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程序
· 侦查阶段:
· 刑事拘留后的 7 天内:案件刚刚发生,侦查机关还处于初步侦查阶段,对案件的了解相对较少。此时如果犯罪嫌疑人一方能迅速委托专业律师介入,律师可以向侦查机关提出法律意见,并申请取保候审。虽然此时申请成功的概率不是最高的,但如果存在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犯罪情节较轻等情况,尽早申请有可能让侦查机关更审慎地考虑是否有继续羁押的必要。
· 刑事拘留后的 20 天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侦查机关对案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尚未完全形成定论。这个时候律师可以根据了解到的案件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并向侦查机关阐述犯罪嫌疑人不具有社会危险性、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等观点,申请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 移送检察院审查逮捕期间(一般是刑事拘留后的 30 天左右)的第 3 至 4 日:检察院在审查逮捕时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如果律师能在这个时间点向检察院提交取保候审申请及相关的法律意见书,与经办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可能影响经办人员是否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若案件未被批准逮捕,那么案件退回至侦查机关时,大多会变更为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
· 逮捕后的半个月至二十天左右(也可以稍晚些):此时不仅仅可以提出取保候审申请,还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在申请中可以根据羁押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及提出理由、依据。如果该申请被,则检察机关会向办案机关提出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办案机关在一般情况下也会。
取保候审的程序:
1. 申请:
· 申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辩护人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 申请形式: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申请书中应写明申请取保候审的理由、保证方式等内容。
2. 决定:
· 决定主体: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 7 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
· 不同意的情况:如果不同意取保候审,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3. 执行:
· 执行机关: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令其签名或盖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4. 期限: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明白了取保候审程序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酷斯法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