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发电调度下电厂的经营思路与策略探析论文
- 1、节能发电调度下电厂的经营思路与策略探析论文
- 2、电厂通过节能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分析。请我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非常急~
本文提供以下相关文章,点击可跳转详情内容,欢迎阅读!
节能发电调度下电厂的经营思路与策略探析论文 (一)

贡献者回答节能发电调度下电厂的经营思路与策略探析论文
摘要:节能发电调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因此,应对调度方式的变化创新管理机制,通过大力推进全过程节能管理来提高电厂的市场竞争力,使电厂利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关键词:节能发电调度;电厂;经营
1 节能发电调度概述
节能发电调度是指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按照经济、节能的原则,优先调度其中的可再生发电资源。其核心理念是,按机组的能耗(煤耗为主)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依次调用化石发电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节能发电调度以节能、环保为目标,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连续供电为前提,在分区调度中,以分省排序、区域内优化、区域间协调的方式,实施优化调度,并可以与电力市场的相关工作结合,充分发挥电力市场的调节作用,努力做到单位电能生产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最少。
节能调度的总目标是在满足全社会用电需求的情况下,选择全系统能耗最低的方式;而发电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没有改变。由此为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思路带来新变化,必须创新管理机制,将单纯降低生产成本转变为将降低成本与降低机组综合能耗统一起来综合考虑。
2 应对调度方式的变化创新管理机制
首先,创新燃料管理机制。面向节能调度后,燃料采购由过去单纯考虑价格转变为机组能耗与燃料成本的综合协调考虑,既要保证机组燃料成本在一定承受范围内又要保证机组不因燃料质量下降而升高煤耗。
其次,创新生产管理机制。电厂燃料是统一采购,但具体到机组各自特性不同,设计煤种及燃烧系统略有差异。随着节能管理的精细化,要求燃料系统混配煤也要“量身定做”,根据机组负荷情况,制定更为精细的混配煤方案,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情况下,降低运行成本。这就要求生产管理部门延伸工作范围,为燃料系统运行制定方案。充分利用燃煤在线分析系统,做好燃烧调整,适应调度变化。
第三,创新经营管理机制。节能调度是对电厂经营管理工作的挑战。为今后上网竞价报价策略的制定增加了难度。机组的运行数据变化都要反映在收入、成本和利润上。经营管理部门应量化相关数据,做好应对措施。
如煤质变化对机组维修费用的影响的研究,需要协调燃料与生产管理部门,共同制定方案。在节能技术改造上,要量化投资回收,统筹协调。
机组间能耗与成本差异,为发电权转移提供了可操作空间,要研究合理的补偿机制与可操作的管理办法,追求总体经营效益最大。
要利用实时在线技术,采用科学的方法,深化节能降耗分析系统的功能,实现微增煤耗率的实时计算,进行实时成本分析和实时微增成本的计算,优化机组间的负荷分配,实现节能调度下的发电成本最低的经济调度。
第四,应对节能调度改变经营策略。节能调度对于电厂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的契机。一些电厂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的可能性较小,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要研究政策,转变经营策略。可以通过设备节能改造,使机组能耗在本区域同一等级机组中具有竞争优势,先于其他机组发电上网,后于其他机组停机下线,从而增加发电机会。
