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妈妈记录生活__陪读妈妈的感悟说说
焦虑症测试题(10道焦虑测试题告诉你) (一)
最佳答案这是一个教育焦虑的时代,这是一个全国妈妈“焦虑指数”爆表的时代。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为人之母不仅承担了更多养儿育女的责任,还经受着更多的提心吊胆,心惊肉跳,忧思过度,殚精竭虑……
为孩子牵扯挂肚的妈妈给孩子温暖和力量,但焦虑过度的妈妈也叫人心疼:操劳过度常常换来母子之间剑拔弩张,夫妻之间貌合神离。
操心要操到点子上,用力要用到刀刃上。
对于孩子是中学生的妈妈来讲,孩子心理、生理急剧发育成长,妈妈下手更要快狠准。
下面这10道题可以帮你迅速判断当妈的焦虑程度。
十道题速测妈妈焦虑指数,别让你的焦虑拖了孩子后腿
10道题速测妈妈“焦虑指数”
1. 每当孩子安然放学回家,我会暗自松一口气。
2. 如果发现孩子闲了下来,不由自主想给他安排学习任务。
3. 孩子感到悲伤的时候,我认为这是我的错。
4. 看到孩子自己做不好事情的时候,我会一直帮忙。
5. 孩子和同学出去玩,我会为他们安排活动。
6. 如果孩子想和同学一起上攀岩课,我会禁止。
7. 我会查看孩子的上网记录,监控孩子使用的App。
8. 我认为做父母的,就应该让孩子远离所有危险。
9. 如果孩子假期想打工挣钱,我会为他找份兼职工作。
10. 出门前发现孩子的衣服脏了,我会让孩子换衣服。
如果只中了1-2条,恭喜你,你的当妈“快乐指数”相当之高;反之,如果中了8-10条,抱抱你,你正深受妈妈“焦虑症”的困扰。
对于这个结果,你是不是有点不服?
看重孩子的安全,安排孩子的活动行程,监控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为孩子找份安全的兼职工作等等,这些行为难道多此一举吗?
照顾孩子的生活,这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为孩子安排学习任务,这难道不是陪读妈妈的尽职行为吗?
孩子在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妈妈。
你如果还在做小学生甚至婴幼儿式的妈妈,毫无疑问,你已然拖了中学生孩子的后腿。
接下来,学习控会详细解读 作为一个中学生的家长,在安全、生活、学习这三个方面,当妈的如何放下焦虑,轻松当妈。
十道题速测妈妈焦虑指数,别让你的焦虑拖了孩子后腿
安全焦虑:安全意识比小心呵护更重要
孩子自己出门,你焦虑,孩子在家上网,你也焦虑。
于是,你小心翼翼呵护孩子周全。
但这不是完美妈妈的做法。这只能说明,你有一颗想当完美妈妈的心。
你担心身边的人埋怨你置孩子于险境之中,你希望所有的人都看到你把自己的全部乃至生命都奉献给了“母亲”这个角色。
可是你想过吗?
查看孩子的上网记录,如果孩子发现了,他还会信任你吗?
安排孩子和同学的出行计划,你的孩子会不会在同学面前颜面尽失?
为孩子找一份安全的兼职工作,你打算帮孩子解决一辈子的工作吗?
十道题速测妈妈焦虑指数,别让你的焦虑拖了孩子后腿
查看孩子的上网记录,控制孩子的网络行为,不如教会孩子安全上网,识别网络诈骗,远离网络暴力。
与其安排孩子和同学的出行计划,不如和孩子确定回家的时间和联系的方式和频次。
让孩子自己规划出行,玩得自由尽兴,也锻炼了统筹规划能力。
为孩子找一份安全的兼职工作,但你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愿望和能力。
让孩子提早认识到自身的优势,磨炼风险评估能力和决策能力,这都是他们未来安身立命之本哪。
中学生已经有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妈妈在安全方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明确底线,默默工作。
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要潜移默化,不要歇斯底里,要润物细无声。
不要过度保护你的孩子,最好是支持他们,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这样他们才能有机会感受这个世界的缤纷有趣,也有机会深省这个世界的激流暗礁。
是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
作为一个健康的年轻人,只有尝过辛酸苦辣,才能学会如何应对消极的情绪和感受。
你试图让孩子的生活可以预测,但你根本不可能预测一切。
何况,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糟糕,当妈的有必要担心那么多吗?
