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如何区分诈骗罪和民事欺诈
民事欺诈是一种民事行为,而诈骗罪是刑事犯罪行为,区别之关键在于,两者的概念、行为过程、动机、手段、依据、后果等各不相同。
1、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概念不同所谓民事欺诈是一方当事人夸大或隐瞒事实,诱惑对方签订民事协议,在履行协议过程中,欺诈一方因欺诈而获利,另一方因欺诈而受损失,但双方当事人仍然存有民事利益;所谓诈骗罪是指行为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上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诱骗他人对自己的财物做出处置,诈骗者主观上没有承担约定民事义务的诚意,在被骗者交付财务后,直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受害方根本不能实现或者根本不存在所谓民事利益。
2.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交易的过程不同民事欺诈的交易过程,一般体现在行为人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其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如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等,并通过履行交易来获取非法利益(或建立特定民事法律关系);而刑事诈骗的实施过程一般是通过瞒天过海,无中生有的方式骗取他人的信任,直接获得他人的财物。相比刑事诈骗,民事欺诈所涵盖的范围要大许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中的所有不诚信行为,都可归于民事欺诈的范畴。民事欺诈强调的是行为的性质和方式,刑事诈骗侧重的是行为的动机和结果。3、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行为动机、手段不同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行为人的主观目的都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这是两者的相同之处,但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动机却完全不同。民事欺诈中,行为人存在真实的民商事交易,在交易过程中采取夸大或隐瞒次要部分事实的方法,以此进行误导,使对方信以为真,从而作出与本人真实意思表示不一致的交易行为。而刑事诈骗的动机骗取他人财物,所采取的手段是虚构根本不存在的事实,也不打算付出任何对价,虽然在诈骗过程中需要付出极少的对价而获取对方财物,但是,其根本没有给付对方对价的目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行为动机的不同是二者的最主要最本质的区别。
4.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侵害的对象不同民事欺诈严重违反民了我国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侵害的对象即可以是物权,也可以是债权,还有可能能是人身权,如骗取婚姻登记等;刑事诈骗侵害的客体他人的合法财产权,犯罪所侵害对象只能是财产所有权,且仅限于可量化的一般物权,而不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5.民事欺诈和刑事犯罪法律依据不同民事欺诈属于私法的调整范畴,主要法律依据是民法典及配套法规,一旦发生纠纷使用民事诉讼法或者仲裁法予以处理,而刑事诈骗属于公法的调整范畴,主要法律依据是《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刑事诈骗一旦案发,对刑事诈骗的处理适用《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6.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法律后果不同民事欺诈归属民事行为的范畴,依据民法典及民事法律规范和公序良俗进行处理,处理时必须恪守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而刑事诈骗中,行为人一旦实施诈骗,即使处于准备阶段或者未遂,都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对行为人要判处一定的人身刑(徒刑、管制、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和财产刑(罚金)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酷斯法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