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型反社会人格;暴力型人格障碍怎么办
怎么和偏执型人格患者分手? (一)
答不要在对方情绪不稳定时提出分手,应先耐心等待恰当的时机再提出分手。与有偏执性人格障碍的患者提出分手需谨慎,最好不要在对方情绪激动下提出分手,否则可能会激怒对方,导致对方做出不理智且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应先一边慢慢疏远对方,一边等待恰当的时机提出分手,在此期间千万不要做出任何有可能激怒对方的行为,在提出分手时也不要去刻意指责对方,只说因认为双方性格不和,所以想和平分手便可。
不要理会对方提出的无理取闹的要求,在对方情绪激动时可给予冷淡回应。在渐渐疏远对方时,将不可避免地需要采取冷暴力的手段方式,例如对方提出质疑时,可以冷淡并理智地做出解释,只说一遍即可,如果对方不愿相信并做出类似撒泼的行为的话,只需在一旁静静旁观,等对方停下来时便沉默地离开,对方发来的短信也可概不回应或做出简单极简的回复。如果对方仅凭怀疑便断定你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并提出无理取闹的要求时,也可不必理会。
不要因为同情而示弱,应坚定自己的立场与态度,不要与对方藕断丝连。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性格喜怒无常,常会通过做出类似打一巴掌给一个枣吃的行为折磨伴侣,一小时前可能还对你拳打脚踢,一小时后又不断地道歉、示弱并说出一大堆好听的话使你的心摇摆不定,在你提出分手时又可能会利用你的同情心,逼迫你示弱,例如在情绪激动时做出自残行为,想要以此来要挟你留在自己身边。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坚定自己的态度、越要直截了当地离开对方,不要做出藕断丝连的行为,若一时因同情心发作又原谅了对方,可能一辈子都会栽在对方手里。
在对方情绪稳定时,适当地与对方进行沟通交流,可用温缓的语气劝说或忠告对方。若对方属于不算很严重的那类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选择在对方情绪较为平缓稳定时,与对方适当交谈一番,或许会多少避免对方往后的行为过于偏激。需要注意的是,在交谈时要摆出客气且温和并有耐心的态度,交谈的目的更是要让对方和自己明白:自己没有任何义务为对方偏激的行为负责,并且不会受威胁所迫、做出任何可能使未来双方痛苦的决定。
在受到对方威胁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护措施,并保护好自己。如果对方不巧是非常严重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且常常利用具有攻击性的话语威胁恐吓自己,还不时做出示威的动作及行为时,千万不要因恐惧而做出妥协,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掉以轻心,平时出门上班时可以带一些类似防狼喷雾之类的防护用品,徒步回家时尽量不要往昏暗的小胡同里走,必要时可以告知小区或公司保安,拜托他们拦截此人防止对方随意进出自己熟悉的场所,也可以告知附近的警察局,以免自己遭遇不测时一时还无人知晓。
必要时刻选择逃避面对也不算不理智的行为。若对方虽还未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但却时常恐吓自己,那么在必要时可采取逃避的态度,避免与偏执型人格患者对峙,这也算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不过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还可能会使自己长时间一直处于恐慌不安的情绪当中、造成心理压力。但若是真的有效的话,也自然有一劳永逸的好处。首先需要换个手机号、或永久地将对方拉入黑名单,然后暂时找个新住处,例如先去外地租房住个一年半载或直截了当地搬家、离开自己熟悉的场所最好到另一个城市去,如果对方知道你的单位地址,那么只能选择休长假或辞职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凭空消失”,逃避对方并让对方找不到自己,时间长了对方或许会渐渐淡忘你的存在。
若对方已失去理智,甚至利用自己的亲属来频繁威胁自己时,一定要告知身边家属提高警惕,并与警察局采取联系。若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因失去理性、欲做出不利于自己及自己身边的人的事时,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诫身边的亲属或亲密好友,让他们适当提高警惕,并与附近的警察局采取联系,获得警方的帮助,避免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
在受到暴力伤害时,不要隐忍,需采取法律手段,让对方付出应有的代价。因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习惯用主观判定任何事、常常对身边的人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情绪时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一旦升起怒意可能会通过折磨与自己亲近、比自己弱势的人来发泄情绪,因此如果遭到对方的暴力虐待时,一定要立刻报警,先保护好自身安全再说,万不可对这种事隐忍下去,这样非但不会使对方悔改,还会令对方在未来的相处过程中更加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地对自己施加暴力。另外与对方通话时,多留个心眼,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录下音,可作为证据帮助自己采取法律手段控告对方。
受到语言暴力影响的孩子,怎么治愈与修复? (二)
答 语言暴力会对孩子造成很多伤害:
1.首先是造成伤痛
密歇根大学的伊森·克罗斯博士做过一项实验:
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也就是说,当父母责怪孩子不专心、不用功、批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 孩子情绪上遭受的创伤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如果父母对孩子上课表现出来的不专心、注意力集中不重视,而是一味地批评他们觉得他们丢脸、让父母失望,孩子所感受的负面情绪,不亚于父母用最粗的棍子来敲打他们。
