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古语!经济用古语怎么说
- 1、谁知道“经济”一词中“经”和“济”分别的意思?
本文提供以下相关文章,点击可跳转详情内容,欢迎阅读!
谁知道“经济”一词中“经”和“济”分别的意思? (一)
答经济这个词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就有。《周礼》中有“经帮济国”,《尚书》中有“经帮”,“济民”。在汉代有“经帮”,“济世”的 用法。它们的联用始见于隋人王通的 《文中子。礼乐》,其中有“皆有经济之道”一句,称赞古代的一些统治者。大家有否听过一副对联:文章西汉双司马,南洋经济一卧龙。意思则是若数文章写的最好的人当论西汉时的司马迁和司马相如,而最会治理国家的人当数诸葛亮了。
但中国古代的“经济”一词指得却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经济。中国古代有关经济方面的比较系统的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当时有关宏观方面的经济思想叫做“富国之学”,它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是治理国家学问的一个部分。而微观经济活动,如个人的谋生,商贩工匠的经营等的思想,被称为“治生之学”,但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很不发达,留下的文献资料也很少。
那么,为什么又会有经济这个词呢?那得从国外说起了。西方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希腊文中,原有Vouos(家庭)和Oikos(管理)这两个词。色诺芬将它们联成一个词:Oikovoui作为他的一本著作的名称,这本书就是著名的《经济论》。色诺分在他的书中总结了奴隶主管理生产的经验,后来古罗马思想家贾图的 《论农业》一书中将他的这种思想表现得最为典型,他提出:
1. 给干轻活的努力大粮食要比干重活的少
2. 冬天(农闲)给的粮食要比 夏天少
3. 用葡萄渣给奴隶酿酒喝,而不应该丢弃
4. 每隔一年给奴隶发内衣,旧的要收回拼成褥子
5. 奴隶应该做工和睡觉,下雨天也应当作室内的活,这样他们才不会去偷窃和犯罪
6. 生病和年老的奴隶应该赶快卖掉
当罗马国力衰落,不能通过战争来大量获得奴隶的时候,有些学者又提出太重的活最好租给奴隶去干,这样可以提高积极性,对多子女的女奴要给予优待,等等。由此可见,当时的经济学说都是赤裸裸的在为奴隶主服务。
由于古汉语中的经济一词并不非今天的意思,因此色诺分的《经济论》一书被翻译为《家政学》或《家计学》之类的书名。19世纪后半期,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翻译这本书的时候,借用古汉语中原有的“经世济民”一词,将书名译作“经济”,这种译法流入中国,致使中国学术界也使用了日本的译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今天,“经济”是个多义词,它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含义。概括起来大概有四个方面,我们来看看书:
一、 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社会的经济基础。
二、 经济指获取和使用财富的活动,如:他家的经济条件很好。
三、 经济指节约,效益。如:这个更经济实惠
四、 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泛称,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
而在现代经济学中,经济通常被表述为“资源配置”问题。这种表述实际上包含了我们所说的经济一词的多种含义。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生存于发展。生存和发展就是不断用物质产品或劳动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需求来自于人类的欲望,而欲望的特点就在于无限性,即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一个欲望满足了,新的欲望又会出现。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中文里这句话有些贬义,但若是反过来想,人心要是满足了,社会还会发展么?正是欲望的无限性推动了人类不断去追求,去探索,这才有了社会的进步。
人的欲望要用物质产品来满足,而物质产品又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但谁都知道,自然赋予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的无限欲望而言,资源量总是有限的,不足的,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当穷国政府为把有限的财政收入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教育而争论不休时,富国政府也在为把收入用于国防还是社会福利而发愁;当穷人为一日三餐担心时,富人也正在烦恼今天是打桥牌还是高尔夫。这些都是资源稀缺性的不同表现形式。
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每一个人都必须作出选择。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而经济问题就是这样的一种选择。解决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而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们称为资源配置问题。人们必须考虑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并使这种配置最为合理而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简单的说,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
综合经济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那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经济是指——人们在一定生产关系之下所进行谋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和相互提供服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明白经济类古语!经济用古语怎么说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酷斯法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