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无意识地频繁地眨眼睛,是怎么回事?
孩子总是无意识地频繁地眨眼睛,是怎么回事? (一)
最佳答案小儿眨眼为哪般?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 张建良
本来,眨眼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眼保护性反射动作。但有的家生发现自己的孩子常常出现无意或有意的频繁眨眼动作,而且频率很快,不由自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类眨眼已属病理状态,医学上称之为“异常瞬目症”。
患儿瞬目是一种眼睑神经反射,具有保护眼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眨眼不超过15次,但频率太快则属于异常,通过眼科检查可以发现大部分患儿有浅层角膜炎、结膜炎、屈光不正、寄生虫病、睡眠不足等病症。有的患儿有明显的性格不健全的表现,如注意力分散、自控能力差、易兴奋、好争吵及无目的的小动作过多等,这需要对症处理。另一些情况是精神刺激:如学习有压力,心情不舒畅,多见于5-13岁的儿童,这类儿童如果遇有斥责或批评就可出现此现象,父母只要多与小孩沟通,减轻心理压力,情况就会好转。如果患儿除有阵发性的频繁眨眼之外,还表现有挤眉、咧嘴、摆头、歪颈、耸肩、喉鼻作响及异常出声(打呃)等多余动作时,家长往往异常反感,因而训斥不止。这样做不仅不能有效地制止孩子的行为,反而会使患儿的这种行为日趋顽固。是需要循循善诱耐心纠正的。
对于因角膜炎、结膜炎、屈光不正等导致的异常瞬目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对于多数患儿要注重心理治疗,频繁眨眼对眼睛本身并无不良影响,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和忧虑,更不能以谩骂的方式给孩子施加压力,应当注重心理治疗,以良性诱导为主。一旦眨眼发作时,家长可置之不理,听其自然,也可适当安排娱乐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原因不明时,不要盲目用药。平时要给予孩子安排合理的饮食,限制患儿看电视的时间,保持其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生活有规律。
瞬目症状可以认为是视觉超兴奋所引起的一种反馈性防卫动作。长时间近距离面对荧光屏,闪烁不定的荧屏画面和房间的黑暗环境形成强烈反差,增加眼睛调节负担。我们建议,如果发现儿童有频繁瞬目现象,在明确诊断前提下,应停看电视2~3个月。症状消失后,也应限制看电视时间:2~3岁不超过半小时,4~6岁不超过1小时,7~10岁不超过1个半小时。电视机与眼睛距离以2~3米为宜,房间要有适当照明。
只要家长有信心,采取适当的态度和手段,不责骂及恐吓患儿,依靠说理和耐心帮助,相信孩子的异常瞬目现象很快就会消失的。
1、什么是沙眼?
沙眼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眼病,是由微生物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砂粒,故名沙眼。感染沙眼可以延续数年以致数十年之久,其患病和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密切相关。解放前我国沙眼患病约为全国的50%,建国以来沙眼患病已经明显下降,但沙眼仍然是我国当前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据1999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沙眼评估与控制研讨会报告,我国很多地区沙眼患病率仍然高达20%。如安徽沙眼炎症达10.2%,沙眼性倒睫达11.5%。四川沙眼性炎症达20%,沙眼性倒睫为1.2%。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云南、宁夏、海南沙眼患病率更高,因此沙眼被列为视觉2020消灭可避免盲中的五种眼病之一。
2、沙眼有哪些表现?
沙眼感染早期引起不同程度的怕光、流泪、发痒、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眼部不适感,眼睑结膜血管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严重者可侵犯角膜而发生角膜血管翳。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晚期睑结膜发生严重瘢痕,使睫毛向内倒长形成倒睫。睫毛持续地磨擦角膜引起角膜浑浊、白色瘢痕,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
3、如何辨认沙眼?
沙眼有5个主要体征。一个沙眼患者可以同时有一个的体征。WHO已经建立了辨认和命名这些体征的简化分级系统。
⑴沙眼性炎症—滤泡(TF):这是沙眼第一体征,最常见于儿童,有眼红、粘性物、眼痒、眼痛等不适,眼睑结膜面(把眼睑翻过来看)有称为滤泡的小白点。
⑵沙眼性剧烈—炎症(TI):当上眼睑结膜面严重红肿、炎症性增厚使血管模糊时,第二个体征沙眼性剧烈—炎症(TI)就可以被确认。
⑶沙眼性疤痕(TS):经过反复的感染可见第三个体征即眼睑的结膜面出现疤痕体征——眼睑结膜面看起来像白色条纹。
⑷沙眼性倒睫(TT):当疤痕引起眼睑内层增厚和眼睑形态改变时,它向下牵拉睫毛指向眼球,睫毛摩擦角膜,这称为倒睫,即出现第四个体征沙眼性倒睫(TT)。
⑸角膜混浊(CO):如果倒睫持续摩擦角膜,看起来本应清亮的角膜发白,这就称为第五体征——角膜混浊。
4、沙眼是如何传播的?
沙眼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患沙眼者常有眼红和粘性分泌物,并且有时流鼻涕,分泌物中含有沙眼病原微生物,它很容易传播至手指、衣物、毛巾、洗脸用具和其他所接触的物品上,当人们紧密接触时,沙眼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过手指、衣物、物品的交互接触而传播;当苍蝇飞到眼睛上寻找水或食物时则把含有眼分泌物(含有沙眼病原微生物)从一个人携带至其他人。情况均可造成重复感染,从而增加沙眼炎症的严重程度。可见,沙眼的传播与患者的卫生习惯、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5、沙眼病情如何演变?