十道题速测妈妈焦虑指数,别让你的焦虑拖了孩子后腿
生活焦虑:独立能力比“完美”生活更重要
孩子出门前衣服脏了,你焦虑;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好,你也焦虑。
于是,你悉心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成为了一个称职的保姆。
“巨婴”孩子的生活看似完美无缺,但却错失了磨砺独立能力的时机。
孩子从未体验过独立的滋味,长大后不愿承担责任,不敢独自处理生活的事务,更不懂得如何自己为自己做决定。
学习控儿子同学的妈妈,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这方面,就未雨绸缪。
孩子小时候,她付出不少。现在孩子初三了,她反而悠哉游哉地做了个散仙。
这位妈妈,在孩子幼儿园期间,就开始培养他简单的生活小习惯,比如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处,回到家中自己的衣物要有规律地摆放等等。
升入小学后,这个孩子就已经能很好做到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和归纳。学校老师一致夸奖,他的书桌是最干净整洁的。
进入小高阶段后,这位妈妈又对儿子在家中的生活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每次用餐前帮助家长端饭菜,用餐后主动收拾碗筷等等。
升入初中后,这位妈妈还在继续培养儿子的生活习惯:自己整理内务,利用周末、假期,帮着父母、长辈分担家务。
这位妈妈非常有远见:从小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正是在为他日后住校或出国求学打好基础。
孩子从小参与家庭劳动,不仅提早锻炼了劳动技能,还建立起独立意识,并且更懂得关爱人,体贴人。
十道题速测妈妈焦虑指数,别让你的焦虑拖了孩子后腿
学习焦虑:支持比陪读更重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显示,83.6%的中学生家长,要求孩子考进班级前15名。
成绩,是大多数妈妈焦虑的导火索:
孩子考试没考好 → 担心考不上好中学 → 害怕考不上好大学 → 恐惧找不到好工作 → 抓狂孩子这辈子完蛋了……
天呐,这不就是在自己吓唬自己么!
妈妈不断强调分数,只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无奈地认为学习很苦、学习很累、学习很难……
探索的乐趣,求知的乐趣,学习和考试天然具有的“比、学、赶、帮、超”的成就感,这些可以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的因素,早已被抛诸脑后了!
妈妈一惊一乍,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得了吗?!
其实,妈妈们应该在思想上给自己松松绑:
不必苛求自己像学校老师一样,孩子的难题都能给解答了;不必强求自己成为心理辅导老师,孩子的压力和心理困惑都能给疏通了。
学习控儿子学校的一位女学神的妈妈从来没有辅导过孩子,每次孩子把作业拿来,她只负责签字,不看女儿做的东西。
有一次,孩子终于忍不住抱怨:
孩子:妈妈,你不帮我检查,要是错了,老师批评我怎么办?
妈妈:那就批评吧。
孩子:找家长怎么办?
妈妈:让他找呗。
孩子:那丢脸呀。
妈妈:丢我的脸,又不是丢你的脸。
孩子:丢我的脸呀。
妈妈:那就和我无关了。那是你要想法解决的事情。
没错,学习是每个孩子的个人任务,而当妈的任务就是:掌好舵。
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学习步骤:预习-复习-练习-改错;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订立学习计划,分清任务主次,学会总结反思。
除此之外,妈妈唯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
孩子学习受挫时,接纳他;孩子发挥出色时,鞭策他。
作为孩子最重要的家人,妈妈最应该做到的,就是两个字——支持。
看到孩子躺在床上看手机,不要以为他在堕落——他可能在以舒适的姿态查阅资料。
看到孩子坐在书桌前发呆,不要认为他在偷懒——他需要有自省和思考未来的时间。
如果你常常对孩子呈现给你的真实状态火冒三丈,他就会默默关上房门,再也不让你走进他的真实世界。
十道题速测妈妈焦虑指数,别让你的焦虑拖了孩子后腿
根据物理能量守恒原理,每个家长的辛苦总量是不变的:早期省心,日后必然操心。
这对家长很公平,可是对孩子呢?孩子将一直很辛苦,一生很辛苦……
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不要再计较鸡毛蒜皮的生活,不要再焦虑不可控成分太多的考试成绩。
把现在用于焦虑、发愁、发火的时间,转而用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积极行为,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引导,孩子自然有个好成绩,有个好将来。
这样的自我改变和调整虽然很辛苦,但绝对值得。
共勉。
上初中后,儿子背诵东西特别费劲,怎么才能让他轻松一些? (二)
最佳答案快速背书的方法:
1、填写记忆法。
每天抽空读一读,一次读3遍,读流利。然后就自己搜集课文内容编辑进入文档界面。做出许多空,自己填空。每天填一填,过几天交换空的位置。自己有了一个印象,再一个自然段地背。
2、理解记忆法。
抓关键词背诵,还有要记住注释和翻译,加以理解。按照理解内容背书,主要内容记住了,课文也背熟了。