2.然后会改变大脑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马丁泰彻博士发现: 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海马回和前额叶。注 意力和这三者都密不可分。
胼胝体负责信息传递 ,视觉、听觉等传入的信息可以在胼胝体进行交换,使感官正常集中注意并综合信息、传达给大脑进行分析。
海马回负责记忆和情绪管理 ,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无法正常记忆学习内容。
前额叶统领一切高级认知能力 ,如果前额叶受损,无法抑制其它刺激,注意力就会涣散。
当孩子受到语言暴力时,他们的大脑受到损害,专注能力、创造能力等各项能力都会降低。
3.还会损害自我
心理学家库利对自我的定义是:「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 社会 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
据此, 他人的评价、看法对我们形成自我认知有决定性影响 。 负面言论轻则让被评价者心情恶劣,重则造成严重心理阴影,影响其性格、成长,甚至生命。
如果家长经常批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孩子往往会更加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就会丧失自信心。
经过语言暴力的孩子,常表现出不自信、自我怀疑的情况。 他们的专注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比同龄的孩子会弱上许多。
那么应该怎么修复这些造成的创伤?
如果爸爸妈妈已经意识到了这点错误,说明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值得鼓励!平常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最好尽量采用讲道理的方式,
1.采用共情
首先当孩子出现问题时, 家长要采用共情的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跟孩子沟通原因。「妈妈知道你觉得如何」,说出孩子现在的感受和想法,只要孩子发现你是理解他的,就能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
蹲下身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比如 很多时候孩子做事情不专心,不是他们不想专心,而是他们对自己无能为力,需要父母给予他们专注力的训练帮助。
2.克制情绪让孩子明白你的感受。
很多时候,家长们为什么会对孩子进行攻击呢?孩子为什么会感到伤害呢?
因为家长感到愤怒、丢脸,因此打骂孩子;或者家长恨铁不成钢,觉得孩子这样做让你很失望… 一定要和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独立个体,让孩子明白感受。
3.对于之前的错误,跟孩子进行道歉,并且做出承诺不再这么对待孩子。
孩子对父母的爱一直都是无穷的、信任的,因为孩子孩很小,他们的安全感依赖感都来自于父母。更多的时候,是父母在滥用和辜负孩子的信任。
很多父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从来没有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人来看待,而是把他们当成归属物。当孩子受到了尊重,他们心上的创伤也会开始修复。
4.对于已经受损产生影响的大脑,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进行专门针对性的训练。
比如有些孩子由于语言暴力,已经产生自卑、内向的问题,这时候主要是 缺乏来自触觉上的感受,需要对孩子的触觉进行专业有效的刺激训练。
比如有些孩子上课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也因此被家长批评、被家长骂,就要 注意是不是孩子的专注力存在问题,通过专注力训练提高专注力,刺激前额叶、胼胝体等感官系统。
希望各位家长都明白一件事: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语言暴力不分成人或者孩子,当我们像孩子一样被虐待或被忽视时,它会让我们感到伤心,被剥夺感,并被我们所爱和信任的人所冤枉。如果引起疼痛的人是我们自己的父母,那么伤害可能会特别深。如果这些伤害没有得到解决,它们将继续影响我们和我们后来的关系。由于这些经验,我们可能会尝试:
1.与那些向我们提供我们从受损父母那里得不到的东西的人找到新的关系。
2.将自己与那些提醒我们伤害我们并将其作为替代修复受损父母的方式的人联系起来。
3.改变我们的父母,这样他们最终会给我们年轻时所需要的东西。
问题在于,尽管这些努力目前可能感觉非常正确,但它们在实现真正的治疗和实现方面将是不成功的。更糟糕的是,疼痛往往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为什么我不能自我修复?
当童年时发生情绪伤害时,这些伤害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的。对事件的记忆和理解以类似孩子的状态存储在大脑中。儿童不像成年人那样处理信息。他们倾向于过分责备自己,并将其他人的负面信息内化。作为成年人,我们承担这一责任,仍然相信并重播那些负面信息。 “你是笨蛋,”“为什么你不能做一些正确的事?”“真希望没有出生。”在制作原始录音带的人早已不复存在之后,我们可能会告诉自己这些事情多年。
面对我们痛苦经历的全部是掌握过去的唯一途径。它允许我们客观地重新审视发生的事情,以便我们可以从更成熟和客观的角度重新评估它。它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件,并就所发生事件的原因和意义得出更恰当的结论。这种理解使我们能够超越重复这些经历的徒劳冲动,并允许我们以更加功能和准确的方式重新创建我们真正的内在理解。
如果不能面对,童年的痛苦会持续一生。
我从哪里开始?