沙眼衣原体仅侵入睑结膜及穹窿结膜上皮细胞,但引起的病理变化则达深部组织。潜伏期约为5~2日,通常侵犯双眼,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有很多黏液或黏液性分泌物。沙眼性炎症位于睑结膜,开始可见小的略带白色的圆点状改变,大小为0.2~2mm,称其为滤泡。有时尚可见到红色点状损害(乳头)。在有严重炎症时,由于结膜水肿增厚而使血管模糊,更严重者可侵犯角膜而发生角膜血管翳。睑结膜充血、水肿、粗糙、乳头肥大增生急性症状数周后可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感觉眼部容易疲劳。如果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也就是说,沙眼原发感染,愈后可不留瘢痕。但在流行地区,卫生条件差,常有重复感染。原发感染已使结膜组织对沙眼衣原体致敏,再遇沙眼衣原体时,则引起迟发超敏反应。沙眼在慢性病程中,常有进行性发作,可能是重复感染的表现。经过多次的反复感染,加重原有的沙眼血管翳及瘢痕形成,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严重,使睫毛向内倒长,即形成倒睫。内翻的睫毛摩擦角膜,致角膜损伤,加重角膜浑浊,睫毛持续地磨擦角膜引起白色瘢痕,可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除重复感染外,合并其他细菌性感染也使病情加重。
6、沙眼会引起哪些后遗症?
重症沙眼常发生以下后遗症和并发症:
①沙眼性上睑下垂:沙眼感染早期即可出现,上睑提举无力呈欲睡状。在早期是沙眼引起的浸润、充血、水肿而使上睑重量增加和米勒氏肌被侵犯所致。晚期则由于米勒氏肌被破坏、瘢痕形成、失去收缩能力而成永久性上睑下垂。
②睑内翻倒睫:极为常见,由于结膜瘢痕收缩和睑板弯曲畸形,使睑缘向内翻转,而导致睫毛倒向角膜侧生长即倒睫,其刺激角膜引起不适。
③角膜混浊:角膜是俗称的黑眼球,严重的角膜血管翳及睑内翻倒睫摩擦角膜以致角膜溃疡,角膜混浊变白,视力下降。
④睑球粘连:穹窿部因结膜瘢痕收缩而缩短,甚至完全消失,尤以下方穹窿部为显著,当牵引下睑时在眼睑和眼球间的结膜可见有垂直的皱襞,即为本征。
⑤实质性结膜干燥症:由于结膜广泛结瘢,使杯细胞和副泪腺分泌功能遭到破坏,泪腺管闭塞,以致结膜不能被湿润,而逐渐干燥,角结膜上皮发生角化,表现为干涩、刺痒等不适。
⑥慢性泪囊炎:沙眼病变累及泪道粘膜,鼻泪管发生狭窄或阻塞,导致慢性泪囊炎,表现为流泪、流脓或挤压鼻根部大量脓液溢出。
7、沙眼致盲是怎样引起的?
在全世界沙眼是继白内障之后的第二位致盲眼病。沙眼致盲的原因就是由于沙眼对角膜的损害造成的。因为,轻度的角膜血管翳经治疗尚可退化,但严重的血管翳其血管壁已硬化,治疗后会留下瘢痕组织,恒久不退。内翻倒睫刺激角膜上皮,引起表层点状角膜炎和弥漫性点状角膜炎,导致角膜表面新生血管生长。泪液分泌减少使角膜失去光泽,继而变得灰白混浊,角膜上皮角化,呈皮肤样外观。沙眼性角膜溃疡形成后继发细菌感染,可以引起角膜穿孔和眼球萎缩。这些都可能造成严重视力损害,导致失明。
8、沙眼一定导致盲吗?
沙眼一方面很容易感染,另一方面又由于环境、个人卫生习惯可导致反复感染,使得沙眼愈演愈烈,眼部健康每况愈下,沿坡下滑,最终直滑坡底而致盲;其中反复感染是沙眼盲的必要条件,如已染上沙眼,治疗和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在每个阶段都可以防治,阻断其发展,使人们远离盲的危害。
9、沙眼该怎样预防?
预防沙眼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又由于沙眼衣原体常附着在患者眼睛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因此,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保持面部清洁,不用手揉眼,手巾、手帕要勤洗、晒干;托儿所、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睡眠区应进行分隔和通风,应分盆分毛巾或流水洗脸,加强理发室、浴室、旅馆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严格毛巾、脸盆等消毒制度;合理处理垃圾,改善厕所环境,减少或消灭苍蝇,并要注意水源清洁,以阻断沙眼传播的途径,减少感染的传播,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
10、沙眼的药物治疗有哪些?如何用药物治疗和控制沙眼?