3、要多回想。晚上睡觉前,可以回想一下是怎么背的,回想文章的主要内容。
快速朗读法。记忆的时候要多个感官并用。可以写一写,画一画,还可以大声读出来。
4、快速朗读法。记忆的时候要多个感官并用。可以写一写,画一画,还可以大声读出来。
5、抓住关键字。"谁在做什么"这样的方式去列出提纲,照着提纲多重复。
6、听录音。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被称作"协同记忆法"。自己把课文录下来,每天听自己就会重复了。
7、声情并茂法。就是找一个人听,你声情并茂且一字不漏地朗读一遍。记住,一边看着书,一边看着它,就多读几遍,就OK了。
怎样背书能又快又牢
1、根据人的遗忘曲线,只有不断重复背,才能记得牢,
2、临睡前和早上背书效果好,这个方法我常用,比较推荐。读书也可以记忆得比较深刻。
3、可以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帮助记忆。塑如果你实在记不住,可以抄,抄比光背好得多。
4、如果你实在记不住,可以抄,抄比单纯的背诵要好得多。
5、可以将要背的东西分成一段一段来背,这样会快一点的,要是全篇一起背反而会很慢,还可以利用奖励的办法,背好一段就奖励自己休息一会,或者吃点什么,相信自己。
6、尽量为学习创造愉快的气氛。在睡前醒后或学习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能考好,想象自己在取得良好的成绩后,父母高兴、别人赞扬的情景,想象为自己而自豪。
7、了解自己学习的特点。有些人早晨学习效果好,有些人晚上效果好。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
8、懂一点学习技巧。比如每天固定时间、固定的地点学同一门科目,长期坚持,学习效率会提高,。记忆与遗忘有关。先快后慢。应及时、合理的复习。
为什么现在当妈妈的会被小孩逼疯? (三)
最佳答案很多家长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快被孩子逼疯了,这是为什么呢?1、现在身为父母的我们,工作、生活、辅导连轴转,压力不小,每天的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老板催,客户“逼”。拖着疲惫的身子下班回到家,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要辅导孩子,如果是个妈妈,多半还要做饭洗衣搞家务。再看看孩子的情况,一问作业三不知,各种“谎言”随之而来”,找各种理由来搪塞。有什么办法,联系这个联系那个确认好作业,开始作业时,孩子又说这没有,那没带,好不容易压住火,跑前跑后,各种买,终于把作业要的东西准备好了。紧接着,孩子又是上厕所,又是喝水、吃东西,摆弄一下这个玩具,问一下那个问题,磨磨蹭蹭,给父母出尽难题,就是不想写作业。作业还没写就这么多事了,可想而知,作为父母此时此刻的心情。
至于作业过程中的问题,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叫一个“煎熬”啊,五脏六腑俱碎。关键是这样的日子打睁开眼就不消停,时间、进度,也从来不会因一个人停止,似乎进入一个无休止的梦魇中,长期下来,人怎么不疯?想想这一切,我们由始至终都是一个“被动的擦屁股的人”,抛开工作不谈,仅就学生学习来看,记录自己的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准备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用具是他自己的事,排解一切“杂念”调整自己进入到学习中也是他的事,独立认真写好作业更是他的事,除了超出他能力范围内的事,这些都是他自己的事。问题是,我们都帮他做了也就罢了,清醒时我们心里也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好,想教他学会做好这些,却没有更好的办法总是无奈地像对待“大爷”样的,捧着宠着无奈着,日子久了,自己也就疯了。
其实孩子不爱学习是学习品质的问题,解决起来确实让人头疼,但并非没有办法。事实上,孩子想逃避学习,会用很多谎言,用很多理由来掩盖行为罢了。说谎也好,不爱学习也好,二者的根源都是为了逃避学习,认识到这个问题,就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了。逃避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上课没听懂”,对学习没兴趣,对学习还没“开窍”,对学校生活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太累而不想付出,学习和责备相关联而更不愿意学,学习得不到认可进而陷入逃避等等。无论哪一种都需要父母细致观察,感受他,倾听他们的内心,慢慢引导他们。
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就是他自己要做好的,这是一种观念,也是父母和孩子“主动”和“被动”能量场的关键,守住这个底线,一切都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基础上的一切行为都会让人感觉不一样了,我们会体会到“当家做主”的平等感觉,而不是求爷爷告奶奶的“孙子”。我们会明确而坚定地提醒他,你的作业自己负责,因作业而遭受的惩罚由自己承担。两厢一比,“人民”和“孙子”的两种态度、身份、感觉等自是不同,身心自会有调整。综上来看,合理而明确的身份定位,辨别哪些是孩子能力内的事,并适时、适机、适地帮助孩子,这样才是正确的,您看呢?