3 大力推进全过程节能管理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首先,树立全员全过程的节能意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设立厂、车间和班组三级节能网络,设置专职节能工程师,充分发挥节能管理网的作用,开展全面的.、全员的、全过程的节能管理,广泛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合理使用能源,严格控制非生产用能,不断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开展丰富多样的节能宣传和劳动竞赛活动,将节能意识深深地印在员工的思想意识中。
其次,严格燃料管理。燃料成本占发电成本75%左右,燃料的计划、采购要根据机组特性进行比质比价,优化采购方案;燃料到货验收要科学采样,严格按照规程规定进行采样化验;燃料进厂过衡率要求达到100%,翻车卸煤后要人工清扫车底,特别是冬季车厢冻底煤数量不容忽视;发现亏吨、亏卡现象要及时索赔;燃料储存过程中,注意烧旧存新,避免热量损耗;设置挡煤墙及苫盖措施,防止数量损耗;按煤质情况分类存放,科学混配,保证入炉煤质量达到锅炉燃烧要求;采取措施防止煤中四块(大块、石块、铁块、木块)进入原煤斗;做好煤质监督工作,安装煤质在线分析设备,进行煤质实时分析,使运行人员能够及时进行燃烧调整,提高燃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第三,提高检修质量。严格执行检修计划、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是提高机组整体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利用现代技术和检测手段,对设备进行在线检测诊断,将过去以时间为基准的预防性检修方式改为以设备状态为基准的预知性检修,建立设备状态检修制度。利用大小修、调停、临修等机会,认真清理检查各类换热设备,提高其换热效率。通过检修和维护及时消除七漏(漏汽、漏水、漏油、漏粉、漏风、漏烟、漏灰),建立差漏、堵漏制度,保持热力设备、管道及阀门的保温完好。及时消除设备缺陷,保持设备在最佳状态运行。
第四,做好运行调整。运行人员要树立整体节能意识,不断总结操作经验,针对不同的运行方式,精心操作,合理调整;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竞赛活动,加强机组参数控制,使各项运行参数达到额定值;充分利用机组性能在线检测分析系统,使机组始终处于最佳工况运行。合理调度辅机在机组启停过程中的启停时间和方式,减少无效运行时间。改善操作技术,努力节约点火用油和助燃用油。重视热力试验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优化调整方面的专题试验,用于指导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谢瑛,谭忠富,程晋.节能减排调度环境下燃煤电厂发电成本分析[J].电网技术,2011(02).
[2]卞韶帅,黄新,施峻.节能发电调度对低效电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电力与能源,2015(03).
[3]陈德.热电厂在新电改背景下的电力营销策略分析[J].商,2016(18).
;
电厂通过节能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分析。请我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非常急~ (二)
贡献者回答以下是我们在培训时的一些资料,发给你,希望有用:
【摘 要】经济运行分析,就是通过分析找到影响火电机组经济指标的各种因素,运行人员通过调整使机组效率得到提高,或通过设备治理可以得到改善,最终达到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目标。文章主要对火电机组经济运行分析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机组;经济运行;锅炉效率;循环效率;标准煤耗
【中图分类号】 TM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151(2006)07-0131-02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各电厂进行了公司制度改革,这意味着各公司自负盈亏,必须依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单元机组运行经济性,是企业效益的根本所在,因此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应该从这一方面挖掘潜力。