抗菌素治疗活动性沙眼感染人群是相当重要的,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沙眼的治疗主要依靠长期局部使用四环素。沙眼衣原体对一些抗生素包括磺胺类药物、红霉素和四环素敏感。四环素眼膏因其价格低效果可靠,因此得到广泛使用。四环素在短期降低炎症性沙眼的患病率和严重性是有效的,但这种治疗被认为是抑制性的,而不是治愈性的,故需长期使用才能加强其疗效。1%四环素眼膏,每日2次,共计6个月。或间断治疗,2次/每日,连续5天/月。或1日/月,连续10天/月,至少连续用药6个月/年。个体局部使用四环素将导致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消失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降低。这将短期降低现存的和严重的眼部感染,而眼外的衣原体感染并没有受到影响,眼部会发生自身的再感染。此外,如果在一个经过抗生素治疗的社区内,不是所有的感染的人得到有效的治疗,则衣原体的传播会重新开始。对于流行地区应采取群体治疗和家庭治疗,即对活动性沙眼的患者群体或个体/家庭局部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患者应附加全身抗生素治疗,最初使用磺胺,但后来被四环素、土霉素或强力霉素所取代。口服四环素:250mg,每天4次,共3周。或强力霉素100mg,每天1次,共3周。对于儿童或孕妇推荐使用红霉素250 mg,每天4次,共3周。最近在冈比亚、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的研究显示,成人一次性口服1克阿奇霉素对治疗沙眼衣原体病有良好的疗效,然而阿奇霉素价格昂贵,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
11、如何治疗倒睫?
治疗倒睫有各种可能的措施,包括如下:
1.拔除睫毛:这是一种简单而价廉的方法,如果因某些原因而不能进行倒睫手术,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2.电解毛囊:这是一种相对简单但需要合适设备的方法,一个2年随访的报告指出,对轻度倒睫,其成功率约25%。
3.冷冻拔除睫毛:同电解毛囊一样,也需要合适的设备并要学习应用冷冻的技术,引起眼睑皮肤的脱色素,其成功率与电解毛囊相似。
4.倒睫手术:手术矫正倒睫是预防沙眼性盲的“最后机会”,并且是最采取的行动。有许多不同的手术方式来矫正倒睫,但有一种手术叫双层睑板旋转术,该手术操作简单,矫正成功率高。
根据信息,对倒睫最好的治疗以手术为佳。拔除睫毛只能短期有效,电解毛囊和冷冻拔除术成功率比较低。
12、如何控制沙眼?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沙眼的四个要素即SAFE战略。SAFE由四个英文字头组成,S=Surgery手术,A=Antibiotics抗生素,F=Facial Cleanliness洁面,E=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改善环境。具体内容如下:
S手术矫正沙眼性倒睫:用双层睑板旋转内翻矫正术使磨擦角膜的倒睫向外翻转,可防止睫毛磨擦角膜进而引起进一步丧失视力,这是有效的预防沙眼性盲的“最后机会”,并且是最采取的行动。
A抗菌素治疗活动性沙眼感染人群:定期检查和治疗活动性沙眼患者是很重要的,活动性沙眼病例1%四环素眼膏涂眼每天两次,用药六周。
F洗面和清洁眼部:增加洗脸的次数以保持面部清洁可有效地防治沙眼,同时要注意毛巾和脸盆专人专用,以防沙眼微生物相互传播。
E环境的改善(水和卫生)以消灭沙眼:改进水的供应、卫生和居住环境(包括垃圾的处理、消灭苍蝇、睡眠区的分隔与通风),能够预防沙眼,这是控制沙眼中需长期进行的最艰巨的工作。
中国网 2002年12月20日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 (二)
最佳答案医生运用视、听、嗅、触等感觉功能以及与病人或知情者交谈,全面了解系统掌握疾病各种相关信息,以探求致病原因、病变部位、病势转归和病证特点,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中医方法。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4种方法,称为四诊。
【儿科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望诊包括整体望诊和局部望诊两部分。
1.整体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四部分。
(1)望神:神,是脏腑功能与气血津液的外在表现,也指意识、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动。神,反映在目光、面色、表情、意识和体态上,故应从局部到整体仔细观察。目为心之使、肝之窍,内通于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察目是望神的重点。
有神:黑睛圆大,目光炯炯,转动灵活,精神充沛,表情活泼,常可逗乐。其面色红润,呼吸调匀,四肢活动自主,此为脏气清灵,气血调和。有神是健康的表现,即使有病,也轻浅易治。
无神:目光呆滞,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疲乏嗜睡,呼吸不匀,肌肉痿软,为有病或病情较重。
(2)望色:小儿面部皮肤薄嫩,故气血盈亏、色泽变化易于显露。色泽即颜色与光泽,皮肤颜色分青、白、黄、赤、黑五种,简称五色。面呈红色,多主热证;面呈白色,多主寒证虚证;面呈黄色,多为体虚、湿盛;面呈青色,主寒、主痛、主惊、主瘀;面呈黑色,主寒证、肾虚、痛证、瘀证、水饮内停。
(3)望形体:应按顺序观察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等部位。凡毛发润泽、皮肤柔韧、肌肉丰满、筋骨强健、神态灵活者,属胎禀充足,营养良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毛发萎黄、皮肤干桔、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神态呆滞者,多为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