我建议重新审视你最早的痛苦记忆作为起点。发生了什么?写下你能记住的一切。你觉得那时会发生什么?你想要发生什么(也就是说,你怎么会喜欢这个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你是如何解释这个事件的(即为什么会这样)?它是如何让你感觉到的,关于你自己?谁会为发生的事情和为什么(你可以责怪不止一个人)负责?你对其他参与者的感受如何?这个事件将来如何影响你?它如何影响你今天对自己的感觉?它是如何影响你过去和今天的关系的?什么样的事情导致这个记忆为你弹出?
写至少二十分钟。为了最好地与经验联系起来,请写出现在时的第一个人,就像现在发生的事件一样。写完之后,走开这个环境,给自己一个间隙的时间。重新审视您所撰写的内容,可以自己单独或与支持,信任的人一起。通过使用成人心灵的经验来思考。这会如何改变您对事件的看法?第二天,放弃你写的内容,再次写下整个事件。如果可以的话,添加更多细节。当您重复此过程时,请观察您对事件的看法如何变化。改变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从童年时代的另一个令人不安的记忆重新开始。继续这样做,直到你经历了所有痛苦的回忆,或者你不再为你的童年感到痛苦。
预计会遇到的挫折
因为你可能害怕所以很难开始, 这完全正常。 请记住,对所发生事件的记忆只是大脑中的印记而不是实际事件,因此重新审视是完全安全的。 当你做这些练习时,你可能会感到压力。 你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哭泣甚至感到迷失方向。 对自己好,找到尽可能多的借口,以便在以后通过它来奖励自己。
如果您发现自己太难做,请找一位好朋友或治疗师与您一起踏上这段旅程。 与他人分享您的经验是打破羞耻感的好方法,有助于更快地解决痛苦问题。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值得。
虎妈来回答你的问题:
1、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但也请父母们,接受孩子们的不完美。
收起你们那挑剔的眼光,多发现孩子们的优点。
很多父母都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才是最好的,于是就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已的孩子对比,并经常以此来打击孩子。
父母的认可,将是孩子最大的动力。
2、倾听孩子的声音
当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不要急着去批评,请先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给他们解释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分析错误的问题,这样下次再犯同样错误的几率就少很多了。
倾听是对孩子起码的尊重,让孩子内心的想法得以表达出来。也能让我们正真了解到孩子世界。
3、不可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小孩子
儿童教育家 儿童心理学家 陈鹤琴说,做父母的不可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小孩子。 这样的说话方式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同一句话换一种语气说,可能效果会是你意想不到的好。
比如,“还不快点去做作业。玩具快收起来。”换成“宝贝,该做作业的了,我们把玩具收起来吧!”试问下要是你喜欢听哪一句呢?
4、控制控制好情绪
面对孩子,我们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句话说得好冲动是魔鬼,只有控制好情绪,才能更好的沟通。
坏情绪来临时,请深呼吸几下,让自己情绪平复一下,再开口说话。
工作上的情绪不要带到家里,夫妻间的矛盾不要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孩子是你的宝贝,不是你的出气筒。
请记住,打骂出不来优秀的孩子。
5、多鼓励和赞美孩子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写道:其实,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尝试着用鼓励代替说教,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的鼓励和赞美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是孩子迈向成功的敲门砖。
没有笨孩子,只有不会鼓励不会赞美孩子的父母。
请善待每个孩子,好好对他们说话,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
希望能帮到你!
