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制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什么
- 1、制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什么
- 2、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3、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存在哪些难题
- 4、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与原因分析
本文匹配到多条相关结果,欢迎阅读!
制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什么 (一)
贡献者回答1、审计主体独立性缺失。我国现行的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的管理结构,均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说到底,审计机关与其说是政府组成部门之一,到不如说是地方政府的一个内审机构,在具体审计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受制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领导的影响、干扰和牵制。因为在权力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往往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瓜葛,当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审计机关就不得不考虑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的意见,尽管上级审计机关也会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和关心,但是,力度、强度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往往部分甚至全部隐瞒,导致报告写得温和,欲言又止,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
2、审计的时效性滞后。按照要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均应坚持“先审后离”。但是一些组织、人事部门并没有本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原则进行安排,而是在干部集中调整后,采取“批发”、“一揽子”委托的办法,审计机关只能被动接受审计任务,“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形式和程序上,审计成果没有真正运用到干部管理监督中去。
3、审计内容的局限性。经济责任审计既应包括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还应注重效益性的促进,这本来应该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功能。然而我国自1999年正式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至今,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围绕“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主要局限于审查领导干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审查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查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审查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主要侧重于对报表资料等书面材料的核查监督。这种审计模式强化了监督功能,而忽视了效益促进功能。
4、责任难界定。影响一个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班子集体的,有领导干部个人的。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功过是非、应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界定,没有统一、具体的责任界定标准是难以做到的。当前,在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时,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准确界定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虽然修订后的审计法,对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有定义,除规定的直接责任外,只要所管辖范围内的部门单位出了问题,都笼统的概括为该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过于模糊,造成主管责任等于没责任。二是如何准确界定党委和政府两个“一把手”的经济责任。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有的是班子集体研究决策,有的是两个“一把手”共同决定,有的是其中一个提议另一人同意,如何界定清楚他们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很困难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二)
贡献者回答近年来,宁波市两级审计机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从这几年审计情况看,总体较好。但审计也发现个别领导干部在执行财经纪律和制度规定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改进和完善。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大事项执行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由于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上级有关规定不够严格,导致有的领导干部对重大经济决策事项不够民主、科学。从审计情况看,某些单位大额资金的拨付未见局办公会议记录,也未见班子集体讨论记录,有的甚至仅凭行政“一把手”签字后直接支付。某些单位对重要资产的处置,也未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致使资产处置的程序和操作不够规范。
二、侵害国家利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审计发现,某些单位通过向法院提供虚假证据,虚构债权债务,转移国有企业的房屋、股权等;通过虚开发票、虚列成本或收入不入账等手段转移国有资产。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国家利益,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收支不实。审计发现,某些单位存在转移收入、虚列支出、收支不入账等现象。如有的将单位培训盈余款划入某宾馆,作为账外资金留作日后消费,或虚列会议费用将财政资金转作宾馆消费卡;有的将已列报支出而未使用的大额款项挂列往来款。
四、固定资产管理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购建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二是部分固定资产因来源渠道混乱,手续不全,未及时评估其真实价值,长期账外存放,不作财务处理。三是部分单位固定资产长期不盘点,账实不符情况严重。四是国有资产长期借给其他单位、个人无偿使用。
五、对下属单位监督管理不够到位。审计发现,某些单位未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下属单位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无法保证下属单位的重大经济事项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造成下属单位财务管理混乱、违规套取现金等问题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认为应及时建立“三项机制”:
一是建立警示机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及实行诫勉的重要内容,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同时,应将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运用到干部教育管理中去,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领导干部普遍树立财经法纪观念,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廉洁从政意识和经济管理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经济决策水平。
