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斯法律师网,一个集结国内知名律师的法律咨询网,为各地法律提供免费律师在线咨询服务,不在担心找不到好的律师,为您解决法律问题。

诈骗公司员工不知道的怎么量刑;诈骗公司的员工不知情

2024-05-03 08:45 分类:经济犯罪 阅读:
 

诈骗公司员工不知道的怎么量刑;诈骗公司的员工不知情

当事人咨询:

我一朋友之前上班的公司被涉嫌合同诈骗,我朋友之前是那里的业务员,他被拖欠了几个月工资,提成也没拿到,后来老板和总经理被抓了,他的直接领导取保候审出来了,他没有接经侦那边通知他去问询的电话,后来警察把他带走了,这种严重吗?

我的回答:

谢邀,作为前经济、职务犯罪部检察官,现律师,比较系统地回答下你吧。

首先,主观不知情与打击扩张问题。先说下合同诈骗这个罪吧,量刑的逻辑基点是罪名,不同的罪名在立法体系中被赋予了极其微妙的定位。这个案件是公司涉嫌合同诈骗而不是公司涉嫌诈骗,注意,不要小看两个字的差别,会对案件走向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为什么?因为签署合同相对来说具有秘密性、层级性,如果是普通诈骗,公司的每一个经营环节都在掩盖其真实目的,往往必须互通信息才能完成整个犯罪闭环,而合同诈骗不同,其主要实施的手段是以合同为媒介,换句老百姓能理解的大白话,就是合同在促成交易上面产生了80%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底层员工不知情在司法实践中确实是存在的。再回到主观不知情这个要点上来说,这个点是常见的辩点,但往往庭审效果并不是很好,换句话说,合议庭因主观不知情而判无罪的案件占比还是较小的。往往一个案件开庭,涉案人一上来就说自己不知情,因为主观心理活动只有自己知道,这个时候大家往往会认为主观证明会陷入僵局,但并不是,我国很早就确立了客观推主观的司法制度,往往会通过证人证言、客观书证、聊天记录等等来映射主观。逻辑再往后推演,公司类犯罪,比较麻烦,办案不仔细的话,会存在打击扩大化的问题,控方的逻辑往往是,你们在一个公司,天天在一块工作、吃饭、聊天、做业务,要说完全不知情,可能有些说不过去,但也不排除有些大学生刚实习一两天公司就被查处了,主观上确实不知道,尤其是合同诈骗这种罪名,签合同都是上层签署的,这种情况下,理论上应该将这类角色剥离出来,但实践中处理的比较粗糙,这是确实会存在的现象。

其次,强制措施的风向性。从你所反馈的信息来看,直属领导被取保候审,这是个比较积极的信息,可能公司犯罪的数额较小或情节并不是很大,如果只是公司的底层马仔,被取保的概率也比较大。但话分两头说,按照常规的办案思路,如果被取保,没有收监,大概率是判缓刑,但取保候审新规在上个月发布了,基本逻辑是即使重罪也可能被取保,即使被取保也可能被收监,也就是说,依据强制措施作为判断刑期的锚点时代已经结束了,有人会说,这新规上个月才发布啊,其实不是,这一年多都在提倡少捕慎诉少监禁这个精神,所以,依据你所提供的强制措施来判断风向可能不准确了。

最后,共犯轻型化问题。从你所反馈的信息来看,他应该属于公司的末端角色,要特别关注“末端共犯轻刑化”问题,我把这个点比喻成重刑犯罪的唯一曙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刑法上一直有一个精神叫“罪责刑相适应”,这句话一般老百姓心中也有,就是“天塌下来有个高的人顶着”,这种精神也是法律的光辉所在,你不能搞一刀切,有些团队末端成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因就业窘境,就被卷进入了,才干了几天,你就套共犯原理定罪可以理解,但再判重刑就极端化了,说不过去的。同时,法律毕竟是一个体系化的设计,既然定罪时会存在扩大化,那量刑就不能再扩大化了,通过对这些团伙末端人员量刑上进行从轻,会有效调和定罪扩大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最终达到一种平衡态。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诈骗公司员工不知道的怎么量刑的信息了解不少了,酷斯法希望你有所收获。

涉嫌参与诈骗怎么定罪,涉嫌诈骗定什么罪

被迫犯罪会判刑吗,被迫是啥意思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