儿子说生活没意义他才12岁我如何开导他 (四)
最佳答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
在我的儿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触的,我儿子在学围棋,自从第一天学围棋开始,我就坚持每天7点以后和他一起做围棋习题,下下围棋,到现在大概有九个多月了,偶尔有几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让他洗澡睡觉,没有下围棋,我也没有告诉他今天不下围棋了,但是我儿子会主动地提醒我“妈妈,今天没有下围棋,你忘了”。就是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到了这个时间,他就会做这件事。
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
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
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有的家长反映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
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的困惑,下面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读书习惯的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记忆力的训练五个方面向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二) 、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幼儿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孩子的心神不会焕散,这里是一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经验:
1、复述性练习
让孩子看书5——15分钟(按孩子的年龄来控制时间),立即合上书,要求孩子按你的要求“复述”故事。为防止孩子摸准你的要求,“复述”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如可以提几个主要问题,图书上有谁,在干什么。书上的人或动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书上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可以让孩子把看到的动物形象画下来。最后可以让他重新再看一遍书,几次后,渐渐地孩子就会逐步理解集中注意力的必了。
2、 拼图及七巧板练习
这是二维空间中最有效的集中注意力 的练习项目,要求孩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连续不断的判断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能力。而这种游戏的挑战性又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成就感是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底的一个巨大推动力。在我儿子还是2、3岁时,我就了一种最简单的拼图,一开始我自己拼给他看,然后慢慢的他自己会拼了,再一些块数比较多的拼图和一种正方体的拼图让他自己看着图片来拼,这时他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看图片来拼图,有时为了增加他的兴趣,我跟他比赛,还是我儿子拼的快,这样他会更加的感兴趣。
3、多米诺骨牌练习
大约有七成“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通过这个骨牌堆放的游戏,其耐心得到长足的进步。多米诺骨牌训练其实是考验孩子能、将单一的动作坚持多久的一个训练——将来,我们不能指望孩子所面临的所有学习科目都是多变、有趣、富有挑战习惯内的,遇到重复训练会不会使孩子犯“病”?骨牌训练无论对心神的专一、心神集中的持续时间,都是一个极好的练习,而把几十块甚至几百块骨牌瞬间推倒的,也能促使孩子对训练的“单调”产生耐受性,只有最终有快乐和成就感,孩子就可以逾越集中注意力所产生的单调感。
4、 抗干扰练习
等孩子在无干扰环境中的注意力已大大集中,家长可以考虑在他的“注意力训练”空间中,放上“干扰源”,比如他在做拼图游戏时,父母可以在一旁看电视,比如他在看书时,可以稍稍打个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注意力焕散的现象,会有反复,但最终他的抗干扰能力会渐次上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您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没有在进行这种“注意力训练“时,您千万不要去打搅他。让他安心的做自己的事。)
(三) 、养成读(看)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觉前,看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儿子就非常喜欢看书,只要拿到一本书他就能坐半个小时,这样的习惯就是在我们家庭的环境中熏陶成的,他爸爸喜欢看书,经常书回来,也给儿子带一本,我也是在幼儿园没时间备课写资料就带回家写,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喜欢上了图书。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这里有几点做法供家长参考:
(1)、陪读 就是陪孩子一起读图书中的画面,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画面编故事,培养孩子对画面产生兴趣,这时家长可边读边指相应的图画,然后慢慢的过渡到读图书上的文字,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2)、演戏 就是读完一个故事或儿进行动作表演,如小兔是怎么做的,大象是怎么救小兔的,大灰狼又是怎么做的,根据情节进行表演,家庭中几个人分别扮演,一遍表演后可以重复几次,角色互换。让孩子认识到书中的儿故事可以做游戏,从而使他更喜爱看书。
(3)、提问 首先向孩子提问,小托班的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在干什么,你喜欢谁等等。中大班的家长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让孩子充分思考。其次让孩子创编,家长把故事讲一半,留个结局让孩子自己创编,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最后让孩子提问,请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家长。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采用几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喜欢看书、爱上图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家长们不妨去试一试。
(四) 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们先来听一个例子:一位妈妈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妈妈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好奇的孩子。
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就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回来的其它东西处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 “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
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 于是孩子又尝试抓起菠萝的叶子,把它拎了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 “是的,菠萝很重。”
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它滚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 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 “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 “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 “怎样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让我试一试……真好吃的!”