二是建立公告机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对于那些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认真履行经济责任,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表彰和鼓励,而对于那些在任职期间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规定,损公肥私或者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浪费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警示、教育和制约。此外,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干部任职前公示的内容之一。一方面可以让群众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拟任用的领导干部,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作用和效果,使两项制度同时得到完善。
三是建立联动机制。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要逐步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联合调研机制、联合督查机制、联合会商机制、联合办案和跟踪督办机制、联合应用成果机制等运作机制,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运用;另一方面,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国资和审计部门在工作中要加强协调配合,在审计成果分析、运用上要各尽其职,协调一致。有关部门要作好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后续分析研究,对审计成果进一步深化、细化,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列入领导干部本人的干部考核(廉政)档案,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职务任免的参考依据;干部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情况反馈给审计机关。建立了这样的联动机制,有助于形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合力。
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存在哪些难题 (三)
贡献者回答具体难题如下:
1、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
我们审核账务,只能就对其登帐事项的审核,无法对账外资产是否进行清查
2、经营责任书指标完成情况
我们的指标数据依赖于经济责任书,对此,保值增值率的算法其实也很纠结,到底对于赖债这种情况,算不算保值呢
3、主要经济活动和重大经济决策所产生效益情况
这种情况只能以未发生重大经济决策了解,因为相关事项根本无法衡量,效益多少,很难完整反映。
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这个和2点相同。
5、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情况
只能根据账面来审核,内控体系也只能让对方提供。
6、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情况
毕竟是责任审计,不是纪检审计,完全无能为力。只能说
未发现粮所有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未发现与国家相关政策有冲突的情况。
7、廉洁自律情况
同第6点。
8、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属于事后审计,即便查核出一些问题,领导人都已经离任,不具有改进效果。且流于形式的为多。
打字很辛苦,望!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与原因分析 (四)
贡献者回答2005年以来,我们对一些地方政府和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同志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审计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综合的原因分析,同时,向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审计查出的共性问题
从审计情况看,地方政府和党政部门积极围绕本地、本部门工作中心,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依法行政、履行职责以及资金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部门职责履行不到位,管理职能、服务职能和工作职责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违反程序行事,如采购大宗商品不履行报批程序、购建固定资产不进行招标、不经批准擅自处置资产等。三是在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一些单位利用部门职能的便利,自行设置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乱收费、乱摊派;虚列支出,套取资金。四是在资金管理和运用方面存在挤占挪用或滞留专项资金、账外设账等现象,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债务隐患或债务负担。五是内部管理和经济决策不规范,投资和借款损失严重。六是对内部单位监管不严,所属单位财务报告失真、财务管理混乱问题突出。
同时,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漏洞,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如会计核算不实,“账外设账”,资金“体外循环”;一些国有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损失浪费以及国有利益流失;对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擅自处置固定资产等问题突出;一些企业改组、改制工作不规范、不彻底,遗留问题比较多,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资信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抽逃或虚报注册资本现象时有发生。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问题的综合分析,我们对违纪违规问题从数据上作了比较,发现违纪资金数总量上没有大的变化,但管理不规范资金却呈上升趋势。资产管理和资金运用不规范、使用效率不高,是当前制约部门职责全面履行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一些领导干部大局意识、宏观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对政策、法律尤其是财经法规掌握不够,以及“新官不理旧账”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责任不清。一些部门和单位工作职责不清,责任划分不明确,“一项工作多方管、一件事情层层批”,造成了工作扯皮、推诿,遇到问题,很难追究相关人员的具体责任。同时,一些基础性、日常性工作或难出成果的工作易被忽视和遗忘,出现的问题引不起足够重视,也得不到及时纠正,一些矛盾越积越深。同时,工作中有章不循的问题在有些部门和单位比较普遍,一些领导干部由于宏观意识和法制意识不强,存在短期行为,忽视制度建设和基础管理,致使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造成投资效益低下、资产闲置或利用率不高、国有资产运行效果不佳甚至资金损失、资产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次,一些制度滞后,残留的旧管理体制,给现行管理带来不便,同时也存在一些制度盲区,特别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处置、财政性资金运行效益和效果等方面,还没有评估、奖惩办法,因而许多部门和单位资产管理混乱,在财政性资金的使用上不能更好地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外,长期以来,一些监督部门只重视监督形式,放松了责任追究,因此,制度规定也就起不到规范、教育和震慑作用;而内部管理,由于碍于情面,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批评、教育、处理也不到位,使违纪违规行为屡屡发生。
强化管理的建议
针对个别领导干部大局意识、宏观意识不够强,部分领导对财经法规掌握不够的问题,我们建议干部监督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不搞“下不为例”;对于一些领导于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经济管理水平不高以及制度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建议加强领导干部知识培训,严密制度设计,杜绝一些部门和单位钻“政策、制度空子”行为;实行重大违纪问题通报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此外,还要逐步实行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制度。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酷斯法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