头方发少、囟门迟闭,可见于佝偻病。
头大颈缩、前囟宽大、头缝裂开、眼珠下垂者,见于解颅。
皮肤干燥、缺少弹性、伴眼眶凹陷者,为脱水征象。
(4)望姿态:“阳主动,阴主静”。
喜伏卧者,多为内伤乳食;
喜蜷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
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
气促鼻煽,胸肋凹陷,常为肺炎喘嗽。
2.局部望诊 包括头面、苗窍、指纹、二便及斑、疹、痧、痘。
(1)舌象:小儿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望诊包括望舌质和舌苔。
舌质:正常舌质呈淡红,不胖不瘦,润泽柔软,活动自如。舌质淡白为气血亏虚。
舌苔:外感初起,病在卫表,舌苔薄白;薄白而干,或嫩黄者,为外感风热;薄白而润者,为外感风寒。
(2)察目:首先观察眼神,若黑睛圆大、光亮灵活,为肝肾气血充沛;眼无光彩,二目无神,为病态;两目凝视,或直或斜,多为肝风内动;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病多危重;瞳孔缩小,多为热毒内闭,见于中毒(有机磷、毒蕈或某些药物)。注意眼窝有无凹陷,眼睑有无浮肿、下垂,结膜有是否充血、巩膜是否黄染。
(3)望鼻:鼻塞,流清涕,伴有喷嚏,为风寒感冒;鼻流黄浊涕者,多为风热客肺;鼻流浊涕,有腥臭而反复难愈者,多为肺经郁热,常见于鼻渊;鼻衄为肺经有热,血热妄行;鼻孔干燥,为肺热伤津,或燥邪犯肺;鼻翼煽动,兼有高热者,多为邪热壅肺。
(4)望口:依次观察口唇、口腔黏膜、齿龈及咽喉。
唇干樱红,多为暴泻伤阴;
上下唇紧闭者,多为风邪入络或肝风内动。
口腔、舌部黏膜破溃糜烂,满口白屑,状如雪花,为脾经郁热,多见于鹅口疮;
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为麻疹黏膜斑。
牙龈红肿多属胃火上炎;咽红乳蛾肿大,为外感风热或胃热之火上炎;
咽部有灰白色假膜,轻拭不去,重擦出血,白膜复生,常为白喉。
(5)察耳:耳内流脓,牵耳作痛者,为肝胆火盛,见于化脓性中耳炎。
若以耳垂为中心的弥漫肿胀疼痛,则为流行性腮腺炎。
(6)望二阴:女孩前阴红赤而潮湿者,多为湿热下注,兼有瘙痒者,应注意有无滴虫。肛门潮湿有红疹,多为尿布皮炎,肛门瘙痒,入夜尤甚,多为蛲虫侵扰;便后直肠脱出,多属中气亏虚,见于脱肛。
(7)辨斑疹:应注意辨别斑疹形态、出疹部位、时间、顺序、按之有无退色、并发症状、发热与出疹的关系及恢复期表现。
(8)察二便:乳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哭吵,常为肠套叠所致;大便呈灰白色者,可见于胆道闭锁。
【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1.方法 观察3岁以下小儿食指桡侧前缘的浅表静脉。指纹可分为风、气、命三关。诊察时用手指轻轻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在自然光下观察。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
2.意义
(1)部位:指纹在风关者,病邪初入,邪浅病轻;达气关者,邪已深入,病情较重;透命关者,病情危重;透关射甲,病情凶险。
(2)浮沉:浮主表,沉主里。外感初起,脉纹浮现;病邪在里,沉而不显。
(3)色泽:纹色鲜红,为外感风寒;暗紫,为邪热郁滞;紫黑,为热邪深重或气滞血瘀;色青黑者,多为血络郁闭;指纹细淡、推之流畅者,多为正气不足。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侧轻重
【小儿啼哭声的诊断意义】
哭而有泪,哭声洪亮,是为常态。婴儿可因饥饿、口渴、针刺、虫咬、困睡或尿布潮湿引起不适而哭。哭声绵长,口作吮乳状,多为饥饿;突然大哭,声高而急,时或尖叫,时作时止者,多为腹痛;哭声嘶哑,伴呼吸不利,多为咽喉水肿;哭叫拒食,伴流涎烦躁,多为口疮。
【儿科问个人史、预防接种史的内容】
1.问个人史
(1)出生史:包括胎次、产次、是否足月,母亲孕期健康状况,顺产或难产,接生技术,有无窒息、出血、感染,出生时体重和出生后评分等。
(2)喂养史:包括喂养方式,代乳品种类,体重增长,添加辅食情况等。
(3)生长发育史:身长、体重随年龄增长情况,动作发育、语言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
2.问预防接种史 了解实行计划免疫及免疫反应等情况。
【小儿基本脉象】
小儿脉象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浮沉分表里,迟数辨寒热,有力、无力定虚实。轻按能及为浮脉,多见于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重按才能触及的为沉脉,多见于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脉搏频速,一息六七次的数脉,多见于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肝病、惊风可见弦脉;痰涎壅盛或积滞内蕴,常有滑脉。
【小儿按诊(皮肤、头颅、胸腹、四肢)】
1.按皮肤 肤肿,按之凹陷不起者,多为脾肾阳虚;按之凹陷即起者,多为风水相搏;皮肤弹性差,多为伤津失水。肤冷有汗者,多为阳气不足;手足心灼热者,多为阴虚内伤或食积郁热。
2.按头颅 前囟早闭者,多为头小畸形;逾期不闭,多为佝偻病;囟门凹陷者,多为阴液脱失;囟门突起者,多为热邪炽盛,或颅内压增高。小儿颈项两侧有结节肿大,多为痰毒蕴结,伴发热、咽痛、肝脾肿大者,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若连珠成串,质地较硬伴盗汗者,应疑为结核病。
