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报道!9月25日中央经济报道
- 1、9月25日是什么日子?
- 2、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 3、宋一丹的人物经历
本文提供以下相关文章,点击可跳转详情内容,欢迎阅读!
9月25日是什么日子? (一)
最佳答案9月25日是什么日子如下:
9月25日是国际聋人节。
我国于1955年加入世界聋人联合会,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
国际聋人节意在提高人们对聋人权益的认识和关注,促进聋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参与和平等发展。国际人节是每年的9月25日。
聋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比如沟通障碍、就业歧视、社会排斥等。然而,聋人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比如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特的思维方式、顽强的毅力和精神等。
因此,国际聋人节不仅是为了纪念和庆祝聋人的特殊贡献和成就,更是为了呼吁全社会关注聋人的权益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和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向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激,同时也应该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足够尊重和关心聋人的权益和需求,是否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当我们真正关心和尊重聋人,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二)
最佳答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共中央于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在1953年正式提出的,这是一条“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原因是: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领导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在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彻底完成、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之前,先不急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
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论述过“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这种认识上的改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用周恩来的话说,就是“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一天一天增加,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天一天加强”。这说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它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扩展资料:
从1953年底开始,在工矿企业和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了对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活动。
11月2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学习、宣传与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示》,要求务必使每一个职工和家属懂得,只有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国。
才能满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工人阶级对实现这一伟大艰巨的历史任务,担负着主要的责任。
响应总工会的号召,全国职工发扬工人阶级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用忘我劳动把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向前推进一步,努力保证国家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胜利完成。
按照总工会的要求,私营企业中的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对资本家进行教育,并协助其改善经营管理,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生产和经营;
另一方面对资本家实行监督,使他们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通过这两个方面来引导资本家走上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11月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领导农民走大家富裕的道路》等多篇社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国家为什么要实现工业化,工业化与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有什么关系等道理。
使广大农民群众懂得为了支援国家搞工业化,就要多卖粮食给国家,而要多打粮食,必须组织起来。
在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当中,各地党委轮训和抽调大批干部深入农村,与农村干部一道,以读报座谈、放映电影幻灯、举办图片展览、演示拖拉机耕地、组织农民参观工厂矿山、请访问苏联集体农庄的农业劳动模范作报告等多种形式。
向农民讲解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的好处。通过具体深入的宣传,广大农民踊跃表示拥护总路线。有的农民说,学了总路线,“脑筋开窍了,心眼也亮了”;
“为了过更好的光景,实现工业化,一定要多卖余粮给国家。”各地农民普遍用售粮款买牲畜、添农具,增加生产投入。不少地方的农村出现爱国售粮和互助合作的热潮。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制发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提纲》指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充分地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并且把现有的非社会主义工业变为社会主义工业,使社会主义工业成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领导力量。
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扩大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把农民和手工业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人所有制改造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以剥削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
《提纲》强调:“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毛泽东在这里加写了一段话:“我们所以必须这样做,是因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把在我国绝大部分社会经济中使用简单的落后的工具农具去工作的情况。
改变为使用各类机器直至最先进的机器去工作的情况,借以达到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和农业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着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防止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
按照中央批准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各级党组织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向政府机关、国营企业、中等学校以及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许多城市举行各种报告会,向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科学技术、医药卫生工作者宣传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依据列宁的过渡时期学说提出的。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对中国具有直接借鉴意义。为此,中共中央、毛泽东十分重视学习苏联经验。
1953年2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发出号召:“应该在全国掀起一个学习苏联的高潮,来建设我们的国家。”他强调说,我们要进行伟大的五年计划建设,工作很艰苦,经验又不够,因此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
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采取真心真意的态度,把他们所有的长处都学来,不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而且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切用得着的,统统应该虚心地学习。
随着总路线学习和宣传提纲的下发,中共中央决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即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民恢复国民经济、实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内容,学习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关著作。
要求全党通过系统地了解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并参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周恩来在1953年夏季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所作的结论等重要文件,来加深理解和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央各国家机关,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委领导机关高度重视这个学习活动,将党员干部分别编为高、中、初级组,集中一段时间认真学习掌握理论政策,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讨论研究苏联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加深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工业化事业的艰巨复杂性质、工农联盟中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增强党的领导作用和党的统一团结的意义的理解,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弄清有关工业化时期所要遇到的工农业产品不足等各种困难问题,
认清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和服从国家计划的必要性、重要性,艰苦奋斗和增产节约的意义,等等。各地的学习活动,在推动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方面取得很好成效。
学习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党、全体人民中间普及社会主义观念的一次空前规模的学习活动。
在当时的认识条件下,苏联经验被看作是唯一成功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彻底取消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实行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现工业的国有化;
就是在整个经济社会生活中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等等。这些认识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总的来看,这次学习和宣传活动最重要的是在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广大范围内,切实地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转变问题,明确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进而把党内外的思想认识基本统一到过渡时期总路线上来。
坚定了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信心。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过渡时期总路线成为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宋一丹的人物经历 (三)
最佳答案2002年,进入传媒行业,担任中央电视台电视纪录片《万古渭河》制片人导演。
2003年,参加拍摄国家科技部中央电视台科技农业《星火科技》栏目。
2005年,参加拍摄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专题节目《每日农经》。 12月28日,出席“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2006年3月15日,参加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3.15晚会。
2007年,为汉中市第四届及第五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做现场报道,并出演中央电视台《直播访谈》栏目。2月4日,出演CCTV2公益特别节目《春暖》。
2008年1月27日,出席“2007CCTV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3月15日,参加CCTV-2经济频道3.15晚会。6月,录制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国宝档案》纪录片。 9月25日,出席“2008年第二届贡献中国高峰会”。10月30日,参加《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全国巡讲》活动。12月5日,参加第八届中国管理100年会颁奖盛典。
2009年,联合香港凤凰卫视,负责经济话题栏目《大政商道》的媒体运营工作,并担任香港凤凰卫视中国业务(广告)发展及合作部运营总监。2月14日,主持2008CCTV公众调查社会活动和电视栏目《经济生活大调查》。3月,参加拍摄凤凰卫视财经评论性访谈节目《财智全攻略》。3月15日,出席中央电视台3.15晚会。4月1日-4日,参与拍摄CCTV经济频道特别节目《直击G20》。6月,参加凤凰卫视网络视频联播栏目《中国名片》。
2010年11月,参加CCTV年度《三农人物》评选活动。同年,出席年度中国农业银行杯CCTV2010年度三农人物颁奖典礼,获候选人提名。
2011年1月15日-16日,担任CCTV年度中国三农问题高峰论坛的运营工作。同年,出任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两会特别报道工作。随后,担任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跨年度纪录片总策划。
2012年,担任中央电视台CCTV-12《见证》电视纪录片《大长庆》的制片人兼总导演。
2013年,策划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电视纪录片《中国之路》。随后策划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2集《神奇的瀵泉》。6月,担任CCTV-10科普类电视栏目《地理中国》栏目组导演及拍摄工作。 同年,策划人民网《品牌强国》30分钟人物访谈。
2014年,担任电视纪录片《浐灞长歌》的总导演。
2015年,中央电视台策划CCTV10《凝固的风景·千年龙首之谜》、《凝固的风景·“龙眼”探源》、《赤水叠桥》、《无鱼的河谷》。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经济报道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酷斯法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