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斯法律师网,一个集结国内知名律师的法律咨询网,为各地法律提供免费律师在线咨询服务,不在担心找不到好的律师,为您解决法律问题。

小孩说心里烦躁想要打人!孩子说想打人怎么回事

2024-06-05 21:40 分类:暴力犯罪 阅读:
 

小孩子总发脾气,易怒打人 (一)

小孩子总发脾气,易怒打人

贡献者回答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总喜欢发脾气还爱打人的孩子,家长可以怎样引导? (二)

贡献者回答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尤其是很多被老人宠着长大的孩子,一发脾气就爱打人,不管是打家长还是打同伴,下手都毫不留情,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如何做才能正确地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愤怒的情绪呢?

首先要知道的是,打人未必就是暴力倾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有“打人敏感期”的,孩子在年幼的时候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只不过有的人明显有的人不明显,当然动手打人主要还是和早期的家教有关。

一般来说“打人敏感期”在孩子2-3岁左右比较多,他们可能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甚至有的时候会乐在其中。

这个阶段的孩子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自我控制能力都还尚处于学习中,都不擅长的情况下,情绪来了就会采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去发泄,大人对他们来说就和说话,哭闹,大笑一样,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但是如果孩子过了这个阶段之后,上了幼儿园甚至上了小学还是喜欢用打人的方式去发泄情绪的话,那就要引起重视了,很有可能是管教不到位导致的孩子对打人的认知出了问题。

那么在孩子正处于这个阶段的时候,家长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度过“大人敏感期”呢?

虽说这是他们成长中会经历的阶段,那打人这件事总归还是不对的,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诉诸暴力手段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让脾气变得更不好,情绪更失控。

所以在发现孩子有动手发泄情绪的苗头时,家长就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去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发泄情绪,而不是打人。

1.家长反应不要太大

有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打人的时候,就会很担心他们会变成暴力倾向,于是就会非常疾声厉色地训斥孩子,严格要求他们不能动手。

但是这样的方式可能会一时让孩子因为恐惧,而不敢动手,可是时间长了,说的次数多了未必就能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震慑力。

所以当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之后,家长需要制止,但是不要过分强调或者用很激烈的情绪去训斥孩子,放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情,多陪孩子一会,然后再用一些更加温和委婉的方式引导孩子,告诉他们打人是不对的。

2.教孩子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孩子之所以会用打人的方式去发泄情绪,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不知道除了这种方式之外,还能如何表达此刻内心的状态。

因此家长只要发现有这个行为,就应该知道他们对情绪表达有了错误的认知。有义务帮助他们去认清自己的情绪并且用正确的行为去和别人沟通交流。

孩子之所以会打人之后毫无愧疚甚至觉得开心,就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这个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或许是早期家人对他们行为的纵容让孩子误解了这样也是一种表达方式。

所以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的时候,家长要首先弄清楚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是生气,委屈,害羞还是其他什么情绪,帮孩子说出来此刻他们内心所想,告诉孩子这样的情绪不能用打人的方式来表达。

而且要让孩子知道打人是会让对方疼,是不对的行为。甚至不能用这种方式去赢得别人的注意,想要和人沟通交流,正确地打招呼,走到对方面前和他说话就可以了,但不能打人。

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猜测和揣摩孩子的内心情绪变化,往往说了几次可能未必能猜对孩子内心所想,所以需要平时家长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加清晰地知道他们在打人的时候想的是什么。

3.营造正确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打人的行为出现之后,往往没有被及时阻止才会养成他们这样不良的习惯,所以家长要尽可能地平时在教育的时候就及时纠正。

有的时候老人帮忙带孩子,虽然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但同时也会暴露很多因为过度宠爱而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很多坏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年纪大了之后想要再改就是难上加难。虽然老人知道孩子这样做不对,但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管教孩子的力度肯定不如父母来得果断和坚决。

因此建议家长最好在孩子学龄前尽可能自己教育他们,不要把责任都推给老人或者保姆,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在最应该接受教育的时候错过了父母的养育最好时机,等到将来再多的精力和时间都未必能够挽回。

家长在平时要起到一个好的带头作用,不要在孩子面前用暴力或者粗话去解决问题,在文明家长身边长大的孩子,即使在打人敏感期也不会有暴力的行为出现。

家长在看到孩子打人之后,更不能用暴力的行为去制止,这样不仅会丧失父母教育的权威,更是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榜样,多给他们正面引导,用绘本,故事或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

如果看到了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出现了动手的情况,直接问也不问就将孩子和其他人隔离,这样孩子不仅会觉得莫名其妙,更因此而失去朋友,失去了学习如何与他人正常交往的机会。

家长在阻止的同时,更要告诉孩子现在的情况是什么,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才是正确的做法,告诉他们打人需要道歉,不能随便用暴力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孩子打人未必就是有暴力倾向,他们可能只是想用这种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这样做会造成什么后果。

尤其是2-3岁年龄阶段的孩子,是打人比较频发的阶段,他们开始有自我意识,但又不是很清楚要如何正确表达,只会用哭闹,大声喊,以及打人这比较激烈的方式去引起注意,这是他们心中比较有效的表达方式,能够迅速引起家长的回应。

明白了小孩说心里烦躁想要打人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酷斯法的其他页面。

聚众斗殴未遂怎么量刑.聚众斗殴未遂解释

打人犯刑法吗-打人触犯刑法吗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