3.按胸胁 胸骨凸出,前后径增大,称鸡胸;胸骨凹陷,呈漏斗状,称漏斗胸;肋骨软化被膈肌牵拉内陷成沟,称郝氏沟;胸肋触及串珠,肋缘外翻,均为佝偻病表现。正常肝下界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婴儿不超过2cm,学龄期儿童肋缘下一般不应触及肝。正常新生儿脾脏在左肋缘下1~2cm处可扪及,1岁以后不应触及。正常肝脾质地软,无压痛。
4.按腹部 正常小儿腹部柔软、温和,按之不胀不痛。腹痛喜按、按之痛减,多属虚属寒;腹痛拒按、按之痛剧者,多为实邪内阻,或虫积、食积;腹部胀满、叩之如鼓声者,多为气滞;叩之浊音、有波动感者,多为腹水。
5.按四肢 四肢厥冷,多属阳虚;四肢挛急抽动,为惊风之征;一侧或两侧肢体细弱,活动受限,可见于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
滑石详细资料大全 (三)
最佳答案滑石是热液蚀变矿物。富镁矿物经热液蚀变常变为滑石,故滑石常呈橄榄石、顽火辉石、角闪石、透闪石等矿物假象。滑石是一种常见的矽酸盐矿物,它非常软并且具有滑腻的手感。人们曾选出10个矿物来表示10个硬度级别,称为摩氏硬度,在这10个级别中,第一个(也就是最软的一个)就是滑石。柔软的滑石可以代替粉笔画出白色的痕迹。滑石一般呈块状、叶片状、纤维状或放射状,颜色为白色、灰白色,并且会因含有其他杂质而带各种颜色。滑石的用途很多,如作耐火材料、造纸、橡胶的填料、农药吸收剂、皮革涂料、化妆材料及雕刻用料等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滑石 外文名 :Talcum 别称 :液石、脱石、冷石、番石、共石 类别 :矽酸盐矿物 化学式 :3MgO·4SiO2·H2O,Al2O3、FeO/MgO 颜色 :白色或各种浅色 光泽 :块状脂肪光泽片状集合体珍珠光泽 透明度 :半透明 条痕 :白色 晶系 :三斜晶系 硬度 :1 比重 :2.6-2.8 分布 :辽宁岫巖满族自治县、大石桥市等 光轴角(2V) :10°以内 基本概述,药材鉴定,用药忌宜,常用配方,临床套用,各家论述,药材考证,验方,药理作用,营养知识,
基本概述
滑石属于三八面体矿物,其结构式为(Mg6)[Si8]O20(OH)4。滑石一般呈块状、叶片状、纤维状或放射状,质地非常软,并且具有滑腻的手感。滑石的用途很多,如作耐火材料、造纸、橡胶的填料、绝缘材料、润滑剂、农药吸收剂、皮革涂料、化妆材料及雕刻用料等等。 滑石 是已知最软的矿物,用指甲可以在滑石上留下划痕。 滑石属层状结构矿物。假六方片状单晶少见,一般为致密块状、叶片状、纤维状或放射状集合体。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具挠性。有滑感,置水中不崩散。无臭,无味,绝热及绝缘性强。 【制法】除去杂石,洗净,砸成碎块,粉碎成细粉,或照水飞法水飞,晾干。 滑石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症,可配车前子、木通等品;用于湿热引起的水泻,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车前子等同用。对暑热病症可配合生甘草、鲜藿香、鲜佩兰等同用;治湿温胸闷、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叶等同用。此外,本品外用还能清热收湿,用治湿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炉甘石,枯矾等同用。 【用法用量】10~2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药材鉴定
滑石药材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蛋青色或黄白色,表面有珍珠样光泽,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软而细致,手摸有滑润感,用指中即可刮下白粉。无臭,无味,有微凉感。以整洁、色青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显微鉴定:在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低正突起。最高干涉色可达三级橙色,有的滑石最高干涉色只达到二级中部。近于平行消光(滑光角只有2°-3°)。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折射率Np=1,538-1.550,Nm=1.575-1.594;双折射率Ng-Np=0.030 -0.050。 1.矽的鉴别:取本品粉末约0.2g置铂坩埚中,加等量氟化钙(或氟化钠)粉末,拌匀,加浓硫酸5 ml,微热,立即将悬有1滴水的铂坩埚盖上,稍等片刻,取下坩埚盖,水滴呈现白色浑浊。 2.镁的鉴别:取本品粉末0.5g,置烧瓶中,加盐酸(4→10)10ml,盖上表面皿,加热至微沸,不时振动烧杯并保持微沸40分钟,取下,用快速滤纸过滤,用水洗残渣4-5次。取残渣约0.1g,置坩埚中,加入硫酸(1→2)10滴和氢氟酸5ml,加热分解并蒸发至冒三氧化硫的白烟时,取下冷却后,加10ml水使溶解。吸取此溶液2滴,加镁试剂1滴,滴加氢氧化钠试液使成碱性,立即出现天蓝色沉淀。 3.红外光谱法:由于中药滑石组分较单纯,其红外特征峰很明显,可作鉴定。
用药忌宜
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律伤者忌服。孕妇慎服。①《本草经集注》:"石韦为之使。 恶曾青。"②《本草经疏》:"病人因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水短少赤涩或不利,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炽水涸者,皆禁用。脾胃俱虚者,虽作泄勿服。"③《药品化义》:"渴而小便自利者,是内津液少也;小便不利而口不渴者,是热在下焦血分也,均不宜用。且体滑,胎前亦忌之。"④《本经逢原》:"元气下陷,小便清利及精滑者匆服。"
常用配方