要知道,你先要分明白,气血上头的愤怒和长期性的语言攻击,是不一样的。人都有情绪急躁的时候,我们在生气时都会说些气恼的话,这是可理解的,但若是长期性的反复无常的语言攻击,那可能这类人就是攻击型人格障碍患者。
人格障碍通常分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悖德型人格障碍(反 社会 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在现实生活中,攻击型人格障碍最具 社会 攻击性,可能会对自身和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型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说俗气点,他们会攻击你有些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有些是无意识无计划的。记得上一周我回复过一封读者来信,我说“童年遗憾就像一个洞穴,你在儿时缺少了什么,你长大后就会千方百计的弥补回来。”你有没有过这种发现?小时被称文静内向的人,长大后不是话篓子就是自闭。我们的表现人格在独立生活后会处于两种极端,但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前者是为了彻底释放,后者是为了彻底隐藏。
就像一只老鼠,你把它长期关到笼子里,当有天你抽开了笼门,它要么兴奋地窜出笼子,要么就会缩到笼子的一内角,畏缩不安。
攻击型通常有以下特点:
1.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
2.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
3.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
4.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夷或罪恶感。
5.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导致心理不平衡。
6.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
上述是主动攻击型的表现。还有一种被动攻击型,这类人外表表现得被动和服从、百依百顺,内心却充满敌意和攻击性。例如,故意晚到,故意不回电话或回信,故意拆台使工作无法进行;顽固执拗,不听调动。拖延时间,暗地破坏或阻扰。他们的仇视 情感 与攻击倾向十分强烈,但又不敢直接表露于外,他们虽然抱怨满腹,但心里又很依赖权威。
有意思的是,攻击型人格又往往和依恋型、回避型人格障碍纠缠到一起。在生活里,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外表孤傲、语言强断、逃避人群的人,内心又脆弱的一塌糊涂。就像独自漂浮在汪洋大海里,当他们遇到了困境,若有个人递了根绳子给他们,他们就会紧紧地抓住往回拖拽,甚至有些会把你拖下水,让你窒息。
攻击性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很多,大多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我们的50、60后父母这代人,有一部分因为童年不幸福,当有了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不满和挫折感统统发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这类父母的孩子长大后也易患上心理疾病,对待朋友恋人爱猜忌和妒忌,和他们相处往往要胆战心惊。
我总结了下,大体有这几个原因:1,儿时缺乏父母管教或过严,缺乏与人沟通能力,造成心理扭曲。2,幼时被人欺负的报复心理。3,挫折感无处发泄和补偿自卑心造成的强烈控制欲。
而有些无能改变生活的人,他们就惯用语言威胁、辱骂、妒忌猜忌等冷暴力来对待周遭的人,以补偿自身。他们冲动好斗是为了证明内心强大,阻拦别人是为了证明做事果敢,对人若即若离患得患失是保护自己免遭伤害,但这又是他们内心虚弱、做事退缩、无安全感、需要他人关心的表现。
所以对待这类语言暴力怎么做呢?用我惯用的口头禅。
1,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告诉那些想要控制我们的父母们,我有判断也会对后果负责。我是成年人,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思想,不是你的专属宠物。
2,不理睬也不向他人解释自己的所做所行——告诉那些要不断通过摔跤打滚、骂人猜忌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朋友爱人陌生人,我如果上前拉你,你一辈子都学不会自己站起来。
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语言暴力不是教育的好方法!每当情绪失控冲孩子发完火之后,很多家长心中肯定是非常懊恼的,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害怕亲子关系产生隔阂,那么,对孩子大吼大叫,发脾气,语言暴力后,如何去修复亲子关系呢? 第一.同理性描述孩子的感受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宝贝,刚才妈妈那么说你,是不是让你不高兴了?你是不是还在生妈妈的气呢?”当我们去同理并描述孩子的感受时,他会感觉到你在乎他,所以他才会更愿意正面的和我们沟通,他可能会说:“我还在生气呢”。当孩子愿意描述出自己的感受,他与你是在同一沟通的频道中的。 第二.向孩子道歉 向孩子坦城你的错误。只要你示弱,孩子很容易原谅你。家长不妨蹲下来跟孩子解释刚才自己为什么发脾气了,请求他原谅你的一时冲动,比如你对孩子说:“宝贝,对不起,妈妈向你发脾气了,刚刚有没有吓到你?现在心情还好吗?”家长向孩子说一句对不起,不会损失家长的威严,反而言传身教教会了孩子勇于承认错误。让孩子学会反思自己,正视错误,消除误会。一定要有坦城的表达,这样就会尊重孩子,也很容易打开孩子的心门,孩子会愿意和你讲心里话。 第三.和孩子商议解决方案 家长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谈一谈,共同商议解决办法,找出问题的症结。要让孩子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问题的制造者。可以这样说:“下一次出现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如果前面的几项工作没做好,孩子是不愿意和你合作的。所以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一定要先处理孩子的心情,他的感觉,然后再处理具体的事情和问题。也可以让孩子来提醒你“下次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要怎么来提醒妈妈呢?” 第四.拥抱孩子 每次发脾气都会让亲子关系受到伤害,在运用几点后,要拥抱孩子,可以拉回与孩子之间的距离,重新建立连接的过程。家长和孩子以拥抱收尾,这才是爱的互动,真正的修复,改善亲子关系! 是我多年在家庭教育里的方法,我是传承易家的老师,专业重塑家文化,实操家庭教育方法,改善亲子关系!希望能帮到家长朋友们!
肢体语言暴力会使孩子智力人格都会改变。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暴力型反社会人格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酷斯法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