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经济纠纷的所在地
山塘河上山塘桥,山塘桥边两山塘。
上海西南角,一条有着近400年历史的山塘老街,老街以界河相隔,以石桥相连,北街是上海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南街是浙江嘉兴市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
地相依、水相连,故而业相近、人相亲。
两个村子不仅共享村名,村民之间“跨省”串门也相当频繁。相比之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时却受限于行政区划,“各管一摊”导致矛盾纠纷不能从根子上化解,就像一件未系上扣子的对襟外套。
金山区有5个街镇与浙江省接壤,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些街镇均建立起“沪浙毗邻‘三所联动’工作室”,不断延伸矛盾纠纷化解路径,有效破解跨省矛盾纠纷牵头难、协调难等问题,探索省际毗邻地区矛盾化解“沪浙样板”。目前已累计成功化解各类跨省矛盾纠纷179起,跨省纠纷类“110”警情明显下降。
浙江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有丰富的矛盾纠纷化解经验和做法,上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近年来探索建立“三所联动”机制。友邻携手,是为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这一群众工作“传家宝”历久弥新。
明晰责任义务,社区民警跨省调处
受辖区学校所托,廊下派出所社区民警张斌驱车半小时到浙江平湖,寻找辍学的孩子小邵。
原来,父母离婚后,小邵跟随母亲王女士回到家乡居住,跨省上学之路长达20公里。为了养家,母亲忙于打零工,渐渐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小邵便隔三岔五地不去上学。
由于离婚后分居两省,父母难以形成有效沟通,因此相比一般的婚姻家事纠纷,更加棘手。11月初,廊下派出所启动“三所联动”机制,调解现场除了派出所民警、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员、中侨律师事务所律师,还有小邵母亲居住地村委会工作人员,以及廊下中学负责人。
律师接到这起纠纷调处时有点出乎意料,“不是常见的经济纠纷、邻里纠纷,各方出于对一个孩子的保护和教育坐到一起。”也因此,调解方向和方案经过多次讨论。
“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不受行政区划影响,也不会因为你们不在同一个行政区划而产生意思分歧,双方都应尽到对孩子的抚养义务。”多方协调下,邵先生与王女士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义务,特别是小邵的求学路也得到了保障。
“沪浙两地的家庭矛盾纠纷,具有一定的地域、人文特点,对于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则是基层矛盾纠纷多样化、复杂化的一个缩影。”廊下派出所教导员潘敏介绍,依托“三所联动”带着法律走近这些矛盾纠纷的起点,准确切入不同家庭的需求点,大幅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率。
建章立制,矛盾纠纷从根子上解决
在治安支队民警王惠君看来,建立沪浙毗邻“三所联动”工作室,使这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得到拓展。在长三角警务一体化框架下,两地警方本就往来频繁,而通过建章立制,使警情信息互通互认,不仅使众多矛盾纠纷从根子上得到解决,两地警方还能互学互鉴,提升工作能力水平。
金山区有大量工业园区和在建工地,吸引了不少浙江市民群众前来工作。来自浙江嘉兴市嘉善县的秦先生和李先生合伙承接金山区枫泾镇一工程。然而,李先生私自转让项目后,迟迟未归还全部款项给秦先生。两人在嘉善县多次争吵并在当地报警。
嘉善县派出所将这起警情通报至枫泾镇派出所,“虽然争吵发生在嘉善,但矛盾根子其实是枫泾镇的工程,民警到枫泾镇工地实地走访调查之后,为调解矛盾提供有力依据。”枫泾镇派出所教导员钟伟介绍说,依托“三所联动”机制,将两人请到工作室,多次调解下,最终双方签下了《人民调解协议书》协议,握手言和。
而金山卫派出所调处的一起劳资纠纷案件中,项目方与承包方在赔付工人工伤费用时有较大分歧,“在工程项目中,承包方独立施工发生的工伤,应由承包方承担。”专业的法律服务,促成和解达成共识,也是“三所联动”机制的亮点之一。
“两地合作过程中,见到浙江警方在群防群治工作上有许多好做法,当地群众热心于参与基层治理,这也给上海在坚持法治思维和群众路线进一步深化‘三所联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王惠君说。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解决经济纠纷的所在地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酷斯法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