪些? (五)
优质回答中国—西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从涵盖的领域来看,既包括能源、家电、农产品等国家利益中的实体部分,也包括科技、文化、教育、民间交往等比较软性的部分。双方交流的领域和范畴要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扩展。
从发挥的功能来看,既包括日常的交流、对话、合作,也包括在发生紧急事态甚至经济危机情况下的沟通和危机管理机制。中国—西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应该是双方形成的合力,核心是彼此的相互认同感以及相互需求的程度,是伙伴关系的合理延伸,因此,中国—西亚之间的互信程度和需求状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效至关重要。
中国—西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内容:
中国—西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不能只等同于进出口石油、矿产,必须要有更加丰富的内涵。除能源领域外,应努力扩大双方合作领域,诸如农业合作、制造业合作、金融合作、人力资源合作等,合理利用双方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缺乏及人口增长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西亚各国粮食、食品、蔬菜等的进口贸易额不断上升。以沙特阿拉伯为例,它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谷物、乳蛋、蜂蜜及其他食用动物产品、活动物、食用水果及坚果等。其中,谷物是沙特进口最多的农产品,其进口增长自2001年以来逐年递增,到2009年,其谷物进口额为33.8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进口额的31.3%。
在西亚各国农产品市场中,美国、巴西、印度和法国占有的市场份额较高,它们是西亚的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美国、巴西和印度稳居前三名,美国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数年来占据第一位,中国农产品在西亚各国市场占有率较低,排名靠后,双方农业领域的合作也相对滞后。因此,中国需要详细了解西亚各国的食品法律、标签要求和市场准入限制。
在西亚国家,一些商品的进口因宗教、卫生和安全等因素而被加以禁止,如法律禁止进口不符合伊斯兰教规定的产品及含酒精类饮料、酿酒设备、肉类产品。此外,还要求家禽和家畜肉类产品装载时附带额外的健康证明,以说明出口到该地的屠宰动物并没有喂食促进生长的激素。
此外,双方在水产养殖、防治土地沙漠化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应该继续加强农产品信息、科技研发、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交流。
日用消费品也应是中国与西亚各国可以进一步关注的热点。除了石油及石油衍生产品,西亚各国其他大量商品大都依赖进口。中国经济这些年快速发展,由于价格优势,原来以消费欧美产品为主的西亚阿拉伯国家消费者已渐渐地接受中国商品,比如家具、鞋子、服装、文具、箱包、袜子、小五金、电动工具、大小家电、强化地板、洁具等。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丝路经济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酷斯法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