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是民事还是刑事
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生了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的方式进行化解。但除了劳动纠纷外,日常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争议是劳动者不能通过劳动仲裁委解决的,今天就其中常见的一些情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个别劳动者退休时发现自己的养老金发放的金额不对或者没有及时发放,或者劳动者失业金没有及时发放等等情形,当这些情形时出现,劳动者不能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而是应该提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另外,涉及到公司补缴社保或者追缴社保的纠纷也不能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可以通过直接向人社局投诉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如果是因为劳动者退休后因为用人单位没有参加社保导致不能享受养老金的情况,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部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可能会涉及到公有住房产权转让和分配的问题,在转让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不属于劳动纠纷,不能通过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当劳动者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能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可以申请重新鉴定或者提出行政复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四、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双方构成的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因此,当两者之间发生争议时,不能通过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方式解决,但可以就具体的问题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进行解决;
五、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一般为劳务关系,当两者之间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
六、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属于雇佣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双方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进行解决;
七、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向劳动者出具工资欠条的。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并向劳动者出具了工资欠条,劳动者以此要主张权利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能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
八、劳动者根据《仲裁法》第16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程序的。用人单位因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事项和劳动者达成调解协议,劳动者依据调解协议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被裁定终结督促程序的,可以直接持调解协议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
九、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公积金产生的争议。劳动者因为用人单位未缴、少缴公积金所产生的争议,可以通过跟用人单位协商或者通过向住房公积金中心投诉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十、公司筹建未成功且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争议。发起人筹建公司,如果公司筹建不成功,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如果发生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如果公司筹建成功,在筹建期间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十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达成的赔偿协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因为劳动纠纷达成了赔偿协议,在履行赔偿协议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不能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外国人未办理相关就业手续所产生的争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必须要办理就业手续,未办理手续的,不属于劳动关系,发生劳动争议的,不能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十三、用人单位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产生的用工争议。双方构建的是劳务关系,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发生争议不能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但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十四、劳动者要求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改正的。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产生争议,可以通过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的方式解决,不能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十五、劳动者向行政部门寻求救济后的。部分地区要求,劳动者向行政部门寻求过救济后再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比如深圳地区;
是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争议后不能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常见情形,劳动者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先加以判断,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以合适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关注我,每天上下班路上学习一个有用的法律小知识。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酷斯法关于劳动纠纷是民事还是刑事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