1.烦热多渴。用滑石二两,捣碎,加水三大碗,共煎成三碗。支渣留水,和米煮粥吃。 2.女劳黄疸(下半天发热恶寒,小腹急,大便溏黑,额头变为黑色)。用滑石、石膏,等分为末,大麦汁送下。一日三次。小便大利即愈,腹满者难治。 3.伤寒症流鼻血(因汗出不来而流鼻血。如血色紫黑,不可止血,还要服温性之药。等到有鲜血流出,便急服本药去止住)。用滑石粉和米饭,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在口中稍稍嚼破,清水送下。血立卡。4.小便不通。用滑石粉一升,加车前汁,调匀,涂脐的周围,干了就换。冬天没有车前汁,可用水代。 5.妊妇尿涩不通。用滑石粉和水调匀,糊在脐下两寸处。 6.伏暑吐泄(小便赤色,心烦,口渴)。用好滑石(烧过)四两、藿香一钱、丁香一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此方名“玉液散”。 7.风毒热疮(遍身流黄水)。先用虎仗、豌豆、甘草各等分,煎水洗浴,然后用滑石粉扑敷身上。 8.下部湿汗。用滑石一两、石膏(煅过)半两、枯白矾少许,共研为末,干搽患处。 9.脚趾缝烂痒。治法同上。 10.打伤肿痛。用滑石、赤石脂、大黄各等分,共研为末。热茶洗伤处后将药敷上。 11.热毒怪病(眼睛发红,鼻子肿大,喘气,浑身出斑,毛发如铁)。用滑石、白矾各一两,研细,加水三碗,煮成一碗半。不停地饮此水,饮完为止。12.有些病可以用“益元散”(又名“天水散”、“太白散”、“六一散”)来治疗。
临床套用
1、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症,可配车前子、木通等品 滑石 2.用于湿热引起的水泻,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车前子等同用。 3.对暑热病症可配合生甘草、鲜藿香、鲜佩兰等同用 4.治湿温胸闷、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叶等同用。 5.本品外用还能清热收湿,用治湿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炉甘石,枯矾等同用。 6.六一散:滑石粉600g,甘草100g。二味,甘草粉碎成细粉,与滑石粉混匀,过筛,即得。本品为淡黄色粉末,具甘草甜味,手捻有润滑感。显微特征:不规则块片无色,层层剥落痕迹。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功能清暑利湿。用于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治痱子刺痒。调服或包煎服,每次6-9g,每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北京市药品标准》1983年] 7.益元散:滑石粉60份,甘草10份,朱砂3份。三味,除滑石粉外,朱砂、甘草分别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滑石粉配研,过筛,混匀,分装成每包6g。本品为浅红色的粉末;具甘草甜味,手捻有润滑感。显微特征:不规则块片,无色,有层层剥落痕迹;纤维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红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取本品加盐酸与氯仿,回流1h,滤液蒸乾,残渣加乙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片,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ml,分别点于同一矽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一苯一醋酸乙酯一冰醋酸(10:20:7:0.5)为展开剂,以10%磷钥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功能清暑利湿,除烦。主治暑热身倦,心烦口渴,小便黄少。调服或煎服,每次6g,每日1-2次。(《北京市药品标准》1983年) 8.碧玉散:滑石(飞)600g,青黛35g,甘草100g。三味,各研细粉,过60目筛。各取净粉,混匀,即得。本品为灰白色粉末;味微甘。功能清暑热,平肝火。用于暑热蕴积,烦渴引饮,肝火旺盛,小便短赤。口服,每次12g,每日1-2次,布袋包煎。(《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 9.温六散: 滑石(飞)600g,干姜50g,甘草100g。三味,各研细粉,过60目筛。和匀,即得。本品为米黄色粉末;味微甘带辛。功能祛暑散寒,除呕止泻。用于暑月受寒,呕吐泄泻。口服,每次9g,每日1-2次,布袋包煎。(《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 10.天水散:滑石(飞)600g,甘草100g,寒水石100g。三味,分别研细粉,过筛,混匀,即得。本品为米黄色粉末,味微甘。功能清热解渴。用于身热烦闷,口渴引饮。口服,每次9g,每日1-2次,布袋包煎。(《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 11.鸡苏散: 滑石(飞)600g,薄荷60g,甘草100g。三味,薄荷、甘草混合,粉碎成细粉,再与滑石粉混合,过60目筛,混匀,即得。本品为淡灰白色至淡青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甘,有清凉感。功能清暑利湿,散风。用于外感暑风,头痛发热,小便不利。口服,每次9-15g,每日1-2次,布袋包煎。(《浙江省药品标准》1983年)
各家论述