这两种方式,你主张哪一种?你常用的是哪一种?它们有什么区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吗?
我们不妨来一下: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菠萝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滚动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盐水才可以吃的。这是妈妈直接告诉他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带回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这次那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
第二种方式,孩子最终也明白了,菠萝是多刺的,会刺手,菠萝是很重的;菠萝可以滚动,因为它是圆的;它闻起来很香,切开来是金黄色的,沾上盐水再吃,又香又甜。这一切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菠萝的特性,他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你可以摸一摸,可以拎一拎,滚一滚,闻一闻,切开它,尝一尝,下一次妈妈可能带回一些其它不同性质的东西,孩子可能又会用他用过的方法来探索它,认识它,在这个过程中于是孩子明白了这些都是性质不一样的东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两种方法的结果很不一样: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学到了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种方式,孩子也学到了知识,比较慢,但是孩子又同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还学到了要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其实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许多机会。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其实经常都有这种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家长是否善于把握。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比如三、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帮忙分发筷子,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一双一双地拿,这双是给爸爸的,再拿一双给妈妈,最后拿一双给自己。心急的母亲可能会对他说:“傻孩子,你一次多拿些,一共拿3双6只,不就不用多跑几趟了?”其实,等待他自己去总结,能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动脑筋思考问题。
他可能要这样来回跑了几个月才想到,每次都做一样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合起来做呢?于是他尝试着多拿一些,可是要么多拿了,要么少拿了,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后来才真正弄明白,每次要拿6只才刚刚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花点时间等待一下孩子,其实是很值得的,对不对?所以,我给家长下面这些建议您的孩子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
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五) 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
1、依次说出名称
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2、辨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3、找物品
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4、看图说话
把4——8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5、飞机降落”
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6、看橱窗
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讲了这么多都是组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因素以及具体的一些方法,家长在训练或者培养时,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画着画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哪怕是只有5分钟的时间也是好的。
一般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培养要求
年段 习 惯 内 容 培 养 要 求
幼儿阶段
1.听故事 聚精会神,每天定时。
2.用笔画画 每天画一页画。
3.观察说话 每天观察一两件东西或一两个事情,能简要说出。
4.正确握笔 训练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中大班)
5.喜爱图书 不撕毁,不折叠,不乱扔,很珍惜。
6.整理学习用品 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
小学阶段
1.爱书 学会包书皮,在合适地方写名字,不磨损、折皱书角,不在书皮、书中乱涂乱画,常到书店购新书。
2.写字 握笔姿势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
3.听课 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与听讲无关的事,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向老师请教。
4.作业 思考,书写整齐、规范,按时完成。
5.思考 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力求知道原因。
6.用工具书 会用老师推荐的工具书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
7.记笔记 凡读书读报、听课、听讲话,都动笔记录,能抓要点,力求记原话。
8.写日记 坚持天天做,学会拣重要的记,力求有新意。
9.提问 每天向老师或同学提一个问题。
10.争论(讨论) 和同学争论问题,既能正确理解对方观点,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11.读报刊 每天读,成为必做的事。
12.积累 摘录、剪集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好例题、装钉自己的报刊。
13.建立作业规范 各科作业的书写格式规范
14.参加课外活动 参加文体活动、听报告、看演出、看比赛、投稿、参加竞赛等。
15.预习 建立预习常规,根据各科特点决定。
16.复习 遵循记忆规律,掌握各科复习方法。
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后我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交流活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酷斯法关于陪读妈妈记录生活就整理到这了。