发电厂运行经济性,一般是通过主要经济指标,发电标准煤耗和厂用电率来衡量的,这两个经济指标上去了,公司的效益就可以得到提高。同时,找出影响经济指标因素着手去解决问题,就可以找出不足,进一步提高电厂的生产和管理水平。
发电标准煤耗是每发1KW.h的电所需要的标准煤,bb=0.123/ηbηpηtηriηmηg其中ηb、ηp、ηt、ηri、ηm、ηg,分别代表锅炉效率、管道效率、循环效率、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汽轮发电机机械效率、发电机效率。厂用电率是机组每发1度电所消耗的厂用电量。
管道效率、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汽轮发电机机械效率、发电机效率,大小取决于设计、制造、安装,同时除汽轮机相对内效率偏低,约78%~90%左右,其他三个效率均在95%~99%左右,提高空间不大。锅炉效率、循环效率、厂用电量与运行调整关系密切,只要调整得当,仍有潜力可挖。下面着重从这几点着手讨论:
一、锅炉效率
锅炉效率是表征锅炉运行经济行的主要指标,它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反平衡方法计算出来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排烟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散热损失、灰渣物理热损失等。
1.排烟损失在锅炉热损失中占最大的一项,排烟温度每增高10~20℃,可使排烟损失增加约1%。减少排烟损失措施主要有保证锅炉各受热面清洁,即进行炉膛水冷壁、烟道、空预器受热面吹灰,炉膛及时打焦,减少其换热热阻;在保证主汽温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炉膛火焰中心高度;减少炉膛烟道漏风,减少空预器漏风系数。
2.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指的是部分固体碳粒在炉内未燃尽造成的热损失。通过运行人员调整,合理选择送风量维持最佳过剩空气系数,特别是低负荷做好稳燃工作,高负荷防止炉膛结焦、变工况时及时调整风量、改变配风方式,增加燃料在炉内停留时间;合理选择煤粉细度,增加风、粉混合,使各项损失之和最小。
3.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指的是烟气中残留的可燃气体,控制主要通过调整燃烧,保证合理氧量,使燃料在炉内完全燃烧。
4.散热损失。加强各受热面保温,减少散热损失。
5.灰渣物理热损失。主要与煤中含灰量和灰渣温度有关。
二、循环效率
循环效率主要与主蒸汽参数、凝汽器真空、回热设备等因素有关。
首先,主汽压力是单元机组监视和调整的主要参数,主汽压力降低,蒸汽在汽轮机内作功焓降降低,使机组汽耗率增大;主汽压力太高,使锅炉、汽机承力部件应力增大,造成设备损坏,同时使汽轮机末级叶片湿度增大,叶片冲蚀,压力太高超过锅炉安全门动作值时,安全门动作,浪费工质。因此额定负荷工况,要保证主汽压维持在额定值。现在大机组也参与电网调峰,低负荷时一般采用滑压运行,应尽量保证调节汽门全开,以减少节流损失。
其次,主汽温度波动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有很大的影响,主汽温度提高,可提高机组经济性,但温度过高会使金属材料机械强度降低,金属材料蠕变增加,机组寿命缩短,超温严重时,可能引起过热器爆管;主汽温降低,焓降降低,汽轮机汽耗增加,经济性降低,使汽轮机末级叶片湿度增加,对叶片冲蚀作用加剧,主汽温度下降过多,往往是发生水冲击的先兆。因此,机组运行中,要保证主汽温度在额定值。主汽温度调整手段较多,应优先采用改变火焰中心、烟气挡板、烟气流量等烟气侧调整手段,用蒸汽侧减温配合调节,尽量减少换热中的不可逆损失。
再次,凝汽器真空:凝汽器真空度对机组煤耗影响较大,真空度每下降1%,煤耗约增加1%~1.5%,出力约降低1%。真空降低太多,排汽缸温度升高,甚至造成轴瓦振动增大,威胁机组安全;还造成机组出力下降,若维持工况不变,势必增大进汽量,引起串轴增大。维持好凝汽器真空,不管对机组安全性、经济性都有好处。
影响真空的因素主要有:循环水量、循环水温、凝汽器铜管清洁程度,机组负荷、真空系统严密性、真空泵效率、轴封压力等。
第一,循环水量大小主要受循环水泵启动台数、管道阻力、循环水前池水位影响。应该计算一下多启一台循环水泵,提高凝汽器真空,对多发电量与循环水泵多耗电量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看哪个更有利。管道阻力增大时应及时清理凝汽器冷却水滤网,清理凝汽器水侧杂物;前池水位降低时,应及时补水保证循环水正常出力。