1.《医学启源》:滑石,治前阴窍涩不利性沉重,能泄气上令下行,故曰滑则利窍,不与诸淡渗药同白者佳,捣细用。色红者服之令人淋。2.《汤液本草》:滑石,滑能利窍,以通水道,为至燥之剂。猪苓汤用滑石与阿胶同为滑利,以利水道。葱豉生姜同煎,去渣澄清以解利,淡味渗泄为阳,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不宜以此解之。 滑石 3.《本草蒙筌》:滑石治渴,非实能治渴也,资其利窍,渗去湿热,则脾气中和,而渴自止尔。假如天令湿淫太过,人患小便不利而渴,正宜用此以渗泄之,渴自不生。若或无湿小便自利而渴者,则知内有燥热,燥宜滋润,苟误服用,是愈亡其律液,而渴反盛矣。 4.《纲目》: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盖甘谈之味,先入于胃,渗走经络,游溢津气,上输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发表是荡上中之热,利水道是荡中下之热,发表是燥上中之湿,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湿。热散则三焦宁而表里和,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刘河间之用益元散,通治表里上下诸病,盖是此意,但未发出尔。 5.《本草经疏》:滑石,滑以利诸窍,通壅滞,下垢腻。甘以和胃气,寒以散积热,甘寒滑利,以合其用,是为祛暑热,利水除湿,消积滞,利下窍之要药。《本经》用以主身热泄BI、女子乳难,荡胃中积聚寒热者,解足阳明胃家之热也利小便癃闭者,通膀膛胱利明窍也。《别录》通九窍津液,去结,止渴,令人利中者,湿热解则胃气和而津液自生,下窍则诸壅自泄也。丹溪用以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积滞,逐瘀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皆此耳。 6.《药品化义》:滑石体滑主利窍,味淡主渗热,能荡涤六腑而无克伐之弊。主治暑气烦渴,胃中积滞,便浊涩痛,女人乳汁不通,小儿痘疹发渴,皆利窍渗热之力也。如天令湿淫太过,小便癃闭,入益元散佐以朱砂,利小肠最捷。要以口作渴小便不利两症并见,为热在上焦肺胃气分,以此利水下行,烦渴自止。 7.《医学衷中参西录》: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候,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又:外感大热已退而阴亏脉数不能自复者,可于大滋真阴药中少加滑石,则外感余热不至为滋补之药逗留,仍可从小便泻出,则其病必易愈。若与甘草为末服之,善治受暑及热痢;若与赭石为末服之,善治因热吐血衄血;若其人蕴有湿热,周身漫肿,心腹膨胀,小便不利者,可用滑石与士狗研为散服之,小便通利,肿胀自消;至内伤阴虚作热,宜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者,亦可加滑石以代草、泽,则退热较速。盖滑石虽为石类,而其质甚软,无论汤剂丸散,皆与脾胃相宜,故可加于六味汤中以代苓、泽。其渗湿之力,原可如苓、泽行熟地之滞泥,而其性凉于茶、泽,故又善佐滋阴之品以退热也。 8.《本经》:主身热泄癖,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 9.《别录》: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入利中。 10.《药性论》:能疗五淋,主难产,除烦热心躁,偏主石淋。 11.《日华子本草》:治乳痈,利津液。 12.《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 13.《纲目》: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 14.《本草通玄》: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府,化暑气。15.《本草再新》:清火化痰,利湿消暑,通经活血,止泻痢呕吐,消水肿火毒。
药材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滑石 ①陶弘景 :“滑石,正白。又有冷石,小青黄,性并冷利,亦能烫油污衣物。今出湘外始安郡诸处。初取软如泥,久渐坚强,人多以作家中明器物,并散热,人用之不正入方药。赭阳县先属南阳,汉哀帝置,明《本经》所注郡县,必是后汉时也,掖县属青州东莱,卷县属司州荥阳。” ②《本草图经》:“滑石,今道、永、莱、濠州皆有之。此有二种。道、永州出者,白滑如凝脂。《南越志》云,YONG城县出YOUG石,YONG 石即滑石也。土人以为烧器,用以烹鱼是也。莱、濠州出者,理粗质青,有白黑点,亦谓之斑石。《本经》所载土地,皆是北方,而今医家所用多是色白者,乃自南方来。或云沂州出一种白滑石甚佳,与《本经》所云泰山之阴相合。然彼士不取为药,故医人亦鲜知用之。今濠州医人所供青滑石,云性微寒,无毒,主心气涩滞,与《本经》大同小异。” ③《纲目》:“滑石,广之桂林各邑及》?峒中皆出之,即古之始安也。白黑二种,功皆相似。山东蓬莱县桂府村所出者亦佳,故医方有桂府滑石,与桂林者同称也。今人亦以刻图书,不甚坚牢。滑石之根,为不灰木。滑石中有光明黄子为石脑芝。”
验方
1、治身热吐痢泄泻,下痢赤白,癃闭,石淋;生津液,去留结,消蓄水,止渴宽中,除烦热心躁,腹胀痛闷,口疮,牙齿疳蚀,中暑,伤寒,疫疠:滑石六两,甘草一两(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水调下,日三服。惟孕妇不宜服,滑胎也。(《伤寒标本》六一散) 滑石 2.治热淋,小便赤涩热痛: 滑石四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木通汤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滑石散) 3.治气壅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下妨闷兼痛:滑石八分。研如面。以水五大合和搅,顿服。(《广利方》) 4.治产后淋: 滑石五两,通草、车前子、葵子各四两。上四味,治下筛。酢浆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千金方》滑石散) 5.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少腹急痛:滑石、蒲黄等分。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千金方》) 6.治小便不利: 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数。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7.治小便不通:滑石末一升,以车前汁和涂脐四畔,方四寸,热即易之,冬月水和亦得。(《产乳集验方》) 8.治黄疸,日晡所发热恶寒,少腹急,身体黄,额黑,大便溏黑,足下热,此为女劳,腹满者难治: 滑石、石膏各等分上二味,治下筛。以大麦粥汁饮方寸匕,日三,小便极利贝瘥。(《千金方》) 9.治感冒久在太阳,致热蓄膀胱,小便赤涩,或因小便秘而大便滑泻。兼治湿温初得,憎寒壮热,舌苔灰色滑腻者滑石一两,甘草二钱,连翘三钱,蝉退三钱(去足、土),生杭芍四钱。若滑泻者,甘草须加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解汤) 10.治伤寒衄血: 滑石末不拘多少。饭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微嚼破,新水咽下。只用药末一大钱,饭少许,同嚼下亦得。老幼皆可服。(《本事方》滑石丸) 11.治暴得吐逆不下食:生滑石细末二钱匕。温水服,仍急以热面半盏,押定。(《本草衍义》) 12.治热毒怪病,目赤鼻胀,大喘,浑身出斑,毛发如铁,刀因中热,毒气结于下焦,滑石、白矾各一两。为末,作一服水三碗,煎减半,不住饮之。(《夏子益治奇疾 13.治妇人脬转,小便数日不通: 滑石二两,寒水石二两葵子一合。上药捣碎。以水三中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二服。(《圣惠方》滑石散) 14.治天泡湿热等疮:滑石、粉甘草(此当半用为是)。上等分为末,搽敷。或加绿豆末,以治湿热肥疮。(《景岳全书金黄散) 15.治小儿体热痱疮: 滑石末三两,白矾灰一两,枣叶四两。上药捣罗为末。先以温浆水流疮,后取药敷之。(《圣惠方》滑石散) 16.治脚趾缝烂:滑石一两,石膏(煅)半两,枯白矾少许研掺之,亦治阴下湿汗。(《濒湖集简方》) 17.治伏暑烦渴引饮 小便不利心神恍惚:辰砂三钱 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不拘时 白沸汤调下.(《奇效良方》辰砂益原散)18.治伤寒中暑 表里俱热烦躁口渴 小便不通泻痢热疟 霍乱吐泻酒食中毒 石淋产后乳汁不通:甘草(炙)一两 桂府腻白滑石六两薄荷叶(末)二钱五分.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蜜少许 温水调下无蜜亦得 日三服.欲冷饮者新汲水调服.(《宣明论方》鸡苏散)
药理作用
1。对皮肤、黏膜的保护作用滑石粉外用, 撒布于发炎或破损组织的表面时,可形成保护性膜.既可减少局部摩擦, 防止外来刺激,亦能吸收大量化学刺激物或毒物.并有吸收分泌液, 促进干燥、结痂作用.内服时可以保护胃肠黏膜而发挥镇吐、止泻作用,尚可阻止毒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2. 抗菌作用将10%的的滑石粉加入培养基内(平板法), 可见到滑石粉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用纸片法,则仅对脑膜炎双球菌有轻度的抑菌作用.
营养知识
滑石知识介绍: 滑石为矽酸盐类滑石族矿物滑石,主要含水合矽酸镁。滑石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系由热水溶液和岩石中的镁和矽化合而成,分布于辽宁、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四季可采,开采后去净杂石、泥土。 1. 滑石为致密块状、鳞片状集合体,法则块状或扁块状。白色、黄白色或淡灰色至淡蓝色。半透明或不透明。具蜡样光泽,有的呈珍珠光泽。质软细腻,可于硬纸上书写,手摸之有滑润感,无吸湿性,置水中不崩散。气无,味无,具微凉感。 以整洁、色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 2. 滑石粉为微细、无砂性的粉末,白色或类白色。手摸具滑腻感。无臭,无味,以粉细、色白,无杂质者为佳。 滑石补充信息: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滑石、滑石粉,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干燥处。 滑石适合人群: 孕妇慎服;脾胃虚弱,热病津伤,或肾虚滑精者禁服。 滑石食疗作用: 滑石味甘淡、性寒,归胃、膀胱经 体滑质腻,可降可收;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的功效 主治湿热淋证,小便不利,淋涩疼痛,水肿,脚气,暑热烦渴,泄泻湿疹,湿疮,痱子。 滑石做法指导: 1. 滑石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症,可配车前子、木通等品。 2. 用于湿热引起的水泻,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车前子等同用。 3. 对暑热病症可配合生甘草、鲜藿香、鲜佩兰等同用。 4. 治湿温胸闷、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叶等同用。 5. 滑石外用还能清热收湿,用治湿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炉甘石,枯矾等同用。 6. 滑石甘草清热解暑,质滑利窍通淋,为暑热烦渴及热淋所常用。 中国地质博物馆藏品 图片描述:此图为中国辽宁省营口大石桥的滑石(Talc)的标本照片。肉红色。光泽:玻璃光泽,解理面呈现珍珠晕彩。解理:{001}极完全。硬度:1。比重:2.58-2.83。其它:电绝缘和耐热、耐酸性能较高,解理薄片具挠性。 中国地质博物馆滑石藏品图片 保存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小儿水肿变证,水毒内闭的主证是的信息了解不少了,酷斯法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