第二,循环水温主要受季节影响较大,同时与凉水塔散热好坏也有关系,应检查凉水塔淋水喷嘴喷水是否均匀。夏季可适当补深井水来降低水温。
第三,凝汽器铜管清洁程度可以通过投运较球清洗系统保证,也可以在机组检修时进行凝汽器清理工作。
第四,真空系统严密性可以通过真空严密性试验判断,也可以通过增启备用真空泵,真空提高的程度来判断,若是真空系统不严,应进行查找、消除。
第五,真空泵效率除与泵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于真空泵工作水温有关,水温升高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水温。
第六,真空还与凝汽器热负荷有关,其中包括低缸排汽,汽缸疏水,管道疏水、高加危急放水,低加至凝汽器疏水,小汽机排汽,凝汽器真空较低时,应采取措施减少凝汽器热负荷。
第七,回热系统:保证各高加、低加正常投入,高、低加出口温度应与机组负荷对应工况相符,给水温度每降低10℃,煤耗约增加0.5%,水温降低时应及时查清原因消除;加热器疏水水位调节投入自动,要防止水位高,影响换热;水位过高,疏水返入汽缸,造成水冲击。同时要防止水位过低,排挤低一级抽汽。作好加热器维护工作,保证较高的高加投入率。
三、轮机经济运行的有关因素
轮机经济运行与下列因素有关:合理分配负荷,尽量使汽轮机进汽调节阀处于全开位置,减少节流损失;尽量回收各项疏水,减少机组汽水损失,减少凝结水过冷度,减少凝汽器端差;保证轴封系统工作良好,避免轴封漏汽量增加。
四、降低厂用电率
辅机运行方式合理与否对机组的厂用电量、供电煤耗影响很大,各辅机启停,应根据机组工况变换进行合理经济调度。对火电机组来说,给水泵、循环水泵,引、送风机、制粉系统所消耗的电量占厂用电的很大比例。
第一,给水泵是电厂内容量最大的辅机设备,节电潜力在于,机组启动过程中,及时切为汽泵运行;电泵运行中,给水流量达到循环关闭条件时,及时关闭,大部分电厂给水泵再循环门均存在漏流现象,浪费厂用电现象,应加强弥补这方面内漏缺陷。
第二,循环水泵节电,在于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在保证真空条件下,两台循泵运行时,及时停运一台。
第三,引、送风机节能:机组正常运行中或工况改变时,两台引、送风机均保持连续运行,要保证引、送风机节能,应主要从设备治理,保证引、送风机在高效率下运行;消除炉膛、烟道,空预器漏风;加强燃烧调整,工况改变时合理配风;保证电除尘良好投入,避免烟气中灰粒对引风机叶片的磨损;加强制粉系统热风调整等,均可以保证引送风机节能。
第四,制粉系统在电厂中厂用电节能潜力较大,主要是制粉系统运行受到影响因素较多,如煤质变化、钢球装载量、煤粉细度、木屑分离器、小筛子、粗粉、细粉分离器、回粉管再循环开度等,运行人员要作好对制粉系统参数的监视调整,根据煤质变化及时改变送风量,保证磨煤机出口温度在允许范围;钢球装载量减少时及时加钢球,保证磨煤机经济出力;煤粉细度要保证经济细度;对木屑分离器、小筛子及时清理,保证通道畅通。
第五,机组启动时,在条件容许时,及时切换厂用电,即将启备变电源切为本机带,尽量少用外购高价电。
五、提高电厂自动装置的投入率
提高电厂自动装置的投入率减少运行人员操作,减轻劳动负担,同时自动装置调整较人员调节及时,调节动作较快,容易保证设备和运行参数在最佳值工作,还有助于降低厂用电量。
六、根据机组状况,合理改变运行方式,使机组或辅机在最合理的方式小运行
七、加强设备治理,消除设备故障,彻底根除七漏现象,减少电厂工质浪费和材料损耗
八、优化电厂内机组负荷分配
优化电厂内机组负荷分配不同类型的机组,具有不同的经济性;即使同一类型的机组,由于设计、安装维护等原因,具有不同的热力特性,机组煤耗也不同。对机组本身而言,在不同工况其热效率也不同。因此,当中调对电厂下达总负荷指令时,在电厂内部可以对不同机组进行负荷二次分配,分配原则一般根据机组的煤耗特性或等微增率分配负荷,使全厂经济性最好。
九、优化机组启、停
当中调下达电厂停一台机组备用时,电厂在不考虑消缺因素时,要考虑让煤耗高的机组优先停运。多台机组备用,机组要求启动时,优先考虑启动煤耗低的机组,这样可以降低全厂煤耗,提高经济性。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提高效益,效益从何而来?从机组提高经济性而来。因此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提高经济性,提高自己在电力市场的竞争力。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电厂经济运行分析的信息了解不少了,酷斯法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